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煌系」拍攝手記第三番:舞,從敦煌來

「敦煌系」拍攝手記第三番:舞,從敦煌來

敦煌舞魂 絲路花雨

「舞 從敦煌來」

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為《敦煌舞蹈教程》這本書所題的字

該書為舞劇《絲路花雨》英娘扮演者

國家一級演員史敏老師所著

季老曾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

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

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

就是中國的敦煌

再沒有第二個

「敦煌舞」

正是在這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中被孕育

而後又被再度發掘

初·識

情不知何起

一往而深

說起對《絲路花雨》

對敦煌舞的初識

是在今年3月份第一次到敦煌

在此之前

雖然還未曾到現場觀看過這台舞劇

但從很多人聲情並茂的講述中已經感受到了

這部經典舞劇觸動人心的巨大魅力

絲路漫漫

從歷史縱向來看

《絲路花雨》的誕生

可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其背後所包含的人文情懷和人性光輝

是其得以穿越歷史歲月時空

鑄就舞台經典的最大支柱

經典的誕生有著不盡相同的歷史際遇

起初必然出自一批敢為人先的勇士之手

隨後在飽嘗不解和懷疑聲中得到肯定

《絲路花雨》是幸運的

那一代思想正處在真正被解放的時間

他們最終懂得了 接受了

藝術經典的產生

離不開特定的時代土壤

從初露崢嶸,到蜚聲海內外,一路感動

藝術通感外,更因著人類血脈基因里亘古未變的相似性

經典的生命力正是如此

已經穿越時空 超脫時間

花雨繽紛

不同的時代語境下

有著不盡相同的審美

而最讓我肅生敬意的

就是這一次又一次適應新語境的過程

要知道最最難的

就是不斷的突破自我

而唯有不斷的自我翻新

才能趕得上如今這般流轉變化

但經典的主題

卻一直是永恆

其實 轉念一看

或許 唯變 才能更加接近真我

藝術是沒有極限的

創造 精進藝術的過程也是無窮的

好的舞蹈演員

從頭髮到腳尖都在舞動

英娘苦楚難言的心境

在靈動飄逸的絲帶間

更顯凄楚婉轉

很喜歡閆老師設計的這組剪影效果,讓我想起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講述的關於洞穴理論的哲學思辨,我是影子,還是影子是我,關於真實,關於真理,這樣的絕妙比喻讓人著迷。

其實舞蹈本身就是一種高階的人類語彙,同一種動作可以有無數種解讀,舞者的心緒在肢體語言中得以淋淋盡致的展現,這時的人是解放的,是超我的,是更逼近解脫身體束縛的一種自由表達。

