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的滅亡,與蓄養馬匹地區的丟失有關嗎?

唐朝的滅亡,與蓄養馬匹地區的丟失有關嗎?

中國歷史長,從古到今已逾數千年,不管哪個朝代,只要建立政權都會舉全國之力來整飭軍備,不為別的,就是圖個安全。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其意義就在這裡!

唐朝的滅亡,與蓄養馬匹地區的丟失有關嗎?

而在古代,整軍備戰不像現在,天上有飛機、導彈,地下有坦克、大炮。當時的整飭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能夠使部隊快進快退的軍馬上。故而軍馬就是軍隊重要的戰略資源。其馬匹的來源和飼養,變得非常重要。《左傳》中有一篇《楚椒舉如晉求諸侯》寫到,晉平公曾經炫耀晉國,「晉有三不殆,其何敵只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濟?」其中「多馬」則是重要的資本。晉國雖然馬匹較多,但是畢竟是個諸侯國,其實晉國之外有很多地方盛產馬匹。

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中國進入統一狀態。漢武帝劉徹登基後,國土開始擴展,河西走廊納入版圖,從此,」涼州之畜為天下饒」。所謂「涼州之畜」主要指的是武威以西等郡所產的馬匹。具體治所位置大致於今天甘肅民勤的東北之地。然而涼州所轄的郡很多,不僅僅限於河西四郡,其實涼州以外的地方也有盛產馬匹的地方,所以當時又有說法,天水、隴西、北地、上郡的畜牧為天下饒。漢朝時為了牧馬,曾經專門設置牧馬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別安置於西北,牧馬三十萬匹。在漢匈世紀戰爭中,最終漢軍能夠擊敗匈奴軍,除了中央的強烈主戰,將士們的英勇,戰馬眾多是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漢亡後,中國一直處在分裂狀態,到了隋朝時全國才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隨後,隋朝政府就開始將蓄養馬匹作為重要事項,置隴右牧,統一管理諸牧,又設置有驊騮牧、二十四軍牧、苑川十二馬牧。當時對於馬牧之外,還專門設有驢騾牧,以及原州羊牧和原州駝牛牧。隨著隋朝政府的努力,養馬業逐漸恢復,而且漸成規模。隋煬帝登基後,進行殘暴的統治,對內荒淫無道,對外窮兵黷武,伐高麗時,一次率五十萬騎兵,將隋文帝建立起的繁榮經濟揮霍殆盡。唐朝建立後,接手殘破的養馬業,幾乎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重建軍馬的蓄養。唐太宗貞觀初年,全國僅有公母馬三千匹,又把從突厥俘獲來的二千匹戰馬合起來,蓄於隴右一帶,開始興辦牧場,大規模的繁殖。到了高宗麟德年間,唐朝馬匹的繁殖已經到了七十多萬匹。

唐朝的滅亡,與蓄養馬匹地區的丟失有關嗎?

唐朝的蓄養馬匹的地方最初都在隴西(現今的甘肅隴西)、金城(現在的蘭州)、平涼(現在的寧夏固原)、天水(現在的甘肅秦安西北)等四郡。後來擴展到青海東南黃河彎曲的河曲地區。到了唐睿宗時期,河曲被吐蕃佔據,牧馬地區轉向東方發展,到達陝西鳳翔、彬縣、甘肅涇川、甘肅寧縣。所謂「岐、邠、涇、寧」四州。天寶十二年,哥舒翰收復九曲部落,唐朝政府重新恢復了舊日的牧馬要地,本來可以利用這片土地,繁殖更多軍馬,但是「安史之亂」隨後爆發,破壞了唐朝軍馬的發展。

除了上面的牧馬地區,還有鹽州和嵐州。鹽州的治所在今天的陝西定邊縣。嵐州的治所在今天陝西嵐縣北部。鹽州設置「八監」,統領白馬等坊。嵐州設置「三監」,統領樓煩、玄池、天池等監。而樓煩監最為出名。不過,樓煩監的出名並不是因為它是一個純粹的牧區,而是因為它曾經受到安祿山的控制。安祿山曾經擁有內外閑廄都使的大權,同時還兼任樓煩監事,靠著手中權力,偷偷的挑選體型健碩的駿馬,用精飼料餵養,送到范陽,所以他的兵力非常強大,有足夠的軍力發動叛亂,幾年後,終於起兵,這一場戰爭幾乎葬送了唐朝政權。

安祿山叛亂後,玄宗已經跑路到了四川,唐肅宗收拾殘兵到彭原,又到平涼收了許多官方的養馬場和一部分私人馬匹,集合了數萬匹,於是唐軍才有了較強的軍力。最終將安祿山擊敗,收復長安。經過「安史之亂」這麼一折騰,唐朝的牧馬地區大部分都被荒廢了,不過也有新增設的。譬如銀州,位於現在陝西橫山縣東部。以及綏州,就是現在陝西綏德縣。這都是新增設的牧馬地區。銀州和綏州兩個地方相毗連,實際上是一個牧馬地區。唐文宗太和七年,以銀州水草甘美,便在此地設置「銀川監」牧馬三千匹。過了數年,開成二年,銀川監的牧馬數量已經達到七千匹,便將一部分馬匹轉移到了綏州。綏南牧馬之地,面積非常狹小,只有二百里。雖然地形險要,賊寇不能隨便進入,只需十幾個人便能守住,專心從事畜牧,不用考慮安全。但是也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出來,唐朝中後期軍馬蓄養的有限和寒酸。

唐朝的滅亡,與蓄養馬匹地區的丟失有關嗎?

唐朝早期畜馬規模都是非常大的,但是一般百姓在蓄養馬匹過程中卻有諸多限制,甚至是在禁斷之列。高宗儀鳳元年,太學生魏元忠曾經上書朝廷,建議為了抵禦吐蕃的進攻,要「出師之要,全資馬力。」並且要求朝廷「開蓄馬之禁,使百姓皆得畜馬。」他認為,一旦政府出兵發動戰爭,那麼委託州縣官吏直接從民間購買軍馬,而民間龐大的蓄養量及時能夠補充軍隊的不足。這種類似於現在的「軍民融合」政策是很有眼光的。如果政策措施得當,應該會起到很好的效果。他稱之為:「損彼之強,為中國之利也」。不過,唐朝政府,是不是聽從了他的建議,史書上無記載,也已經不可考證了。即便是採納了,唐朝也沒有實施很久。因為到了開元九年,朝廷還專門下了一道詔書:「天下之有馬者,州縣皆先以郵遞軍旅之役,定戶復緣以升之。百姓畏苦,乃多不畜馬,故騎射之士減曩,自今諸州民勿限有無蔭能,家畜十馬以下,免貼驛郵遞征行,定戶無以馬為貲。」可以看出,唐朝時對於民間蓄養馬匹限制非常多的。中唐後,國家位於西部的養馬地區統統丟失,對外戰爭又必須要用軍馬,所以,民間畜馬禁令開始逐漸鬆弛。

縱觀唐朝帝國的興衰,內政腐敗導致軍備鬆弛,軍備鬆弛又引出了邊疆危機,結果烽煙四起,人民流離失所。即使「安史之亂」平定,但是大唐帝國已經元氣大傷,作為軍隊重要戰略資源的軍馬,因為蓄養地區的連續丟失,軍馬數量銳減,猶如一記重拳擊中唐朝政府的要害。這拔本掘根的政治局面,即使漢武在世,太宗重臨也難以回到昔日的盛世,唐政府面臨的衰落已成必然,亡國只是時間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