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殲20列裝解放軍!這一大國重器到底多重要?
朱日和沙場閱兵場上,震撼亮相的殲20,大家一定都還記得。
從2016年珠海航展上的驚鴻一瞥,到今年朱日和沙場閱兵場上,首次以三機編隊的形式接受檢閱,殲20在公眾間的關注熱度,一直不減。
27日,這一重型隱形戰鬥機又迎來一個好消息。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中國的隱形戰鬥機殲20已經正式列裝部隊了,這意味著,中國空軍正式跨過了「四代機」門檻。
門檻
鋪天蓋地,媒體都在強調「四代機」門檻,這個門檻到底有多重要?跟美國的F22/F35戰機,又有什麼差別?
我國大陸車的發展的歷程或許是個好例子。大家都知道,早先我我們的大陸車性能不太優,比不上國外的豪車,但是真要在市內跑起來呢,其實差距也不是太大。最關鍵一點,這是坐在汽車裡了,不再像以前在風雨里蹬三輪了。
殲20跟美國的F22/F35相比,也是這個道理。兩者可能還有差距,但這是汽車跟汽車之間的差別,再也不是汽車跟三輪車之間的差別了。
當然,作比較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實戰能力。殲20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依據自己軍事戰略需求,來確定未來戰爭形式。換句話說,中國空軍終於到了「想打什麼戰爭造什麼武器」的階段了。
一般來說,按照歐美國家的標準,第四代戰鬥機大約要符合: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隱身性和至強戰場感知能力。一言以蔽之:這架飛機不能光隱形,還得飛的夠靈活,夠快;再打個比方,它不是一個僅僅依靠自己眼睛和手腳的戰士,而是一個有著百眼百手的巨人,只不過,出現的時候以一組手眼出現。
從這個技術標準來看,四代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必將改變未來空戰的模式。許多流行了100多年的傳統空戰看家本領,很可能成為昨日黃花。如果拿著現在各國空軍的主力三代機去跟他硬碰硬,最後恐怕只有被吊打的份。
國力
新技術的突破,總是讓人感到振奮。但如此的強大第四代戰鬥機,卻不是輕易就能造得出來的。
強大的國力必然是第一基礎,此外,足夠先進的科研能力,以及契合自主的國家軍事戰略都缺一不可。環顧世界,真正有能力研發隱形戰鬥機的國家,屈指可數。
目前,美國有兩款投入現役的隱形戰鬥機,一個是最新服役的F35,一個是10多年前就開始服役的F22。
俄羅斯雖然早就公布了蘇霍伊設計局的T50驗證機,但卻始終「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一口氣拖了十幾年,也沒見太明顯的改進。
至於歐洲各國,雖然早前有了四五種隱形戰鬥機研發項目,但是在美國啟動F35項目之後,紛紛無疾而終。至於這其中的微妙嘛,大家可以自己體會體會。
當然也真就有不信邪的美國的小兄弟,比如日本。前段時間,日本在隱形戰鬥機上,沒少下氣力,不光去買了英國半途下馬的隱形戰機項目,還在去年搞出來了一個「心神」驗證機。至於效果如何,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島叔就厚道一下,不多評價了。
除了美國之外,各國的隱形戰機之路為什麼如此波折,不外是缺少了上面說過的三個條件。
轉型
說了這麼久,殲20對中國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作為一個有著自己價值觀的大國,從本質上來說,中國在國際格局中貫徹自己國家意志,必須依靠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實力。如果不想在價值觀上屈從於人,那麼就必須有足夠的手段來維護之,軍事力量顯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事實上,海灣戰爭以來的歷次局部戰爭,都告訴我們,現代化戰爭中,強大的空軍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
目前國際關係格局之下,不想看見中國堅持自己獨特價值觀的國家,不在少數。對這些國家來說,他們註定不可能幫助中國。當然理解中並且願意提供幫助的人,也不是沒有,只是目前他們基本處於有心無力的狀態。所以中國必須建設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空軍,在這一方面,只能靠自己。