千百年前,幾代畫匠以壁畫形式凝結記錄了當時的歷史容顏

時至今日,當代藝術家又將這種凝固的神韻變為靈動的舞姿

三維現實到二維符號,二維符號又轉化為三維現實

樂與舞,從來不單純是娛樂生活

藝術的本源,

從來都是連接著宗教,關係著哲學,甚至升華到信仰

化妝 是演員日常的一種哲學體驗

當一些事情日復一日

便會慢慢沉澱出一種意義

向左滑動查看~

月牙泉

如果你經常來這裡,你一定見過他

66分鐘前

英娘,竇虎,小英娘,伊努斯

月牙泉邊有小鎮

一位神筆老人,穿越歲月時空,向我們款款而來

66分鐘前

英娘,伊努斯,小英娘,竇虎

所謂靈魂舞者

就是那些在用自己靈魂舞動生命的舞者

別看台下嬉笑怒罵

一旦扮上 一旦進入角色

便會全身心投入

或者說變成那個角色

他們大多已經重複演繹過數百次這台劇作

但每一次都是全新的狀態

每一次都是一次初體驗

甚至每天都要在角色身上體驗一次生死

這種大強度的逼近生命詰問的過程

才是一個舞者真正成為舞者的過程

在無數次的「死」中 明白「活著」的真諦

在無數次的生離死別中

明白烙印在壁畫背後的那一層又一層的歷史劇情

歷史與現實的距離,

也許只是一套衣服的區別。

我們來時

他們每日都在演出

為了配合拍攝

他們義務為我們加班排演 從無怨言

每一位演員身後都有光

那種發自人性本身的純真 善良 美麗

感謝每一組鏡頭的背後

每一個人的理解與支持

而這

也正是紀錄片所要記錄和講述的

你們的所有好

我們都深深記得 並且還一直記得

絲雨回家

回家就需要有居所為家

敦煌大劇院成了《絲路花雨》回家後安放自己的家

什麼是常態化演出

常態化演出就是

每天

同一個時候

同一個地方

他們要以同樣飽滿的狀態

向來自四面八方的觀眾

演繹和講述這段故事

用精益求精的舞姿

去詮釋每一個角色的獨樣人生

不論是生著病

還是連續疲勞

每天每天

都義不容辭

都堅守著自己的使命

包括幕後守護著演出的每一位英雄

幕後英雄

所有事情都分台前幕後

就如同面子與里子

靜默無聲的堅守

一樣會被時代記住

所以,越看,越為之感動的

除卻劇目本身的故事

更有每一位可敬可愛的舞者和幕後守護者的故事

故事在日復一日中累積 疊加 沉澱

不朽的藝術 經典的份量

便由此誕生

傳承

在這裡變得具體可感

不再抽象

謝幕 舞者與觀眾互動的高潮

英 娘

神 筆 張

小 英 娘

竇 虎

伊 努 斯

市 令

拂去塵沙 又見敦煌

沙漠中的一滴水

這是導演王潮歌設計《又見敦煌》專屬劇場時的創意理念,近兩年的時間,這座湖藍色的建築,已然成為通往莫高窟,通往敦煌路上的一道風景線。

這最後一張照片

拍在第一次看完《又見敦煌》出場那一刻

有時候 天空就是天然的舞台背景

這大概在王潮歌導演之前的室外實景創作系列中有更多展現

天地間

本就是一個大舞台 你我 皆在特定情境中

每個第一次看完《又見》的人

他/她的歷史觀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衝擊

因為太過近距離 太過直接 太過具體的話語

去無限逼近 穿梭在每一段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歷史章節時

這種浩瀚如史詩般的或宏大或細微具體的場域感

會更加讓人身臨其境般被懾服 被牽動

從而在出場時陷入無限遐想與冥思

而敦煌的遼闊天地

也會讓你如同未被歷史剝離般深陷其中 久久難以釋懷

一個作品

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創意

王導提供了一種超常規的觀賞角度或者說維度

這樣的創意來源於莫高窟

正是莫高窟的360式創作模式

讓王導打開了新思路

古人的智慧 既彰顯於環宇 又隱藏於無形

等待著後人去發現 去遐想 去再創造

千年一瞬

敦煌的前世 或許就在這層層塵沙之下

只要你伸出手 去觸摸 去拂拭

總能在某個角度 見前人所未見 感前人所未感

王潮歌導演曾說:

