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紅釉:越鮮越紅越吉祥
TEL'' 1 5 8 0 1 9 3 7 1 9 0
鮮艷亮麗的紅色,是古代陶瓷匠人夢寐以求的色彩。自元代末年高溫紅釉瓷誕生後,這種充滿吉祥寓意的器物便成為歷代皇帝的至愛,而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文人雅士能得到一件紅釉瓷器便如獲至寶,愛惜不已。雖然現在燒制高溫紅釉瓷並非難事,但古代紅釉瓷並不會因此而貶值,反而更顯得彌足珍貴。
中國陶瓷裝飾藝術發展到元代是一道分水嶺,元以前胎裝飾是主要裝飾手法,而元以後的主要裝飾手法是釉裝飾。在元、明、清時期,釉裝飾得到極大發展,達到歷史的頂峰。大名鼎鼎的紅釉瓷就是創於元代而成熟於明代,繼續發展於清代。
紅釉瓷屬於單色釉瓷。所謂單色釉瓷,是指在胎外施單一顏色釉彩的瓷器,古玩行稱「一道釉」。這種瓷有高溫釉和低溫釉兩種,高溫釉是在生胎上施釉後經1200℃以上高溫一次燒成;低溫釉是在熟胚上施釉後復燒而成。紅釉瓷也有高溫紅釉瓷和低溫紅釉瓷之分,前者以銅為呈色劑,後者以鐵、金等為呈色劑。
紅釉瓷燒制難度極大
人們常說,陶瓷是土與火的藝術,在品種繁多、百花爭艷的單色釉瓷中,高溫紅釉瓷的燒制難度最大。它難就難在以銅為呈色劑,而銅的呈色不僅與銅的含量和釉的成分有關,對窯內溫度、氣氛變化和窯外天氣也十分敏感,如果溫度和燒制氣氛掌握不好,銅就會發黑、變綠,甚至產生「燒飛」現象無法顯色。即使用同一配方,在同樣的條件下燒制,只因擺放的位置不同,器物的色調也不同。
正因為高溫「銅紅」釉如此難以「出彩」,唐宋兩代在國力鼎盛時期也燒制不出呈色純正的紅釉瓷。如唐代長沙窯的「銅紅」釉執壺紅中帶黃,宋代鈞瓷紅中泛紫或泛青。到了元代,聰明的陶瓷藝人創燒出著名的釉里紅瓷器,並在此基礎上經無數次摸索、試驗,終於燒制出高溫「銅紅」釉瓷器,但成品極少,且釉色尚不夠純正,目前元紅釉瓷器的傳世品在全世界僅十件左右。
真正釉色純正,鮮紅艷麗的「銅紅」釉瓷器出現在明初永樂、宣德時期,學術界一般稱永樂時期的紅釉為鮮紅釉,稱宣德時期的紅釉為祭紅釉,無論鮮紅釉還是祭紅釉,都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頂峰之作。永宣紅釉瓷不僅是後世難得一見的極品,在當時也已萬分珍貴,其價格已同宋代官窯相仿。而永樂鮮紅釉又在宣德祭紅釉之上,正如明人王世懋所說的:「我朝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當時還有「永器鮮紅最貴」之說。
永樂鮮紅釉瓷的特徵是胎骨緻密,體輕而薄,紅釉瑩潤透亮,呈色最好的如初凝雞血,稱為寶石紅。有的器物內外均紅釉,有的器物內壁白釉外壁紅釉,有開片紋者多無年款,無開片紋者部分有年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有年款的永樂紅釉高足碗,高9.9厘米,口徑15.8厘米,足徑4.2厘米,內壁為白釉,外壁為紅釉,碗心暗刻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此碗釉色鮮紅,亮麗勻凈,但仍稱不上是寶石紅。筆者曾見過一件內外施紅釉,有開片紋的永樂紅釉蒜頭瓶。此瓶高17.5厘米,瓶膽寬7.8厘米,足徑5.3厘米,口徑4.4厘米,胎薄體輕,口部邊緣只有0.6毫米,手摸有鋒利感,整器重119克,釉色瑩潤,鮮紅如雞血,可謂真正的寶石紅釉。
