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究竟是怎麼樣的?有人說他和周總理很像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究竟是怎麼樣的?有人說他和周總理很像

公元207年,即東漢建安十二年。

這一年,曹操對袁家勢力斬草除根,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

這一年,荀彧辭封三公,郭嘉英年早逝;

這一年,孫權西征黃祖,徙其民眾。

就在這個曹操功成名就,孫權固守江東的時候,後來的漢昭烈帝劉備正步入深山,拜訪一位隱士。

他就是卧龍諸葛亮。

三顧茅廬,隆中對,都是我們熟悉的故事,接著,諸葛亮隨劉備出山。

這兩個出身農家、胸懷大志的人物,將在這個漢末亂世攪弄起一片風雲。

對那個年輕的讀書人來說,他將迎來的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傳奇人生。

赤壁之戰

曹操有著統一全國的大志向,208年,開始南征。

荊州勢力不戰而降,劉備獨木難支,只能在曹操的鐵騎之下不斷南逃,「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派使者遊說孫權與之合作,促成孫劉聯盟,共同禦敵。

諸葛亮臨危受命。

諸葛亮

雖然沒有小說中的什麼舌戰群儒、智激周瑜,但諸葛亮的這次外交,依然體現出了他的傑出才能,孫權就是在他的勸說之下下定決心。經過他與魯肅的不懈努力,雙方達成一致,共同抵抗曹操的南征大軍。

之後,那個年輕有為的江東周郎,在赤壁一把大火燒了曹操的連鎖戰船,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

這次勝利,最大的功勞是周瑜的,但諸葛亮依然起了重要作用,要說服當時比劉備強大得多的孫吳政權跟自己合作,去抵抗更加強大的朝廷南征大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諸葛亮與周瑜在歷史上其實並沒有什麼糾葛。赤壁之戰前,周瑜已經是個名滿天下的著名將領了,是東吳的水軍大都督,而諸葛亮剛剛出山,只是一個小勢力的使者,所以在當時,周瑜甚至不太會留意到這個人,更沒有小說中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之類的故事。

關於周瑜,他在歷史上是一個心胸寬廣、精通音律的儒將,在《三國演義》中屬於被醜化得非常嚴重的人物之一。

赤壁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三大戰役之一,它阻止了曹操統一全國的步伐,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起兵二十年,一直顛沛流離的皇叔劉備終於有了一個立足之地,得到了之後進取西川,攻佔漢中,建立蜀漢政權的資本。如果沒有當初他與諸葛亮之間的隆中對,或許就沒有這樣的成就了。

夷陵之戰

之後,劉備繼續擴張疆土,諸葛亮一直擔任著鎮守後方的角色,其重要性等同於北方那位偉大的政治家荀彧。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封諸葛亮為丞相。

222年,劉備因東征孫吳大敗,抑鬱成疾,次年於白帝城託孤,望諸葛亮盡心輔佐後繼之君劉禪,四月逝世。

劉備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曾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國志》的作者對這句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但現在也有一種陰謀論認為,劉備是在試探諸葛亮,儘管劉禪平庸,他也不希望諸葛亮擅奪皇權。根據諸葛亮的回答,劉備可能會為兒子除掉這個心腹之患。

小編更支持前者,儘管三國是一個充滿欺騙和勾心鬥角的時代,但把所有事情都解釋得很陰暗肯定是有問題的。我仍然相信會有這種君臣之間彼此無比信任的情誼存在,曹操與郭嘉,孫策與周瑜,不都是這樣的么。

從此之後,荊州全境歸於東吳,蜀漢缺乏隆中對中分兩路北伐的條件;

從此之後,吳蜀聯盟也因戰後雙方國力的急劇下降而趨於穩定,從此彼此之間再無大的戰事,團結一心共同抵抗北方的曹魏政權。

從此之後,諸葛亮開始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最後十年。

北伐

諸葛亮是個出色的丞相,而後主劉禪也不是一個昏君,但他實在是很平庸。所幸的是,劉禪非常尊重諸葛亮,懂得支持他的各項工作,包括北伐。

公元227年,在南平孟獲後,漢丞相諸葛亮上《出師表》,後主劉禪宣布北伐曹魏。

這是隆中對最後一步,諸葛亮走了五次,走了七年,至死沒能成功。

諸葛亮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我們常說的《出師表》即前者,《三國志》中就有記載。而後者出自《漢晉春秋》,正史並無記載,其真實性飽受爭議。

