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學習篆刻偶爾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不論如何勤奮,總覺得自己長時間絲毫沒有進步,這有別於我們通常行內所說的那種「腕下有鬼」,而是自我感覺在某個時間段沒有進步。(「腕下有鬼」則指某個時間段,手不聽使喚,總也刻不出自己想要的線條來。)

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人建議停下來暫緩一段時間,有的人則建議不停,繼續刻下去,大家意見不統一,我們給大家的建議是檢查自己以下幾個方面: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吳昌碩書法)

1、書法練習是不是堅持了

這一點有爭論,對鄧石如的「印從書出」篤信的朋友認為不加強書法練習,就無以開展篆刻創作。因為以書法為基礎的篆刻實則完全看一個人的書法水平的高下,書法水平高,至少印稿水平是高的,印稿中直至最終印面上的文字是自己寫出來的,不是字典中查來的樣式的,不是古人(漢人或者某個古人)的,不是電腦(電腦軟體字型檔)的。由此寫成的印稿渡到印面之前的書寫水平高下基本決定了一方印的水平高下,渡到印面之後的刻工如何,則佔了較輕的比重。這一類人,則強調筆不離手,不停地寫,在寫中積累更為紮實的審美,比如吳昌碩,他是寫石鼓文,並且「一日有一境界」(當然,吳缶老也一定是經常提刀的,所以他是藝術大師啊!)。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吳昌碩)

持另一種觀點的,則是近現代崛起的工藝化傾向明顯的篆刻學習者,他們認為,完合可以不在書法上下大的功夫,只要我線條刻得好,藝術設計水平高,照樣可以刻出精美的印章;他們則認為書法學習並不見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要對線條有較為清晰的刻畫習慣,即便是隨手書寫的印稿,照樣可以刻出精美的印章,因此,他們的審美重點是通過長期的線條塑造練習達成的,他們會認為,寫不寫書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天不離刀,琢磨每一根線條,思考每一根線條的起收筆、線條與線條的搭接,線條與邊界的搭接,邊界的工藝化設計處理等等。

那麼,不管是走那條印風路線的,都有值得思考的東西了,印從書出的,思考一下,最近的書法練習有沒有強化,思考,於書法的線條塑造,空間的調配,筆鋒的調配等等是否有自己的心得,而這些心得是不是用在了自己的篆刻創作中;工藝化印風的倡導者,在每次的線條練習中,思考一下書法中線條的書寫性、時序感等,畢竟書法美是工藝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書法練習,同樣促進線條的塑造能力進而使印風更加老練純熟。

這一條的結論,寫,儘可能地寫起來,不管是那種印風的堅持者,寫字都是有益處的。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漢印樣本)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名家印的樣本)

2、秦漢印與名家印的臨摹是不是持續進行了。

有人說,臨摹秦漢印或者臨摹近代名家印的作用主要練習刀功,知曉刀鋒向背,運刀的速度、角度、力度等對於線條的塑造方法,掌握純熟的刀法使自己每次不管是表現何種印風線條時都能心手相應,心裡想到何種效果,手上就能達成效果,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小半。

之所以是說一小半,原因是另一半更重要。

漢印的渾厚醇樸之美,是中國人的重要審美組成部分,中國的儒教思想統治社會幾千年來,樸素是大美,因此,後世文化們傳承的樸素渾厚之美是秦漢印滋養下的先學平實,先學簡單的樸實之美以及由於秦漢印由於歷史造成的「金石氣」之美。而明清文人篆刻之後,文人進入印章創作,印章從此進入篆刻階段,而學習明清文人及近現代名家印,則多學精巧安排之美,文人的巧思、詩人的意境之美、哲人的思辨之美、畫家的空間布局之美,甚至建築、音樂中的各種美學因素都紛紛走入篆刻創作,對篆刻產生相當的影響,並由此構成了各種各樣的流派,學習這些作品,更多學到的是文人的「書卷氣」之美。

在這個角度來思考,臨摹這些印章作品的方向一小半是刀法訓練;另一多半倒是於「金石氣」與書卷氣「的領悟,臨摹這些作品的重在在於氣息,刀法之美倒在其次了。因此,如果在篆刻學習中覺得自己遇到瓶頸了,那麼,多思考一下自己的臨摹過程思考應當思考的東西了沒有,是不是一味簡單的」臨摹「。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各種古器物展覽)

