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緒諭旨中說了什麼讓康有為終身困惑不已?

光緒諭旨中說了什麼讓康有為終身困惑不已?

作者:馬勇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

(此篇接上篇《不存在的「光緒密詔」卻內含慈禧的政治底線,使得大清宮廷血流成河》)

楊銳似乎沒有意識到9月14日帝後衝突有多麼嚴重,更沒有預見到這份密詔會在後來政治發展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所以,當他與皇上當面檢討政治改革得失時,似乎覺得皇太后的某些指責有道理,也同樣以為皇上過於聽信康有為等一派的餿主意,採取了一系列不應該實行的過激措施,諸如罷黜守舊大臣、提升政治新銳等,這樣的事情在楊銳看來都屬於過激措施,均非當務之急。基於這樣的判斷,楊銳在皇上發布密詔後,也只好應皇上要求提了三點建議:

一是建議皇上確實應該利用此次政治改革重建皇權中心權威,重建政治秩序。建議清廷正兒八經舉行一次授權儀式,由皇太后親挈天下以授皇上。相應的,皇上應該確認皇太后在王朝政治決策中的至上地位,同意皇太后擁有最終否決權。皇太后的意見就是最後意見,皇上不要在這些問題上固執己見,要充分理解皇太后的好意和用心。

第二,鑒於政治改革開始後秩序失范,楊銳建議皇上不要急躁,應該對所有將要進行的改革通盤考慮,宜有先後,宜有次第。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新政詔書聯翩而下,臣民目不暇接,國內外的輿論雖然一致稱讚,但實際效果卻並不理想。

第三,楊銳認為王朝政治的本質就是人事,但是人事變動最為敏感,他建議皇上在推行政治改革的時候不要在人事問題上大動干戈,進退大臣不宜太驟,以免引起不必要糾紛與反彈。

楊銳坦誠以對,如果皇上能從這三個方面有所改善,那麼皇上的困惑必將迎刃而解,與皇太后的關係一定不會成為問題,滿洲貴族也不會對改革有那麼大的抵觸情緒。

至於先前政治變革中的一系列失誤,或者被皇太后談話中認為是失誤的問題,楊銳以為這都是因為偏聽偏信康有為等人激進主義誤導的後果,因此,楊銳在這次面談或書面建議中,鄭重建議皇上一定要與康有為等人切割,脫離關係,不要因康有為一個人而貽誤一個王朝。楊銳的這個建議簡潔明快,一句話:「康不得去,禍不得息。」

(慈禧太后與光緒帝)

康有為過於激進的政治主張在1898年政治變革中確實發揮過重大影響,根據後來的研究,康有為在那很短的時間裡,用自己的上書特權,又使用別人的名義,確實為朝廷出了很多主意。這些主意僅就道理而言當然並無大錯,許多問題也確實擊中了王朝政治的要害。問題在於,政治畢竟是一門非常複雜的人際關係,康有為只顧著出風頭,只顧著政治改革,幾乎根本不願考慮反對者的意見,於是將北京的官場攪得不得安寧,康有為已經成了「麻煩製造者」。朝野內外反對康有為的勢力正在集結。如果皇上此時繼續傾向於康有為,勢必會因一人而喪失大多數人的支持。這在當時成為北京官場的秘密,只是沒有人願意直白告訴光緒帝而已。

在光緒帝的概念中,康有為只是一個具有新思想新主張的讀書人而已,讓康有為享有建言特權,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是善良的光緒帝根本不知道康有為的活動能力,不知道朝野上下已有相當一部分官僚對康有為的學說、做派、人品很不以為然甚至很反感。現在一經楊銳坦誠點破,皇上固然有所尷尬有點震驚,但也畢竟由此猛醒由此覺悟。在與楊銳談話或收到楊銳書面建議後,皇上依然駐蹕頤和園,相信他應該就此理解與皇太后有所交流,他們應該談及一些政治話題,甚至完全有可能談及很具體的人事調整,比如怎樣安置、處置康有為這樣的人。

皇太后其實很早就知道康有為有問題,因為那些對政治變革不滿的大臣在她面前哭訴,從來不敢直白指責皇上,不敢公開挑撥兩宮關係。但是他們說說康有為的壞話並沒有障礙,何況康有為並不是什麼「南海康聖人」。根據李提摩太回憶錄提示,當時和後來的許多傳聞都表明皇太后確認康有為「毒化」了皇上,挑撥了皇上與皇太后之間的關係,「紊亂朝政,誹君謗上」。由此,皇太后建議皇上對康有為採取措施,應該在情理之中。

楊銳的謀劃與皇太后的建議不謀而合。這使光緒帝很容易按照這個思路往下進行。只是,皇上此時還有一個顧慮,儘管大家都說康有為不好,但畢竟還沒有抓到康有為有什麼實質性問題,康有為是推動政治改革的有功之士,他雖然有一些活動引起大家反感,但畢竟沒有什麼真憑實據說他是壞人,沒有辦法將康有為抓起來。為了面子,也為了不動聲色平息因康有為而引起的高層疑慮和不安,光緒帝於9月17日明發御旨,命康有為迅速出京,前往上海督辦官報:

諭。工部主事康有為,前命其督辦官報局,此時聞尚未出京,實堪詫異。朕深念時艱,思得通達時務之人與商治法。康有為素日講求,是以召見一次,令其督辦官報,誠以報館為開民智之本,職任不為不重。現籌有的款,著康有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遷延觀望。

應該說,這份明發御旨已經給康有為留下足夠面子,可惜的是這份御旨在不同解讀者那裡卻引起了不同回應。

(康有為)

康有為在多年之後回憶此事,依然以為皇上的這份明諭表明政變已發生或即將發生。他的理由是,皇上明降御旨敦促我出京,於是國人駭悚,知禍作矣。以向例非大事不明降諭旨,有要事由軍機大臣面傳諭旨而已。至於御旨中刻意強調「逗留促行」一事,更是違反常例的非常之舉。按照康有為的理解,非將帥統分逼撓,無明降諭旨之理。何況康某人不過是不值得稱說的微官,到上海辦報更是一樁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何值得勞駕皇上明發上諭?既嚴責詫異,便當革職,何得謂欲得通達時務之人與商治法,聞康有為素日講求,反而給予獎賞呢?又,皇上確實召見過我一次,朝廷有記錄,無煩皇上自明,皇上在此處鄭重聲明只召見一次,這種反常舉動難道不值得深思?

康有為的疑惑是有道理的,他的這些理由也都成立,但他不知道這一不同尋常重要決策的內幕,即便他知道皇太后的態度,知道皇上與皇太后的對談,知道皇上他的遷就與愛護,他的偏見依然會讓他無法正視這一違反常例的「明降諭旨」,不能作出正確判斷,更不要說順手牽羊順勢而為前往上海了。相反,康有為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還是不願就此離開北京。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15級碩士研究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康有為流亡海外多年,清廷為何不追殺?揭秘康有為政治護身符神秘的「衣帶詔」
一場改變中國近代史走向的「吵架」:慈禧為何事對親手帶大的光緒破口大罵?
不存在的「光緒密詔」卻內含慈禧的政治底線,使得大清宮廷血流成河
此戰中國軍隊曾主動出擊日軍,日軍損兵折將達6萬,周恩來評價:日軍損失出乎意料之外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