五次北伐中,第一次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但眾所周知,後來馬謖失了街亭,蜀軍斷了糧道。在古代戰爭中,糧食至關重要,糧道斷了,將士沒飯吃,這杖根本不用打。

三國鼎立

在後來的三次北伐中,幾乎都是因運糧不繼的問題被迫撤兵。而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乾脆直接在當地屯田,以備長久作戰。可惜蜀軍有了時間,他自己卻沒時間了。

公元234年10月8日,蜀漢丞相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蜀軍只能第五次撤兵。

五次北伐之所以失敗,不僅僅是運糧問題,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國力差距實際上也是相當大的。再加上夷陵之戰後,蜀漢失去了荊州,已經不可能實現兩路並進,只能依靠孫吳的配合。

至於第一次北伐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為當時蜀漢是最弱小的政權,所以曹魏的防禦重點一直是東吳,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曹魏開始重視西南邊的國防,之後的北伐戰爭就愈加艱難了。

而關於魏延的「兵出子午谷」戰術,屬於一種奇襲作戰,出其不意但孤軍深入,危險性巨大,所以諸葛亮不同意。雙方都有自己的依據,兩千年後的我們不能片面地認為如果當時諸葛亮採取魏延的建議,就能北伐成功。

諸葛亮與周總理

經常看到有人說,周總理與諸葛亮很像。

同樣是傑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樣是一個國家強大的、不可或缺的臂膀,同樣為這個國家嘔心瀝血、奉獻一生。

周總理是近現代最值得全人類尊重的國家領導人之一,他事必躬親,以身作則,公忠體國,一身正氣,卻又不失變通,是個勤勞又充滿智慧的人。

不管什麼時候,不管是誰,只要去了解他的種種事迹,特別是晚年時期,都不得不為這個老人一生中體現出來的勤勞、智慧和無私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所感動,他使全中國人為之驕傲。

周恩來

看到了嗎?當今盛世,如你所願。

而近兩千年前的漢丞相諸葛亮,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諸葛亮非常擅長治國,法令嚴明,公平公正。「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蜀中百姓敬畏他,也愛戴他。先主去世後,國中「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大小事務都要親自過問處理,非常勞累。十年間南征北戰,深入不毛,翻山越嶺,終使他年過半百便去世。

他就是一個像周總理一樣的人。

誡子書

諸葛亮的《出師表》和《誡子書》都是千古名篇,在此將後者貼上。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並不是個多麼傑出的人,但他在蜀漢將要亡國之際與長子諸葛尚死守綿竹,雙雙戰死。不優秀,但有骨氣,依然是諸葛家的驕傲。

評價

諸葛亮是一個棟樑之才,通曉軍事,擅長治國,以身作則,律法嚴明,堅持信念,德高望重,受人愛戴。

他的一生非常傳奇,年輕時在山中耕田讀書,已經能準確分析天下大事,是個相當聰明的人;後來隨劉備出山,跟著自己的主公四處漂泊,忠心耿耿,出使東吳,有勇有謀;以隆中對為行動綱領,助劉備奪取西川。在後來夷陵之戰戰敗,先主劉備去世,蜀中人心大亂的情況下,是他出來主持一切,發展生產,南征孟獲,穩定民心;在失去了荊州的條件下,依然踐行最初確定的行動綱領,一心北伐,最後病死於疆場。

諸葛亮

他已經盡心儘力做了所有能夠做到的事情,所以即使最後蜀漢仍然走向滅亡,諸葛亮的人生卻是無憾的。

在後人看來,他是智慧的化身,是忠義的化身,是武廟十哲之一,是一個真正偉大的人。

但對於諸葛亮而言,或許還是那句話: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漲知史 的精彩文章:

這個人是荀令君的侄子多謀神算運籌帷幄還輔佐曹操統一北方
如果當年西班牙真的侵略明朝 中國會戰敗嘛?
渾身是膽的趙雲忠心護主為什麼在劉備陣營地位不高?
諸葛亮的侄子把握東吳軍政大權發動北伐最後卻被殺死
年近六旬卻與關羽連戰三日不落下風后來殺了曹操的族弟

TAG:漲知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