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五年發展繪就幸福民生新畫卷

五年發展繪就幸福民生新畫卷

歲月荏苒,只爭朝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創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保民生、補短板、增後勁效應,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強大保障。

這是跨越式發展的5年。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步行和自行車通道……一張高效便捷的交通路網呈現在人們眼前。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基礎設施建設在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這是勇立潮頭的5年。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一個個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試點建設項目頻頻亮相。從試點探索到示範形成,基礎設施建設在改革創新的浪潮中趟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建設之路。

這是追求幸福的5年。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生態園林建設……一幅「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畫卷鋪展在世人面前。從生活環境的改善到品質的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畫卷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質的飛躍:助力經濟跨越式發展

2013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指出,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度」提高了城鎮通達和通暢程度,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取得進展。5年來,我國城市道路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城市道路總長度達39萬公里,比2012年提高18%。2012年~2016年年初,城市立交橋由4048座增加至4666座。城市軌道交通飛速發展,截至2016年年末,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里程4153公里,擁有運營線路的城市30個。

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補齊,朝夕之間便可跨越萬水千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1小時交通圈」、「1小時生活圈」、「1小時經濟圈」都不再是夢想。目前,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城市的「長三角」地區的「1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以北京為中心50公里半徑範圍內的「1小時交通圈」正在形成。可以說,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快地方產業布局調整、拉動沿線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濟需發展,還需可持續發展,作為助力經濟發展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尤需如此。《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要求基礎設施建設要「全面落實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等生態文明理念」、「樹立行人優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環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導綠色出行」,因此,除了城市道路、橋樑、城市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也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2012年9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的建設。2014年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組織編製《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導則》,要求各地認真執行。此外,住房城鄉建設部每年定期啟動全國綠色出行宣傳活動,倡導綠色出行,其中2016年該活動共涉及154個城市和2億人口。

試點變示範:趟出一條中國特色建設之路

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諸多「攔路虎」橫在前行路上,一系列問題互相交織,種種矛盾不斷凸顯:「空中蜘蛛網」、「馬路拉鏈」、「城市看海」、城鄉分化……面對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

「硬骨頭」如何啃?「險灘」怎樣涉?早在2012年12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要採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取得了經驗,形成了共識,看得很准了,感覺到推開很穩當了,再推開,積小勝為大勝。」

5年來,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試點工作: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實踐,試點初見成效。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方面。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水利部陸續公布了兩批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其中,首批試點城市經過3年的探索建設,已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形成了獨具本土特色的經驗模式:重慶市立足山地特色,探索出了一套立體海綿城市建設的經驗模式;浙江省嘉興市創新打造江南平原河網水鄉海綿城市建設典範;吉林省白城市科學系統構建人水和諧的城市水生態、打造北方寒冷缺水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典範……

地下綜合管廊試點方面。5年來,城市地下管網改造提質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穩步推進,城市「里子」更加牢固。截至2016年底,全國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5公里,2017年全國計劃再開工建設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其中,福建省廈門市在國內率先總結並大規模採用預製拼裝法進行綜合管廊施工,並形成了「規劃有統籌、建設有標準、管理有制度、資金有來源、運營有保障」的「廈門模式」。

以人為本:書寫民生新篇章

5年來,各地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生態園林建設等方面,加快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人居環境,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污水處理方面。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國家統計局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城鎮(城市、縣城)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4063座,污水處理能力達1.78億立方米/日,分別比2012年增加723座、提高25.4%。

黑臭水體治理方面。2015年8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和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明確到2020年年底以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應控制在10%以內,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應得到消除。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的2100個黑臭水體中,已開工整治1785個,佔85%,已完工958個,佔45.6%。

通過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等舉措,城市生態環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居民不但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了,還有了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就此而言,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注重增添民生新「福祉」,且越來越多著眼於補短板惠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上馬、竣工,不斷給人民傳遞著「民生溫度」。(楊夢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趙麗穎又被黑微博被舉報 難道是因資源代言開撕?
仙桃之「鮮」
詹韋重聚波什失落 尼克揚無視杜庫
【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法國學者:大國外交的聲音越唱越響 引世界聆聽
一瓶小辣醬,竟成世界味道!你猜是哪個?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