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應該怎樣修行(3)
今天延續上期,我們來推薦一些適合入門者學習的佛經。
GIF/1K
黃角說:佛教的義理是很艱深的,學起來難,實證起來更難。但佛弟子是何許人也,不能因為繁難而犯難。佛教徒們互相稱呼「師兄」(出家人和在家人之間不能這樣叫啊),不稱呼師姐師妹的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成佛了生死,是勇猛剛健事,是大丈夫事,所以用師兄來尊稱對方。
所以說,為了對得起這一句尊稱,大家也不能對著經論畏難,況且選對了入手的地方,確實不難。
那麼……我們接下來就說一說怎麼入手吧!
GIF/1K
大家都會誦《心經》,很多人也把《心經》當做入門的經典,實際這是不太對的。《心經》二百八十多個字是概括性的,有很多縮略語,裡面涉及四聖諦、五蘊、六根、六識、十八界、十二因緣、六波羅蜜,這些數字加起來就好幾十了,別說一個個都弄明白,還得連貫起來能理解,這是比較難的一個台階。真的從文淺意深來講,推薦大家從《華嚴三品》和《遺教三經》學起。
《華嚴三品》
《遺教三經》
學習佛教,特別是漢地的佛弟子們學習漢傳佛教,多數要學大乘經典。學大乘經典,不要學那些放光動地分身無限,學也學不會……除非你有炸藥。
GIF/1K
學要學菩薩行,要發菩提心。這話說出來總覺得不落地,發菩提心是什麼心?動不動就救渡一切眾生,那是終極目標,現在隨便說是有點輕浮的,真正的發心怎麼發,《華嚴經·凈行品》里寫的最明白。
《凈行品》是華嚴經里的一個章節,和《梵行品》、《普賢行願品》一起統稱華嚴三經(或三品,都行)。不知道是古代哪位大德挑選出來的,不過選的實在很好。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普賢行願品》,而《凈行品》和《梵行品》有時被大家忽視。
《凈行品》的中心是發願。很多佛弟子不知道怎麼發願,從前網上有個朋友說發願天天給菩薩磕頭希望菩薩保佑自己,那這不叫發願,叫和菩薩做買賣。《凈行品》中有一百三十餘個偈頌(因版本不同,偈頌的數量稍微有一點不一致),四字一句,四句一組,告訴大家每一天遇到每一件事都應當有什麼樣的發心。
凈行品的開頭,智首菩薩問文殊菩薩:
智首菩薩:佛弟子們修行,怎麼就能做到像佛一樣,有種種清凈功德,為眾生的導師?
文殊菩薩:那就要修行時用心去做利益人天的事情
那麼……怎樣用心呢?文殊菩薩便說了長長的偈頌。
偈頌從「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開始,告訴大家:
菩薩在家修行的時候應該發願,全天下的眾生都像菩薩一樣知道家庭也是緣起性空的,不要被家庭瑣事和不愉快逼迫身心;
孝事父母的時候應該發願,大家都像孝順父母一樣誠懇地對外界實踐慈悲,讓世界充滿關懷和愛護;
上樓的時候應該發願,大家在佛法上的修行,也都能像這樣一步一個台階地進步;
上廁所的時候應該發願,大家就像排泄糞尿一樣把自己身體里的貪嗔痴與罪業都拋棄得乾乾淨淨;
……
偈頌一直說到佛弟子睡覺的時候,應當發願眾生也都像這樣安穩寧靜,沒有動亂;醒來的時候發願,眾生也都獲得從生死大夢中清醒的智慧。從醒說到睡,從睡說到醒,文殊菩薩把我們方方面面的生活都說到了。佛弟子們應當按照這樣的教導,在生活的每一時刻都充滿了精進心、慈悲心,督促自己、也幫助他人,久而久之,必將獲得長足的進步和美好的結果。
接下來說《梵行品》。在這一品里,法慧菩薩用精鍊的語言,告訴大家應當怎樣思維觀察,語意直指佛教的核心「第一義諦」。
「梵」在這裡是「清凈」的意思。佛弟子們都追求清凈無染,可到底什麼是清凈?什麼是無染污呢?
法慧菩薩說,佛弟子們應該思維觀察十個方面,想一想這些是不是清凈的:「身、身業、語、語業、意、意業、佛、法、僧、戒。」
這十個方面,我們認為本來應該是清凈的。佛弟子應該追求身語意的清凈,在這三個方面不造惡業,佛法僧為三寶,戒為佛後之師,理論來說,都是清凈的,都是「梵」。
法慧菩薩說,那我們來仔細想一想吧,身是清凈的嗎?
