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國慶美術展:我永遠的靈魂
早在 2014 年,「圓點女王」草間彌生就委託日本久米設計建造了一棟位於東京新宿的五層建築。在周圍一眾灰色的建築中,這棟有著巨大玻璃窗的白色建築顯得十分出眾。人們對它的用途也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草間彌生的住所,也有人說它是私人畫廊,總之這棟建築一直保持著一層神秘色彩。
東京新宿草間彌生美術館
白色外牆、柱形建築、加上大型落地玻璃,令美術館在區內獨樹一格。美術館由日本頂尖的久米設計公司操刀,位於新宿區,介乎地鐵的早稻田站及神樂坂站之間,就近草間彌生療養的醫院, 2014年落成以後,這裡就成為草間彌生的工作室。
美術館高五層,另有一層地庫。一樓為入口及商店,二、三樓為展區,四樓將放置廣受歡迎的《無限鏡屋》(上圖)裝置,五樓為戶外展區及閱覽室。
同時官網上也給出了美術館開館時間—— 今年 10 月 1 日,開館展覽的主題是「創作是孤獨的追求,愛能帶你接近藝術(創造は孤高の営みだ、愛こそはまさに芸術への近づき)」,其中的核心展品將是草間彌生 2009 年以來創作的一個連續繪畫作品「我永遠的靈魂(わが永遠の魂)」。
わが永遠の魂
這個作品色彩明亮,包含有眼睛、臉和各種原創圖形,於 2016 年在倫敦的 Victoria Miro Gallery 首次展出,今年年初也曾在國立新美術館開館 10 周年展中亮相。
留意美術館每日只有四節開放時間,每節僅90分鐘,而且逢周一至三休館,有心看展的話,記得8月28日起到官網購票。
「草間彌生美術館開館紀念展」
展期:2017/10/1 - 2018/2/25
地點:草間彌生美術館 草間彌生美術館
地址:東京都新宿區弁天町107
開館日:周四至日、國家假期
休館日:周一、二、三
入場費: 成人|JPY 1,000 6-18歲|JPY 600 6歲以下|免費
草間彌生,1929年3月22日出生,白羊座,今年已經88歲,1952年3月第一次舉辦個展,1957年12月美國首次個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7年6月在西雅圖藝術博物館的個展,草間彌生在過去65年里共舉辦個展200場,參加群展307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至少有15個。
1929年,草間彌生降生在日本本州島中部城市松本市的一個富足家庭,儘管是家裡的小女兒,她的童年卻沒有人們想像的那種田園牧歌,而是無盡的精神創傷——她被當成無愛的、包辦婚姻的產物,父親大部分時間沉迷於婚外戀中,這令母親無處安放自己的憤怒,只能通過精神折磨這個最年幼的孩子來緩解情緒,小時候,時常抱怨後悔生下草間彌生的母親經常命令她跟蹤出去偷歡的父親,被父親發現後又受到辱罵並趕走她。有家不能回的恐懼使得年幼的草間彌生對性與男人體有著永久無法痊癒的心理創傷。
草間彌生(右二)的全家福,Courtesy Yayoi Kusama Studio, Inc
當草間彌生開始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她的母親不但強迫她學習如何成為日本職業農婦,甚至還撕掉她的畫。好在,草間彌生的倔強更加強大,母親撕的越多,她就越努力畫。沒錢買畫畫用的材料,她就翻遍家裡角角落落找到一切可以用來創作藝術的東西。泰特美術館曾經展出過草間彌生的一些早期作品,很多就是用黃麻袋創作的。
10歲,開始出現嚴重幻覺,經常思考「死亡」。13歲,被送到兵工廠做工,青春期在二戰的陰影下展開。草間彌生曾回憶,童年時期,母親經常打她,甚至幾近失聰。
「我經常離家出走,晚上站在街頭希望過往的車輛能結束我的生命。」
草間彌生10歲時畫的母親肖像《無題》
青年時代的草間彌生
年輕時的草間彌生
從小目睹了戰爭的黑暗,進入1960年代,草間彌生參加了許多反戰運動,甚至為了抗議「越戰」而策划了一系列「裸體偶發藝術」,她的名字開始出現在報紙、雜誌與各種公共場合中。
1962年,經過在紐約5年的打拚,33歲的草間彌生已逐步成為了小有名氣的前衛藝術家。某一天,草間的經紀人帶她去拜訪一個人,當時她還不知道,她即將要見的是當時一位傳奇藝術家,未來與她牽絆多年的男友。他生性孤僻,不願意和陌生人接觸,更不會把作品賣給陌生人,但是在外界的傳說中,只要帶漂亮的女生上門拜訪,他就會把作品賣給對方,因此想賺一筆的經紀人帶著草間去見他。
約瑟夫·康奈爾 (Joseph Cornell)
當草間彌生和經紀人推開這位藝術家的門之時,草間看到一位老態龍鐘的男人,她這才知道他的名字: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她突然想起,這個男子的作品三個月前曾與她的作品一同在紐約的葛楚·斯坦畫廊(Gertrude Stein Gallery)展出過。草間彌生與約瑟夫這次邂逅並沒給草間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位59歲的老男人,卻對草間一見鍾情。在草間的自傳裡面,她這樣描述他們第一次見面:「他自閉、陰暗又古怪的臉上,浮現了一絲不好意思的神色,開口說:『聯展的時候,作品並列在我旁邊的人,就是這位女孩嗎?』他的視線在我和服上逡巡,並悄悄輕撫我的衣擺。」
