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帝王葬在何處?為何至今無跡可尋?答案只有四個字
西周,歷十二個帝王,依次為武王、成王、康王、昭王、康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和幽王。
古無不死。西周帝王崩後葬於何處?還得從文王說起。文王是西周政權的奠基者,初居於岐山,後建都豐京(豐邑,豐河西岸)。古代帝王崩後,通常葬於離都城不遠處,文王崩後就葬在豐京西三十里的一個地方——畢。
武王即位後,將都城遷至豐河東岸,以便圖商,此新都即鎬京。滅商後,武王有意在洛邑營建新都,以統治東方,但未付諸行動而駕崩。武王崩後,也葬於畢,與文王在同一陵域。成王初年,周公攝政,營建洛邑,於是就有了宗周(鎬京)和成周(洛邑)兩個都城。周公薨後,也追隨文王、武王葬於畢。
其後,西周雖有兩個都城,歷代周王雖往返於二都,但鎬京作為老根據地,其政治地位更高,是周王的主要活動地,許多大型典禮都在鎬京舉行。成王以降,諸王的葬處均無載,說明西周的陵域已成定點,既然文王、武王均葬於畢,則其餘諸王也應葬於畢。但是,昭王、幽王因非正常死亡,葬處難說。
從史料記載看,畢在豐京西三十里,按說西周王陵應該不難找到,但千百年來無跡可尋。究其原因,不能不提到四個字——不封不樹。
關於不封不樹,《周易·繫辭下》記載,「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意思是說,古人死後,屍體用柴草厚厚覆蓋,抬到野外隱秘安葬,不起土堆,不立標誌,也沒有服喪的規定。
西周實行不封不樹,帝王的墳墓與後世不同,因為當時只有墓,而沒有墳頭,即墓而不墳。到了春秋末期,才在墓上加了土堆,也就是墳頭。當然,這種葬俗僅限於黃河流域,不包括後來納入中華版圖的江南、西北地區。
因為不封不樹,西周帝王陵沒有固定的封土和地上建築物,其具體位置在周朝覆亡後的漫長的歲月中被人們所遺忘,故千百年來無跡可尋。
有人會問,今咸陽原上的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帝王的陵墓是怎麼回事?這得問兩個人,一個是武則天,一個是畢沅。
武則天篡唐後,建立大周,為了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硬是與周平王少子掛上了鉤,繼而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並張冠李戴,以秦陵為周陵,將秦惠文王、秦悼武王的陵作為周文王、周武王的陵來供奉,造成後世訛傳。
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曾做過陝西按察使、陝西巡撫、陝甘總督的畢沅,考慮到周陵在畢,而自己又姓畢,覺得很有必要敲定周陵位置,就想當然地為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帝王立了碑,「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陵墓」(《清史稿·畢沅傳》),繼武則天之後又鬧出了一個大笑話。
那麼,畢在何處?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咸陽原說,一是豐鎬附近說,一是岐周說。西周帝王陵究竟在何處,還需要考古發現。(劉秉光)
※西周覆亡後,中國又出現了哪些周政權?新莽王朝算半個
※初吉、既生霸、既死霸,這些古怪的西周月相究竟啥意思?
※「皇帝」一詞是秦始皇首創嗎?一件西周青銅器銘文說NO!
※西周在位時間最短的天子是誰?神秘上位,執政不滿二年
※一件青銅器,記載周昭王時期奇葩賽事,人物對話是亮點
TAG:劉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