3、是不是經常觀摩印譜,提高自己文學等方面的綜合修養。

到了清代趙之謙之後,一代印學天才給我們開創了更多入印素材,秦漢古印之外,碑刻、詔版、權量、磚瓦、泉布……甚至趙之謙的生活經歷也由這位印學天才「化」到了篆刻作品之中,篆刻世界,在趙之謙這裡,一下子豐富了,成了極天地大觀又關照自我的一門綜合藝術,篆刻作品開始表達強烈的個人思想感情,印章的入印素材豐富到了世間萬物皆可入印的地步。「印外求印」思想之下,現代印人當把自我完全放入作品之中,而篆刻學習,也當以提高自己的綜合修養,並將這些綜合的「八面受敵」「十面埋伏」之下的所有藝術元素統統放入自己的篆刻思考中。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趙之謙的「我欲不傷悲不得已」)

在實際操作中,觀摩古器物、觀察古印譜,看畫展、工藝品展等,乃至讀文學作品、看話劇,聽演唱會、音樂會、看車展,看足球賽……自己的生活經歷,自己的個人情緒都將「奔向腕底」,形成作品中有個人色彩的作品個性特徵。

鑒於這一點,遇到瓶頸時的思考則是自我反思,對自我進行檢省,這種檢省是個人修行式的檢省。可能這種檢省有時候不是「創可帖」式的西藥式的迅速「治標」的提高方法,但卻是影響一個人篆刻藝術是否大有成就的中醫式的「治本」之法。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某種刻刀)

4、印材方面的問題。

討論這一點,是要解決材料方面的一些問題。

有人說,善刻者不擇材料,對於篆刻刀具,篆刻石料不講究,甚至認為較差的石頭反而更能刻出好的作品(比如沈野),因此採購石料、選購印刀時,以省錢為第一標準,這導致遇到了額外的不應遇到的非篆刻本身的物理方面的困難,比如,滿是砂丁的印石,刻不動或者走刀困難,致使行刀費力費時,線條塑造時事倍功半;再比如,即便石料說得過去,但刀鈍不入石,同樣的不能爽爽創作,我們開玩笑說,又挖了一方,大抵有開自己玩笑,說自己工具不好的意思,而對於一篆刻學習者,在這一點上,如果需要快速提高水平,是應當解決刀具和石料的問題的,刀具以100元左右的刀具為宜,而普通的練習石也應當選擇10-20元上下的為合適,千萬不要圖便宜,比如買來一些石粉擠壓出為的石料,粉得厲害,無法刻出有形狀的線條,或者是一些不良商人用劣質石料充當練習石出售給新人,價格倒是便宜,卻無法正常使用。

篆刻學習思考:我遇到瓶頸了,怎麼辦呢?

(在潘家園拍的石材)

關於印石,群里有一位印友說的話,倒是極有實用價值的,分享給大家:

「經常有朋友寄一些石頭讓我刻,有些印石據說是很名貴的,比如昌化雞血石,也有不懂行的買了些外表好看的雜石。刻過亂七八糟印石之後,對好石頭的標準大概就是:『無砂無裂、軟硬適中,料細性穩,易於受刀』」。

購買印石實在是一件靠運氣的事兒。合作的好印家也不敢多買,因為下一次有可能就會寄來不好的石頭。沒合作的當然靠點運氣,但整體上說,還是「一分價格一分貨」的,只要不貪便宜,不只注重石頭的好看與否,大致就不會出多大的問題。

至於印刀,則市面上正常價格70-100元上下的印刀都是合適的,買的時候,多看看買家的評論,差評好評就是採購指南。

思考這一點只是末節,因為一個長久刻石的篆刻學習者,這個問題應當是解決過的,這裡的第四條只是順帶提一下。

(【老李刻堂】之200,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名聯掌故:「板凳要坐十年冷」對個下聯
名聯掌故:「北斗七星三四點」對個下聯
名聯掌故:「壯士腰間三尺劍」對個下聯
名聯掌故:「秋分日秋分兩半」對個下聯
名聯掌故:「勸君更進一杯酒」對個下聯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