我們佛教徒有「不凈觀」的修行,告訴我們身體實際是「非善、非法、渾濁、臭惡、不凈、可厭、違逆、雜染、死屍、蟲聚」的,這是清凈嗎?
好,身不是清凈的。那身業呢?行、住、坐、卧、左右顧視、屈、伸、俯、仰,這不過是些動作行為,(只可能體現清凈)其本身哪裡找得到什麼清凈呢?
身語意業,種種都是虛幻的,那佛是清凈的嗎?
那要說說什麼是佛,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的人身就是佛嗎?是三十二異相,八十種隨行好是佛嗎?是神通、業行、果報是佛嗎?
……
這些都是我們看佛能看到的,但能看到的一樣樣說起來,哪一樣也不能說真正就是佛,真正就代表了清凈。
法慧菩薩把這十個方面分析了一遍,告訴我們,所謂清凈,不在語言、不在行為、不在外表,若要抓一個實實在在的清凈,是抓不住,不可得的。在佛教里,這叫做「遮詮法」,就是告訴大家什麼是不對,遮住所有錯誤,剩下的那個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也就顯露了出來,就是對的。清凈無染的第一義諦,就是這樣不可得、不可描述,但可以用人心直指的。
黃角說
這一品非常有用,其實很推薦大夥背一背。在打坐的時候,一般人達不到什麼禪定境界,如果能背下來這一品經文,在靜坐的時候默背出來,照著思維觀察,是能獲得很大收益的。
《普賢行願品》就不多說了,大家很熟悉,是以普賢十大願王為中心指導佛弟子修行生活的。
下面來說一說《遺教三經》。
《遺教三經》是三本經文《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的集成。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四十二章經》——從金庸先生和韋公小寶的故事裡。四十二章經是漢地翻譯的第一部佛經,和別的佛經不太一樣,翻譯者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位法師當時面對的中國還沒有任何佛法的傳入,沒有知道佛是誰、佛法是什麼東西的人。為了儘快讓大家了解佛教,二位法師沒有翻譯大部頭的佛經,而是把佛的一些言教零星地翻譯和集成起來,彙集了四十二個章節,讓大家知道,佛是這樣一位老師,教給弟子們這樣的道理和這樣去修行生活。
《四十二章經》語言平實安穩,讀起來很像《論語》,體裁也很像,《論語》是「子曰:……」,《四十二章經》是「佛言:……」。遺教三經其實也很像佛教的四書,出家師父們到了佛學院是都要學的。
《佛遺教經》意義很大,是佛的遺言。釋尊八十歲,在娑羅雙樹間入滅,在涅槃之夜,大家聚集在佛的身邊,聽佛做了最後的教導。
這部經放到現在,簡直能要了某些佛油子和神棍的命,比如佛諄諄教導:「……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看到了么?佛弟子不許算命看相信星座)。節身時食,清凈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佛弟子不許攀附權貴、拉幫結派),皆不應作。」
這是佛的遺言,是怹最不放心佛弟子們而最後教導的話。不聽這個,還要聽什麼呢?
最後還有一部《八大人覺經》,這個斷句是「八,大人覺」。大人就是聖人,經文是說八個聖人應該有的覺悟。這部經一共才374個字,一開頭就說「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就是日日夜夜這八種智慧覺悟都是應該掛在心頭的。背下來,記在腦子裡,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別看只有八句話,那就是戰勝熾然生死的法寶了。
《遺教三經》是非常踏實的三部經文。和動輒放光動地天雨諸華的大乘經典相比,《遺教三經》似乎是那麼的不起眼。從來沒人說過誦讀這樣的經典能治癌症,能見到什麼菩薩顯靈,但可以拍著胸脯說,這樣踏踏實實,腳踏實地的經文才是大家進步的堅實階梯。修行不能飄在天上,而是從腳下一點點地做起。讀人間書、做人間事,才能成人間佛,度人間苦厄。
好的,今天就介紹這幾部經典。
莆田廣化寺印製的版本很好,大家可以在某寶上搜到,好像一本才兩塊多錢。「居士應該怎樣修行」寫到這裡是第三期了,第一個方面「依教」就算是談完了。接下來的一期,我們要談談「精進」。
那麼,放下手機,就去學習經論吧!(? ??_??)?
GIF/1K
看完記得要留言!
iOS端的施主可以掃下方二維碼打賞我們呀~
TAG:如是我聞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