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不只關注科研實力,這是一份更具擇校參考價值的美國大學排名

不只關注科研實力,這是一份更具擇校參考價值的美國大學排名



《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大學排名旨在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不同視角。 圖片來源:

iStockphoto/Getty Images



作者 

Dave Pettit




選擇合適的大學是件難事,有太多條件需要考慮,太多學校需要挑選。但《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大學排名(The Wall Street Journal/Times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Rankings,簡稱:WSJ/THE大學排名)試圖將所有信息匯於一爐,然後從不同視角進行考察。

學生和家長通常看重的是學校能否提供優秀的教育,能否促進才智發展,是否注重學生參與,以及畢業後的收入前景。第二年的WSJ/THE大學排名也是基於這些標準。




WSJ/THE大學排名前25名





有些大學排名只看重學校入學門檻的高低,或是只關注挑選大學時需要考慮的某些方面。但WSJ/THE大學排名卻考察了家長和學生會遇到的各種問題,並且特彆強調經濟資助問題。

佔WSJ/THE大學排名權重最大的兩個因素分別是畢業生可以期待的培養成績(包括畢業後的薪水)和學校的學術資源。通過考察畢業生償還學貸的能力,今年的WSJ/THE大學排名把學生接受大學教育可能需要承擔的債務考慮了進去。

除了財務因素,WSJ/THE大學排名還通過一項學生調查來評估學校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創造的互動環境。排名還參考了校園環境,特別是學生種族、民族和經濟條件的多樣性。最終的總排名是依據15項指標計算得出的。如需了解排名方法的完整說明,請訪問on.wsj.com/college-ranking-methodology。

《華爾街日報》和合作夥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還認識到不同人有不同的目標。《華爾街日報》為今年的排名開發了一個工具,能讓學生和家長調整計算總排名的四大標準的權重,生成自定義排名。這四個標準分別是學生培養成績、學術資源、學生參與度和環境。

舉例來說,如果想更多關注教學質量以及師生、學生間的互動情況,而不是畢業後能否找到好工作,就可以通過調整這些條件的權重改變排名結果。如果最關心學術資源的豐富性以及校園環境的高度多樣化,也可以通過自定義重新計算排名。如需使用工具,請訪問WSJ.com/collegerankings。

決定哪所大學最適合自己是一件既棘手而又個人化的事情。WSJ/THE大學排名希望提供豐富的視角,便於權衡不同選擇。



預告


接下來的幾天里,微信公眾號

「華爾街日報·派」(wsjpie)

將持續發布以下內容,敬請期待:




  • 哈佛大學在WSJ/THE大學排名中奪冠



  • 論培養成績,杜克大學不比哈佛大學弱



  • 美國公立大學哪家強?



  • 誰是WSJ/THE大學排名中的最大黑馬?



  • 美國哪所公立學府最注重「多樣性」



  • 美國哪些高校的學生參與度最高?



  • 最能啟發和激勵學子的美國高校是……



  • 美國這幾所高校助學生找實習最熱心



榜單使用教程


這不止是一份榜單





WSJ/THE大學排名不止是一份榜單,還是你尋找理想大學的篩選器。




當你登陸

到展示這份排名的網頁,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充滿各種信息的互動頁面。例如當你點擊哥倫比亞大學前的「+」號時,將會呈現出該大學的

具體數據






當你想對兩所(或是多所)大學進行

對比

時,你可以點擊「比較」按鈕。例如將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加入對比框。






點擊「

比較院校

」按鈕,即可出現下圖中的具體對比。你會發現,兩所大學,各有一些更有優勢的領域。





當你希望按照具體的城市去挑選學校時,你還可以使用「按地理位置篩選」的功能。例如,

你希望在NBA的湖人和快船隊所在地

洛杉磯

選擇學校,你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洛杉磯的學校。






今年的榜單,與去年最大的不同在於你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權重,生成個性化的排名。





目前你看到的是默認的權重,但是如果你更重視環境和資源,你可以手動賦予這兩項更大的佔比,這樣就能得出更符合個人需求的榜單。


說了那麼多,這份榜單的互動頁面在哪裡呢?





請先使你的手機或電腦「

科學上網

」,然後複製這一鏈接

http://on.wsj.com/2fQuUtk

,或點擊左下角的

「閱讀原文」

即可到達。






你可能還關注:


小學教育,中國勝過美國


美國高校全球排名下滑 北大清華躋身前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日報·派 的精彩文章:

比爾·蓋茨夫婦的一封信:美國為什麼應該繼續幫助窮國
人腦與電腦融合還有多遠?
威尼斯堪比藝術宮殿的華宅|環域居
iPhone 8評測:叫它iphone 7s更合適
男女大腦是否有別?

TAG:華爾街日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