草間彌生和約瑟夫·康奈爾
約瑟夫·康奈爾1903年出生於紐約,他十分靦腆,終生未婚,與患病的兄弟及專橫的母親生活在一起。他是美國第一位偉大的超現實主義者、早期微型裝置作品開拓者、蒙太奇電影導演,著名作品有裝置《盒子系列》,電影《玫瑰霍巴特》。他在美國藝術圈享有相當的聲譽,但他一直低調地創作和生活。同行們將他視作美國第一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而且是完全自學成才的天才般的藝術家。他的大半生都在控制狂母親的強權之下,從小被母親灌輸女人是污穢的觀念。但當他第一眼看見草間彌生,就直言不諱地表達,「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可愛又漂亮的女生!」
約瑟夫·康奈爾《盒子系列》
其實,草間彌生和約瑟夫的藝術理念相去甚遠。約瑟夫的作品是維多利亞式的內斂、理性甚至充滿童真。而草間彌生在紐約時期的創作大膽而瘋狂,似乎為了擺脫她過去在日本以及童年時期的所有壓抑,以及對「更出名」的渴望。但他們相互欣賞對方的才華,只要約瑟夫給草間打電話,她就會乖乖地跑到他家裡去。約瑟夫有時候會買草間的作品,並且明確地指導草間這張作品可以在什麼畫廊賣到什麼價錢。
草間彌生在她自傳的《相遇之人,心愛之人》一章里,講到她與約瑟夫的關係。這是兩個孤獨、被動、沉溺夢想的不合時宜之人的傷心故事:康奈爾大她25歲,寫的信擠爆她的信箱,每天將她粘在電話上5-6個小時。他們從未做愛,但有過吻,畫過彼此的裸體。她還講過一個滑稽而虐心的故事,有關與康奈爾那控制狂媽媽的:「一天,約瑟夫和我坐在草坪上,吻著,他媽媽提著一桶水來到我們身後。呼哧呼哧地喘著,將一桶水舉起來全倒在我們頭上……『約瑟夫,媽和你說過多少次了?你不能碰女人!女人很臟!她們傳給你淋病梅毒!』於是他們十年來一直都是「純潔和神聖的關係」。
年輕時的草間彌生創作中,草間彌生此前為多數人身上畫個波點。
唯獨沒有幫約瑟夫·康奈爾畫過。
約瑟夫·康奈爾,內斂寂靜,才會熱愛著與之性格相反的草間彌生吧?
1972年,約瑟夫·康奈爾去世。他們最後一段對話是關於約瑟夫請求草間不要離開他去東京,還有約瑟夫念念不忘要完成的作品「草間彌生裸體盒子」。沒有人真正知道,這和草間彌生1975年春天從紐約回到東京,並且住進了精神病院,之間是否有關鍵聯繫。草間彌生在自傳中回憶約瑟夫:「我從約瑟夫身上學到很多很多。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譬如說,那種基於侍奉神的立場進行創作的態度。他不是為了自己、名譽或金錢,而是為了親近神才創作。沒有比他更單純的人了。在我所有創作藝術的朋友當中,他最偉大。」
草間彌生的晚年
十年,對一段感情來說不長不短,但不知道沒有婚姻、沒有性,有多少人能一直相伴。如果不是約瑟夫·康奈爾離開了人間,他和草間這段柏拉圖式的愛情也許更長。
1965年,「無限鏡屋」在紐約R. Castellane畫廊展出。
1966年,草間彌生第一次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作品「Narcissus Garden」《那希索斯花園》。
1968年,草間彌生在紐約的一個屋頂上為時尚雜誌拍攝照片
草間彌生和唐納德·賈德在日本的合影,照片攝於1978年
1977年,草間彌生決定前往位於日本東京的清河精神病院(Seiwa Hospital for the Mentally Ill)進行檢查,並根據個人意願,將那裡作為了自己的住處。為了能夠繼續創作,她的工作室就設在離醫院不遠的新宿區。
她常說:「如果沒有藝術,我可能早就自殺了。」
1993年,草間彌生堂堂正正地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她帶去了一個充滿魔幻力的鏡屋,裡面滿是南瓜造型的雕塑。這時候,人們會想起1966年她第一次「參展」威雙的作品——那些同樣閃著光的鏡面圓球是如何被眾人鄙夷的作品,如今,草間彌生創作的一個銀質南瓜已經可以賣到50多萬美元了。
1993年,草間彌生在Tokyo Bay的肖像,Photograph: Yuichi Hiruta
2017年10月1日,草間彌生第201次個展「創作是孤獨的追求,愛能帶你接近藝術」將在草間彌生美術館展開。
用怪婆婆曾說過的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結尾吧!
「現在是我人生最好的時刻。」
——草間彌生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浪微博:artplanet藝術星球
※巴黎凱旋門逸事
※168小時馴鹿大遷徙
※凡爾賽國立音樂學院
※導演們鍾愛的電影拍攝地
※極簡主義:日本的生活步調
TAG:artv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