以西紅寶石為末入釉
宣德紅釉瓷的特徵是胎體比永樂器厚,釉面勻稱見桔皮紋,色調莊嚴肅穆,呈色較永樂紅釉為暗,有些器物釉表見青紫斑點。
永宣紅釉瓷之所以如此鮮艷亮麗,寶光四溢,據記載是因為「以西紅寶石為末入釉」,「用紅銅條、紫英石合成」。宣德以後,成化、正德年間雖有燒制,但成功率甚低,且成品的顏色不可與永宣器同日而語。到了嘉靖年間,因用於燒制高溫「銅紅」釉的紫英石料已斷絕用完,只能以低溫的礬紅釉替代。礬紅以鐵為呈色劑,故又稱「鐵紅」。明代礬紅器多以刷抹方式塗於白釉上,可見刷絲痕,又稱「抹紅」。從此以後,高溫「銅紅」釉中斷了100多年,至清代康熙時期才再度燒成。
清代高溫「銅紅」釉主要有郎窯紅、豇豆紅、霽紅等。郎窯紅釉層厚潤,紅艷奔放,有玻璃光澤,見開片和牛毛紋,又稱「牛血紅」。豇豆紅呈色如煮熟的紅豇豆皮,有粉質感。因燒成溫度條件有差別,呈色有幾種,明艷正紅的叫「大紅袍」、淺淡粉紅的稱「豇豆紅」、鮮嫩嬌艷的稱「美人醉」。霽紅是仿明宣德祭紅釉的產品,深沉紅艷,釉面不流不裂,見桔皮紋。清代低溫紅釉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鐵為呈色劑的珊瑚紅,另一種是以金為呈色劑的胭脂紅。珊瑚紅即明代的礬紅,因燒成溫度較明朝高,紅中帶黃如紅珊瑚。胭脂紅有濃淡兩種,濃的稱「胭脂紫」,淡的稱「胭脂水」。
紅色吉祥含義豐富
明代永宣時期的高溫紅釉瓷器之所以登峰造極,與元代打下的基礎有關,與獨有的釉料有關,更重要的是與明代開創時特殊的歷史背景有關。
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輩子與紅色有緣,紅色就是他的幸運色。他年輕時參加元末紅巾軍起義,發跡於南方的應天府(今南京),建國後定國號為大明,這些都和紅色的意義有關。在他看來,朱姓屬火,火的代表色為紅色,火代表的方位為南方,他的成功與南方、紅色、火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繫。洪武三年,朱元璋規定以紅色為貴。因元末景德鎮陶瓷藝人已創燒出高溫紅釉瓷,他認為這是明朝興盛的徵兆,所以下令繼續燒造元代延續下來的紅釉瓷器,包括釉里紅瓷和紅釉瓷等。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高溫紅釉瓷終於取得輝煌的成果,也成為明朝的象徵。紅釉瓷在明朝的興衰與明朝的國運似乎也有某種神秘的聯繫,在國力最強盛的永宣時期紅釉瓷的生產也達到高峰,明朝國力衰弱時紅釉瓷的生產便走下坡路,而到明末時高溫紅釉瓷的燒制技術也莫名其妙地失傳了。
其實,紅色代表吉祥這種觀念早在遠古時代就已存在。紅色是火的顏色,是太陽的顏色,是生命的顏色。中華民族對紅色的崇拜由來已久,古人認為紅色代表喜慶,他們把陶土加熱後得到紅色,隨後大量應用到壁畫、房屋與器物的裝飾上。在古代,凡有喜慶日子,都要掛大紅燈籠,貼紅對聯、紅福字,插紅花,結婚則更少不了紅。紅色象徵權力,古代官印多以紅色為印記。古人認為紅色可以辟邪,所以喜歡穿紅色的衣服,在家中擺放紅色的物件。另外,紅色還象徵興旺、發達、順利、成功、圓滿等。可以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吉祥含義之豐富是沒有哪一種顏色比得上的
※國之愧寶 中華雞血石
※古話說瓷看底 玉看皮
※元青花竟被用於生活品 沉船遺址再起風波
TAG:盛世全球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