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亡在這個笑話里:中國人只要喝了歐洲的水,就會將本國忘乾淨

清朝亡在這個笑話里:中國人只要喝了歐洲的水,就會將本國忘乾淨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因為「退位讓國」,隆裕在歷史上受到了很高的評價。

《中國日報》:己丑年嫁光緒帝為嫡後,秉性柔懦,失西後歡;尤與光緒感情不洽,抑鬱深宮二十餘年。既無可譽,亦無可譏。惟清廷退位,後力居多,將來共和史中亦不失有價值之人物也。甚至連閻錫山也說,皇太后賢明淑慎,洞達時機,垂憫蒼生,主持遜位。視天下不私一姓,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千古。

《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又稱《清宮二年記》)是2006年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齡公主,經由宋雲嘉翻譯為中文版。德齡作為慈禧太后的一等女侍官,與慈禧朝夕相伴達兩年之久,

書中刻畫了慈禧鮮為人知的人性中的另一面,以及光緒皇帝和皇后、光緒和慈禧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在《清宮二年記》記述了這麼一段有關隆裕的故事:

慶親王的四女兒(四格格)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寡婦,她問我:「你真的是在歐洲長大並受教育的嗎?我聽人說,誰要是到了那個國家並喝了那裡的水,就會把本國的一切忘得乾乾淨淨。你到底是通過學習才會講他們的語言,還是因為喝了他們給你的水呢?」

德齡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她在巴黎的時候曾碰到四格格的哥哥載振貝勒,當時載振貝勒正途經巴黎去倫敦參加愛德華國王的加冕典禮。

四格格說:「英國也有國王嗎?我一直以為太后是全世界的女皇呢。」

聽著四格格問的這些問題,隆裕皇后說:「你們怎麼那樣無知,我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最高統治者,而有些國家是共和政體,像美國就是,美國對我們很友好。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到美國去的都是些平民,沒準人家美國人以為我們中國都是這樣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夠有幾個滿洲貴族去,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德齡說,「然後她(隆裕)告訴我,她正在讀一些不同國家的歷史,當然是已經翻譯成中文的。」

即使到了今天,讀這些文字,都會讓人感慨萬千,在四格格的無知與隆裕的「有知」里,人們不禁聯想起有關清朝的很多故事。

《中國經濟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錢穆/講授):當歐美人為斯密的經濟理念執著瘋狂時,我國正值所謂的「乾隆盛世」。也就是那位如今頻繁活躍於銀幕和熒屏、賺足觀眾眼球的乾隆皇帝,曾將送上門的西方現代工業文明視為「奇技淫巧」而拒之門外,並自以為天朝傲視四方。曾有學者測算,乾隆時代清朝GDP總量佔全球三分之一強,但也就是自《國富論》誕生起,西方現代經濟體系迅速發育,尤其是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經濟一路狂飆。

乾隆1711年出生,1799年去世,從他去世到德齡與四格格和隆裕說這段話時,已有百年了,但四格格對於世界的認知水平「喝了歐洲的水,會把本國忘得乾乾淨淨」的層面上。人們不難看到,在百年樹人的歷史長河裡,這位四格格和乾隆真的有一拼。

提到清朝,面對四格格的笑話,人們會想到兩個更著名的笑話:一是認為西方人少腿骨,不會下跪;二是認為西方人如果沒有中國的茶葉,就會因為消化不良而死。

喬治·馬戛爾尼英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率領使團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名,於1793年抵達中國,欲通過談判打開中國市場,卻無功而返。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當時,馬戛爾尼為中國帶來了戰列艦模型、蒸汽機、野戰炮、火槍、天文望遠鏡等西方科技。但是,清朝人對此沒有絲毫興趣,要求馬戛爾尼必須向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禮。而乾隆則認為中國不需要英國的任何物品,中國與英國通商是給英國人的恩惠。因為馬戛爾尼沒有向乾隆下跪,中國人便認為洋人的膝蓋壓根不會彎曲,「不能」下跪,並使此說廣泛地流傳了下來。

