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科場趣事,作弊和防作弊

清代科場趣事,作弊和防作弊

有了考試,也就有了作弊現象。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湖南省城鄉試,有富家子傅進賢買通了藩署的吏役,將考卷上的姓名、籍貫欄戰下來,粘貼在別人的試卷上,而將那人的姓名籍貫換貼在自己的試卷上。發榜時,傅進賢競高中第一名解元。湘陰縣有個名叫彭莪的秀才,才華撒溢,他在嶽麓書院讀書時,一個姓羅的學官對他深為器重。這次考試後,彭莪把自己考場作的文章抄呈羅學官一閱。羅學官大為嘆賞,認定他必然高中。哪知榜發時竟名落孫山。彭羅二人都不勝惋嘆。後來羅學官讀到第一名的試卷,竟然就是彭莪的文章,上面卻赫然掛著傅進賢的大名!羅學官大為驚駭,當即向湖南巡撫告發。巡撫立即嚴加追查,很快就弄清了傅進賢賄買吏役的真相。科場作弊懲治最嚴,傅進賢嚇壞了,提出願意為彭莪出錢捐個道員職銜,並給他白銀萬兩及良田美宅等。又多方拜託彭的親友來遊說,要他撤訴,彭莪有點動心了,羅學官卻堅決不讓步,並對彭莪說:「你若接受他的條件,不也犯了受賄罪嗎?」彭莪這才沒有接受。於是傅進賢與那個吏役都被砍掉了腦袋。科場大案屢見不鮮,雍正年間,督學俞鴻圖主持福建鄉試,就因不慎誤漏試題而慘遭腰斬之刑。

列朝都有防止考生作弊的制度,清朝也不例外。清初考試嚴申懷挾之禁,那些應試士人把文字抄成小本,韃子衣裘之中,後來就有了「皮衣丟面,氈衣去里」的制度。可是因為會試是在三月份,北京氣候寒冷,去掉皮衣面子的考生,往往凍得直哆嗦,而且皮面子一去,裡面多系白色,猶如戴孝。到了乾隆年間,這個規矩也被取消了。

為了防止冒名代考,清朝在考生履歷表上還有個「面貌冊",要求填寫自己的肖像特徵,當時沒有相片,短短几句文字很難區別八的特徵,因此這個規矩也就流於形式,一般的主考官根本就不予重視。唯獨有個名叫胡希呂的主考宮,視學江蘇時,只怕有人頂冒,對這一條卡得很緊。常熟有個秀才沈廷輝,30多歲,在面貌冊上填了「微須」二字。「微"也可以解釋為"無",這個胡老夫子便認定「微須"就是沒有鬍子,因此但凡有點鬍子而填「微須」的.都被看作假冒者而不準入場。沈廷輝在臨考前一天才聽到這個消息,心想不妙,這下子要被逐出考場了,連忙去找學書,請他將「微須」改成「有須」。偏偏學書外出未歸,尋到三更天也未遇。廷輝不得已,一大早就趕到剃頭鋪子上將鬍子刮掉了。不一會兒就聽到點鼓陣陣,急赴轅門聽點,哪知唱到他的名字時,胡希呂卻指著他說:「又來了一個冒名頂考的了,冊上填明有須,怎麼一根鬍子也沒有?"原來那學書與沈廷輝是好朋友,已預先替他改成「有須"了,而廷輝並不知曉,變有為無,哪裡還辯得清楚?只得垂頭喪氣地退了出去。

過了一會兒,又一個有點鬍子的秀才因填了「微須",要被趕出轅門。這個秀才不服氣.與胡學使爭辯不休。胡希呂大怒道.「你是讀書人,朱老夫子(朱熹)在《四書注》中明明白白地說:『微,無也』,你竟然連這也不知道嗎?」那個秀才不慌不忙地笑著反問:「那麼,經書上說『孔子微服而過宋』.孔老夫子說得赤膊條條的,成何體統呢?"胡希呂一時語塞,自己想想也有點不對勁,此後就不再驅逐「微須"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