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沒離地就收起落架:某國主力三代戰機直接墜毀在跑道
外網上的一份視頻,披露了今年2月23日的一起白俄羅斯戰鬥機事故。
該國的一架米格29在起飛過程中,飛機在抬頭後很短時間、機身剛剛有離地趨勢的時候,主起落架就開始收起;結果此時戰鬥機的速度仍然不足以形成足夠大的升力,失去支撐的機身迅速下沉。
隨後的結果是可以想見的:後機身很快接地、與地面形成猛烈摩擦起火;由於無法挽救飛機——這個時候根本停不下來,飛行員唯一的出路就是彈射逃生。依靠K36系列座椅的出色性能,飛行員在零高度安全彈射,人、椅分離順利,開傘順利。
目前還不清楚事故的具體原因——可能是飛行員操作太浪,也可能是起落架本身出現了故障。
圖:人、椅分離成功,主傘順利打開
雖然前者這種極其低級的失誤看起來不可思議,但熟悉航空事故歷史的人都知道——大量的人為事故,真就是低級到突破想像力極限的。即使是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的精英,也出現過忘記放起落架著陸的蠢事。
特別是蘇聯解體以後,白俄羅斯的經濟情況相當一般——這意味著無論是飛行員的訓練水平,還是飛機本身的檢修維護水平,都會在捉襟見肘的軍費支持下處於一個比較糟糕的狀態。
圖:忘記放起落架。。。。。
說回起飛,米格29系列在前後期的性能其實差異相當大。米格29最早的時候,由於當時蘇聯的電傳技術並不成熟,而且米格29本身也對成本控制看得很重,採用的是機械飛控、傳統的靜穩定設計。
圖:大蟲邊條拉渦流
圖:米格29拉渦
但是米格29又遵循了蘇聯中央流體的建議,採用邊條翼設計,利用邊條撕裂迎面的高速氣流,在機翼上方形成強烈的漩渦,利用渦流升力來提升機動性;於是米格設計局採用了很折衷的辦法,邊條他們做了,但是外緣做的非常圓鈍。
圖:老米格29的圓鈍邊條
這使得在小迎角幅度內正常飛行的時候,米格29邊條上的邊條不會形成氣流分離,飛機的升力變化很穩定,不會存在總是抬頭、低頭一樣抽風的情況。只有在進入劇烈機動的時候,邊條上才開始分離出漩渦,增強米格29的機動性。
在後來與蘇33競爭的過程中,老米格29K的起降性能就不太夠看了——因為上艦的結構強化、航電改進、內油容量增加,都使得飛機增重巨大。為了強化升力表現,老米格29K修改了邊條設計,將邊條前緣改的相當銳利。
更銳利的邊條當然更容易撕裂迎面的氣流,這使得米格29K起降時獲得的升力大大增強了。但是出於追趕進度、擔心技術成熟性等方面的考慮,米格設計局做出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決策:老米格29K改了新氣動,卻沒有把飛控換成新的數字電傳系統。
圖:米格29邊條變得很銳利
結果是災難性的:渦流在帶來大量升力的同時,也對飛機的穩定性形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突風和紊亂氣流的環境下。而艦載機著艦,航母后方就是由艦島和艦體阻擋迎面氣流形成的巨大亂流區。
由於老米格29K的氣動修改並不完善、飛控又跟不上氣動的設計,結果就是老米格29K的著艦操縱難度飛高,在降落成功率上表現極差,遠遠遜色於蘇33。所以蘇聯時代米格29和蘇27的艦載機競爭歷史只是說的好聽,米格29根本沒形成對蘇27的同等競爭資格。
圖:調整邊條渦流的渦流襟翼
後來印度從俄羅斯獲得了輕型航母,但是這個航母原本是用於直升機和垂直降落飛機運作的,甲板結構非常弱;改造後仍然無法承受蘇33的降落,因此只能選擇改進老米格29K——完全意料之外的機會,使米格29家族得以脫胎換骨,起死回生。
新米格29K更換了全許可權的數字電傳,並且進一步修改了氣動設計——比如在邊條外緣加裝可收放的渦流襟翼,控制渦流的強度和範圍,避免漩渦干擾垂直尾翼和方向舵,從而改善飛機降落時的方向穩定性。
到了新米格29K,和藉助這個項目而發展起來的米格35上,米格29的起降性能得到了相當大的提升——雖然技術功勞主要是俄羅斯人的,但是資金的功勞,靠的還是印度啊。
如果想第一時間獲取深度軍事分析文章、向作者提問互動、關注作者又在國內的專著文獻中挖掘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信息,請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候知健」或者「txzzhzj」
※印度不甘心失敗,80億美金求購美軍百架無人機,欲封鎖中巴邊境
※中國送巴鐵殲20模型:只給看,告訴你我有,買就別想了
※李中華都不行!殲15著艦太難,高強度實戰須殲20上艦
※菲律賓軍隊將全面換裝格洛克17,手槍比解放軍還要先進
※美軍要大量配發一體化消聲器步槍,中國能防住他們的偷襲戰嗎?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