然而,在這個讓人啼笑皆非的傳說中,乾隆在幹什麼?到處留詩題詞,一生一生寫4萬首詩卻無一句流傳,我們在這裡不多說了,乾隆正式頒布了閉關鎖國政策。雖說推動閉關鎖國政策頒布的包括康熙、雍正,但正式頒布並嚴格執行這一政策的卻是乾隆。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逐漸與世界脫軌,最後完全落後於西方國家。

儘管如此,乾隆應得還不夠,他懂得,光靠文字獄來實行文化統治是不徹底的,還有成千上萬的書籍,貯藏在民間。如果裡面有不利他們統治的內容,該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呢。經過苦思冥想,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就是集中全國的藏書,來編輯一部規模空前巨大的叢書。這樣做一來可以進一步籠絡大批知識分子,顯示皇帝重視文化;二來借這個機會把民間藏書統統審查一下。可說是一舉兩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開設四庫全書館。派了一些皇室親王和大學士擔任總裁,那些皇親國戚大多是掛個名、起監督作用的。真正擔任編纂官的都是當時一些有名的學者,像戴震、姚鼐、紀昀等人。那套叢書名稱就叫做《四庫全書》。

這就是歷史有名的乾隆修書,在「修」的過程中,乾隆下了一道命令,採取獎勵的方式,把民間的藏書統統「收」到了宮廷,然後,開始一本本、一句句、一字字地查,只要對清統治者不利的就得刪改塗抹,就得一概銷毀。歷史就這樣被乾隆弄了個面目全非,而被他查禁燒毀的圖書高達三千種之多。

為了自己的統治,乾隆不但關上了一國之門窗,甚至不讓外界的「空氣」流通進來。

1840年,鴉片戰爭來了,此時,乾隆去世已經四十年了,但當時的中國人分明對外界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林則徐,作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赴任廣州後,面對內憂外患的壓力,林則徐夜以繼日地研究探求西方世界,「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譯西書,又購其新聞紙」,利用身為封疆大吏的有利條件,廣泛招攬人才,「所得夷書,就地翻譯」。1840年,他組織人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一書,命名為《四洲志》,成為後來魏源撰寫《海國圖志》的珍貴底本。

但是,在今天,我們不能不說,林公當時看到的「世界」確實非常有限,他《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中說:「我大皇帝一視同仁,准爾貿易,爾才沾得此利,倘一封港,爾各國何利可圖?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我中原數萬里版輿,百產豐盈,並不藉資夷貨,恐爾各國生計從此休矣。」這就是閉關的惡果,所有中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關於西方的認知完全出於想像,甚至,被正史釘在恥辱柱上的琦善給道光帝寫的一份奏摺上說:「內地實有可制外夷之權……則大黃、茶葉是也……蓋(西洋各國)地土堅剛,風日燥烈,又日以牛羊肉磨粉為糧,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後,此為通腸之聖葯。」

琦善的洋人離開茶葉便會大便不通立死與乾隆的洋人少腿骨不會下跪,就這樣一起並列為清朝的兩大笑話,若干年後,四格格又加入了進來,可謂三足鼎立了。這一百來年,所謂的大清王朝走得實在是太漫長,好不容易隆裕知道了「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最高統治者,而有些國家是共和政體」,但她卻成了清朝的「亡國太后」。真可謂:三個笑話,一個朝代,讓人無法笑起來。(文/路生)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乾隆為何在世這麼久,節慾只是其中一個秘密!
從乾隆墓中挖出的九龍寶劍, 為何都說它一把邪門的利器?
如懿傳終於定檔,一個註定是悲劇的長篇著作,你會去看嗎
清代各時期瓷器的特點及鑒定
和坤打開密旨上看到上面這三個字,整個人一下就傻了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