所以說,中國自主研發製造的第四代戰鬥機殲20的列裝意義,究竟有多重大,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它的出現明確的標誌著,中國空軍真正開始了從「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轉型的步伐,也是中國綜合國力具體物化的標誌之一。
空間
當然,質疑的聲音同樣存在。從它開始出現在在一小部分軍迷的視線中的時候,不少人就一邊稱呼它為「黑絲帶」(機體黑色,四代機的諧音),質疑它是否夠得上前面提到的那四個標準。
公允地說,這些質疑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必過於糾結。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未來它還有相當的改進空間,但最終徹底實現「四代」標準應當不是難事。最重要的是,目前的殲20足以滿足我們在一定範圍內的需求。
從技術上來看,目前殲20雖然正式列裝了,但如果嚴格按照那四個標準來看,還有許多的不足。比如在隱身性方面,就存在不少爭論。僅僅從形體角度觀察,為了遷就發動機的安裝,尾部雷達的可視性,就明顯不如美國的兩款。此外,老短板發動機又一次拖了後腿。當然,這有歷史因素,初期的殲20原型機使用了俄制發動機,而且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功能。
那麼,有值得樂觀的部分嗎?有的。能夠實現「戰場感知能力」的航電設備,目前的表現就很不錯。但居安思危,我們也得想到,僅僅靠飛機的電子設備硬體達標,這是遠遠不夠的。
百眼百手巨人之所以強大,不光是有眼睛和手腳,還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身體。為了確保戰機的強大感知能力,除了戰機本身的機載相控陣雷達要足夠強大之外,還要有相應的預警機、衛星通訊鏈路、地面雷達等裝備。在強大的指揮自動化系統協調之下,通過高速和強加密、抗干擾的數據鏈接融為一體。在這方面,我們仍然需要通過科研和訓練逐漸去試驗和摸索。
結論
但是不管怎麼說,殲20 的強大是一個事實。局部指標的不足,暫時可以通過合理的使用和戰術,甚至發揮整個體統的長處去填補短處。
這也是俄羅斯人的慣用之術。俄羅斯的T50隱身性明顯不如其他四代機,但是他們就不是很介意。因為今天俄羅斯第一要務是國土防空問題,並且,T50的作戰環境,是在強大的地面反隱身雷達支持下的。所以,介於手頭實在拮据,在權衡是保「隱身性」還是保「機動性」時候,俄羅斯人毅然選擇了後者。
不光是俄羅斯,美國也是這麼做的。拿他們的F22和F35來說,別看F22開發時間較早,但它的一些單項指標比F35還高出若干。比如F22當真可以做到超音速巡航,而F35卻做不到,而這是也技術權衡的選擇。
撇開所謂「高低搭配」不談,由於F22服役較早,所以在「戰場感知能力」這個最為關鍵的環節上,不如F35。也正因為如此,F35可以用先進的航電設備更早的發現敵人。如果對F35輔以更加先進的頭盔瞄準具和大離軸導彈等,就更容易鎖定目標,作戰效能可能反而高於了F22。
當然了,如果我們繼續努力下去,讓殲20真的實現超音速巡航,擁有矢量噴口發動機等,那麼,在機動性能上跟F22一較高下,在「戰場感知能力」上跟F35一較高下,也並非難事。畢竟作為一款新開發的戰鬥機,殲20在某些地方的「餘量」是早就留出來了的。
這不,最近兩天剛剛傳出了,殲20有了使用大陸發動機的型號,並且尾噴口開始出現了隱形處理的特徵。在未來中國新的渦扇發動機投入使用後,相信殲20的性能還有上台階的空間。
回到大陸車的例子,早年我們的大陸車不光性能不咋地,外形也實在夠嗆,但是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不光外形像回事了,性能也逐漸上來了。相信,我國隱形戰鬥機的研發,也是這個道理。
文/千里岩
編輯/火山大狸子
※3架殲20和3架殲16同框霸氣出鏡
※中國贈送巴基斯坦兩件先進戰機模型凸顯兩國鐵血友誼
※【免費觀影】殲20首登大銀幕 你想看嗎
※二代保障卡樣式公布、殲20服役……1分鐘乾貨
※殲20剛剛釋放重磅消息,是對這些國家最好的回擊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