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蒜的傳說與現實

石蒜的傳說與現實

GIF/406K

最近正好是石蒜(Lycoris radiata)開花的盛期,在公園綠地很多地方都能見到它們燦爛開放。石蒜是一種富有傳奇色彩的野花, 因為開花的時候沒有葉子,加上花朵嬌艷的色彩和奇特的形態,受到大家的關注也是很自然的。先上一張圖

石蒜花,石蒜科石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喲,這不是彼岸花么?另一個為人熟知的芳名是曼珠沙華,除此之外還有龍爪花、老鴉蒜、蒜頭草、鬼擎火、幽靈花、地獄花等多個別稱……沒錯,這就是在東亞地區分布較廣,歷史悠久的標準野花——石蒜。

網上關於「彼岸花」和「曼珠沙華」的傳說故事很多雖然主題都是陰陽相隔的凄美和哀怨故事,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故事是怎麼出爐的吧!

按照日本的民俗,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人們認為,白天為陽世,黑夜是陰間,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是日夜時間一樣長的日子,意味著可以和去世的親人達成某種交流溝通,因此是上墳的日子(中國民俗只在清明前後上墳)。石蒜花正好在秋彼岸期間集中開放,非常準時,所以才被叫做彼岸花。石蒜花正好在秋彼岸期間集中開放,非常準時,所以才被叫做彼岸花。

這個帶有現代修辭的「彼岸」一詞是日語的表達,跟中國古代神鬼傳說中陰陽相隔的冥界忘川的彼岸沒有任何關係,在古籍中也查不到它跟陰間有什麼瓜葛,顯見這是一個將日本名稱嫁接到中國古代風俗中的現代故事。在日本的民俗中,死亡的主基調不是恐怖和哀怨,而嫁接到中國以後,明顯被帶上神秘和詭異的色彩,甚至還有一點點恐怖:鬼擎火、幽靈花、地獄花……都是基於這樣的情況出現的別名,以至於有的盆友在百度上發問「家裡能不能種這種花?是不是不好?」

來談談另一個名稱「曼珠沙華」,從字面上看讓人茫然,最早見於日語對「石蒜花」的發音まんじゅしゃげ,讀音正是:man ju sha ge(曼珠沙華)。可能是覺得這個名字很洋氣,很神秘,於是被國內的小年輕不加意譯地照搬過來……你不知道啥意思?這就好了,要的就是這種讓人懵圈的神秘感,居然不知道「曼珠沙華」?你out了,呵呵。

非常可笑的是,人們還在佛經中找到關於這種花的描述。《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法華經·序品》有這樣的描述: 「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天上降下靈花,其中有「曼珠沙華」呢!

精研佛學的人都知道,這些花實際都不是指具體的花,而是一些意象的花朵,並不特指某些具體的植物,況且石蒜(曼珠沙華)並不原產佛教起源的印度,所以不會被用來運用在平常的語言修辭中,這部經書是東晉時期傳入我國的(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經文中的「曼珠沙華」應該是梵文的音譯,按理說隨著《法華經》的傳誦,「曼珠沙華」作為石蒜花的別稱應該早就在國內流傳,但奇怪的是,直至明朝,在涉及植物的著作中,依然看不到這個名字被用來作為石蒜花的別稱!兩種不同的語言,因為發音接近,而被誤認為是同一種花的名字,以訛傳訛,到最後居然被作為一種證據堂而皇之地列出來,我也是醉了……

石蒜是原產我國的野生植物,在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就有關於它的描述,但最有名,更具體的還是明朝的巨著《救荒本草》和《本草綱目》。

成書於明初永樂年間的《救荒本草》卷三對石蒜(老鴉蒜)的描述是這樣的:生水邊下濕地中,其葉直生,出土四垂,葉狀似蒲而短背,起劒脊,其根形如蒜瓣,味甜……救飢采根煠,熟水浸淘凈,油鹽調食。

翻譯成現代的大白話,大概的意思是說,石蒜的根像大蒜,味道還不錯,燙熟後用油鹽料理,就可以用來充饑。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石蒜含有多種生物鹼,確定是一種有毒植物,如果長期大量用來充饑,是可能要送命的!

