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打仗關鍵靠大將「單挑」?其實斗陣之風只有幾百年

古代打仗關鍵靠大將「單挑」?其實斗陣之風只有幾百年

在中國的通俗演義小說中,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決定中國古代作戰勝負的關鍵是雙方大將之間「單挑」的結果。

《說岳》中與敵人單挑的岳雲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更多的時候這些大將講求的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更多的是古代大將,與「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極為相似。像霍去病這樣長驅千里,斬殺匈奴首級的,衝鋒陷陣的大將就顯得極為罕見。所以到了宋金戰爭時期,金國將領就經常嘲笑宋軍指揮官躲在距離戰場很遠的地方實施遙控。所以,兩員大將在陣前單挑,絕對是罕見的現象。當然,這種大將單挑的行為,在一個時代比較比較盛行,那就是隋唐五代時期。那麼隋唐五代時期,為何大將喜歡單挑呢?

隋唐時代講求的是「出將入相」,所以那時候的男兒都希望的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時代,尚武之風對整個社會影響很大。同時唐朝非常重視騎兵,而憑藉騎兵的機動能力,屢屢可以衝擊敵人的陣型,唐代作戰經常「以輕騎掃除群雄」。況且還有唐太宗這樣的馬上皇帝,都敢冒箭矢於陣前,何況那些在尚武風氣中長大的將軍。尤其是這些人擁個人絕藝而揚威陣前者不在少數,例如尉遲敬德於陣中奪稍,薛仁貴以三箭鎮撫天山等,皆為陣將的單挑對決立下英雄典範。而且唐代盛產良馬,冶煉技術也非常先進,所有促進了馬上格鬥的不斷發展。或以弓矢作中距離的對射,或用槍矛棍棒為近距離的衝鋒,並備短刃隨時埋身搏鬥而藩帥坐陣觀斗,於計量戰爭成敗之餘,亦可藉此審視部下的勇藝才具,寓戰鬥於娛樂的尚武意味。

電影《敦煌》劇照

尚武之風,加上重視騎兵,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在唐代以及五代。到了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不過與唐初的傾國之力供養幾十萬大軍相比,藩鎮割據者的部隊人數相對較少,尤其是對節度使效忠的人更少。而且,自唐初以來集結列陣的作戰方式開始流行,如果交戰雙方的兵力相近,很難在戰場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於是,一種在戰將之間流行的對決方式蔚然成風,成為衝鋒陷敵前的序幕戰。從兩方對壘列陣,然後作出邀戰與迎戰,再發展至彼此大軍合戰。比如,在五代梁晉交鋒之時,梁之將帥明知晉軍好戰,多采持重策略,刻意迴避。為了能夠達到衝擊敵陣的效果,李克用和李存勖手下大將周德威等人屢屢採用「挑戰」的方式先於對方大將進行對決,在進行混戰。周德威也在數十年的作戰時間裡,屢次在斗陣中取得勝利,為晉軍最終的獲勝做出貢獻。當然後梁也不乏斗陣的大將,比如朱全忠魔下的王彥章、寇彥卿、葛從周和張廷壽等,都是非常善於在陣前單挑的大將。

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

當然,除了尚武之風,作戰方式改變這些原因之外,一個官職職責的變化也為隋唐五代時期的大將單挑的緣由,這個官職就是虞候。候原本是軍中執法的長官,結果藩鎮長官的逐漸變成了侍衛親軍的高級軍官。到了藩鎮割據混戰時期,由於各藩鎮之間,誰對誰都無法形成力量和兵力的絕對優勢,所以在中央行軍部署中,作為侍衛親軍高級軍官的虞候,必須發揮身先士卒的作用,常作先頭作戰的角色。比如,唐代的副節度使李嗣業,就經常赤膊上陣,手持陌刀衝鋒在前,率領麾下陌刀隊則排成一條散兵線,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頑敵。這大概就是所謂「虞候」角色轉變最早的雛形。到了,五代虞候衝鋒單挑已經形成了風氣,每每交戰這些爭勇鬥狠的大將們往往自動請纓出戰,向對方的將領發出挑戰。比如後梁大將陳章孔武有力,有個綽號叫「夜叉」。在一次作戰中,聽聞對面的晉軍是由善於斗陣的周德威率領的,就在第二次作戰中持稍槍與周德威單挑,結果被周德威用長柄鐵鎚打於馬下。陳章可以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但是可以看出陣前單挑是將官顯示勇力的方式。

不過在此之後,中國開始了重文輕武之風,尚武精神逐漸失去。同時,騎兵由於失去馬場也逐漸衰敗。武器冶煉技術也開始逐漸落後。曾經紅極一時的陣前單挑,業逐漸開始告別歷史的舞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韻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新型核潛艇已交付:早在2013年就已經研製成功
中國購買英國LR7深潛救生艇:是因為中國造不出來嗎?
AI322渦扇發動機:是寫錯了標籤還是穿了「馬甲」
印度國產武器變「生猛」?三大國產武器瞄準東方的對手
被忽視的一款發動機 可以解決中國初級教練機動力問題

TAG:唐風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