明朝嘉靖年間的《本草綱目.卷四》也提到石蒜(老鴉蒜),或許是《救荒本草》流傳一段時間後,有人吃這種跟大蒜有點像的野草有中毒現象,被大家關注到了,因此李時珍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此(石蒜)有小毒,而救荒本草言其可熟水浸過食,蓋為救荒耳。」已經認識到它的毒副作用,告誡不到荒年快餓死的程度,不要輕易去吃,而且要煮開,以破壞一部分生物鹼的毒性。

石蒜屬有好幾種形態相似的植物,但彼岸花和曼珠沙華的名稱似乎只屬於石蒜(Lycoris radiata),因花朵紅色,也叫紅花石蒜,但是還有一種學名為Lycoris sanguinea的「紅花石蒜」卻是另一種形態不同的植物,有些學者不小心就將這兩種植物混淆,連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里收錄的一些圖片也是看不出差別,為避免同名異物或異名同物的困擾,Lycoris sanguinea的中文名被改成血紅石蒜加以區分。

石蒜(Lycoris radiata),屬名Lycoris意為海之女神,形容艷麗脫俗;種加詞radiata意思是輻射狀,所以我給了一張俯視圖,顯示這種花呈輻射狀的花蕊。

這種花奇特的有花無葉,有葉無花現象很迷人,但是從它的生理學習性看,這種現象是不難解釋的。

石蒜是多年生宿根草本,具有地下鱗莖而沒有地上莖,因此植株不能長得很高,葉片細細的像帶子披散著,不耐強烈陽光照射,又長在僅有散射光線的地方,所以它的光合作用能形成的養分是有限的,不能給鱗莖集聚太多的養分;它怕熱,到夏天為了節省能耗,就採取了葉片枯萎休眠的做法;到了秋涼的時節,它像很多植物那樣需要有個開花的營養過程,而此時如果花葉並發,很可能就沒有足夠的營養供給開花需要,於是連葉子都省了,只抽出長長的花葶,在陰暗的環境下,儘可能將花朵頂托到比較高的空間開放,於是就形成了這種奇特的開花現象。

石蒜的葉子很細,形狀像帶子,怕暴晒,只能長在散射光線下,光合作用效率較差。這種葉子深綠色,前後粗細一致,而且葉子中間是淺綠色的,很容易辨識。

我拍野生植物的宗旨是盡量不破壞生態,所以沒有挖出鱗莖來拍照片,大家可以上網搜它鱗莖的樣子。

抽出長長的花葶,將花朵頂托到陽光下。花葶是很柔弱的,有時候不勝花朵的重量,很容易折斷。

石蒜花朵開在相對陰暗處,絲狀的花蕊和柔弱易倒伏的花葶註定這種花不容易被昆蟲授粉而結出大量成熟的種子,但是地下的鱗莖很容易分生,靠無性繁殖就可以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大量擴散,因此在氣候冷涼陰濕,具有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的環境下能夠生長得很好。

石蒜花葶努力的結果是有些花朵成功結籽了,即使沒有成功也沒關係,它們的鱗莖分生能力很強,可以通過無性繁殖來擴張勢力。

在國內石蒜屬種類中,有一些同樣很漂亮,手頭上正好也拍了一些照片,一起發上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在這之間先給出一張表格,列出它們之間的差別。

下面就是一些常見的石蒜科植物形態花色差別的一覽表

這是一種黃花石蒜,在陰暗的林下特別搶眼,名字也很有特色,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醒目的金色花朵突然綻放,於是有了一個藝術化的大名「忽地笑」。

忽地笑的花葶比較長,顯示出它生長的環境相對更暗一些。

乳白石蒜。花色不像江蘇石蒜那樣純白,花被裂片並不像紅花石蒜那樣強烈反卷,在形態上更接近玫瑰石蒜和鹿蔥。與其說它是一種白化變異,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極淡的粉色」。

玫瑰石蒜。花色更淺,花被裂片捲曲程度不太厲害,生長的環境比較明亮,花葶不用抬得很高,花葶和花蕾顏色也相對較淺。

換錦花。花蕊不伸長,花被裂片幾乎不卷,在形態上跟其它石蒜屬種類差別較明顯,也是華東地區常見的野花,花形很美,如今已經被嘗試運用於人工栽培點綴花壇。

被刻意密植的石蒜開花時密集如一朵大花,成為濕地環境點綴的重要宿根植物。

沐浴在陽光下的(紅花)石蒜,彷彿是橙色的新品種。

編輯小狐狸

重 拾 自 然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美麗而有光彩的花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