我很幸運,我的興趣、工作和生活高度統一。

不拘一格的創作風範

帶來非同凡響的作品

藝術與商業

本身其實並不存在必然的矛盾

在不同時期

歷史是需要重新審視 重新解讀的

這種人類的自我省察 是需要勇氣與魄力的

對與錯 是與非 黑與白

當身處此山中之時

評定是難以公允的

唯有等時間

等一切在時間中塵埃落定

等時間 讓一切片段的結論在一個更深的縱向與橫向間獲得其定義

人的認知 在很多情況的 是受到局限的

我們無法做到完全 因為每一種角度都各有立場

而這 也正是一種人生的況味

抹紅橋段

越是宏大的作品

越是注重微小的細節

哪怕是很小的道具

「情節越是虛構,細節越要真實」

這是好萊塢經典製作一直所遵循的一條規則

而《又見》中的「抹紅橋段」

正是王導在歷史事件基礎上所進行的一種藝術再創作

這一段可謂是整個劇目的一段小高潮

那個特殊的歷史情境下

那個被後人無數次追問 甚至質問的歷史時刻

到底經歷了哪些 到底人們是如何想的

這其中是否有著某種偶然中的必然

是否存在著某種人類面對抉擇時的自我困頓與自我麻醉

……

要探尋的 實在太多 太多

而藝術

卻往往可以將無比抽象的概念通過絕佳的手法進行一種最為獨到的演繹

一個小小的道具

從「血」一樣的色彩到浸入身體的那層質感

從人們捧起它揮灑眼前的那一瞬間

所串聯渲染傳遞出的無盡凄楚與無奈

已經超越了言語 超越了多重難以言表的複雜情緒

王圓籙的故事

似乎已經被講述了千百遍

各式各樣的版本讓人迷失在真實與虛晃間

但歷史的因果,從來不是單相度

人 其實本就不能用簡單的「好」與「壞」來評說

而「王道士」的形象

假若抽離成一個單純的人物原型

其實可以解讀 或者說註解出無數重要歷史時刻的人物形象

或者不單單是厚重的歷史層面

而是更加普遍意義層面的 對「人」乃至「人性」的一種反思

西北望 望斷屏沙障

敦煌遺音 曲子戲

非遺

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

就是它的傳承和延續 一定是寄托在人的身上

非遺的真諦在於言傳身教 在於口口相傳 在於代代延續

這是真正流淌在民間的藝術

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文化傳承要追蹤溯源

更需要有人願意堅守這份清苦的藝術事業

為一直無聲堅守的這些老人們點贊

看似簡單的個人喜愛

卻在轉身間為人類的某種文化脈絡留下了可能

黨河邊上

清風徐來

古老的曲子戲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別有一番韻味

他們大多同時兼顧其他事情

是同樣的熱愛讓他們匯聚

看似單薄的民間之力

卻承擔著這份敦煌遺音的未來

而他們也並非孤軍奮戰

後生們 已經開始接力

牽手飛天 夢回敦煌

大自然的絕妙創設

是人難以揣測的

而這彎沙漠之中的清泉

卻也促成了後來人的藝術靈感

GIF/1K

深處西北的敦煌,夜晚來得比東部地區要晚一些

所以以夜幕下的天地為背景的一場視覺盛宴

敦煌盛典 也正是在這四圍漸漸轉暗的過程中

拉開帷幕 登上舞台的

「敦煌」這個題材

真的可以進行無數種演繹和註解

數不盡的藝術創作從這裡誕生 又在這裡紮根

就如同經典著作的無數版本一樣

絲綢之路上的這座重鎮

其意義與價值早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地理名詞

而升華為一種可以無限開發探索的文化概念

而這

也正展現出人類的無限種表達方式

天下已無新事

但講述故事的年代和人卻總能給出故事的另一種講述之道

雖然我們是在用影像記錄這些偉大的舞台作品

但是不得不說

最適合的觀看模式

還是來到現場,身臨其境

去感受、去聆聽、去思考……

這一次,我們挑戰自己

>

一直覺得

無壓力 不動力

而無壓力

也更無潛力的被發現

人的極限是什麼

自我的極限是什麼

在未曾嘗試以先 一切都是未知

好在我們有勇氣

有勇氣接受挑戰

有勇氣承擔重任

有勇氣堅持到底

每一次看到作品

大家都會為之前付出的一切會心一笑

最難的 是我懂你 而你也恰好理解了我

不將就,把夢做到極致!看似簡單的場景,但為了追求理想的鏡頭我們花費了很多心思在裡面。——閆老師

(編導與攝像兼於一身,一人扛起多個重任。社會我閆哥,為你點贊!請接下我這晚到的膝蓋(笑哭))

致 獨一無二的你們

看戲,是為了關照人生。——田漢

遠方

GIF/1K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遠方

或許你的這個遠方,就是敦煌。

美麗中華行精彩看中國

跟著鏡頭去旅行

旅遊歷史文化人文風俗

每一次記錄

都是一次必然的使命

美麗中華行鏡頭下七彩斑斕的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麗中華行欄目 的精彩文章:

TAG:美麗中華行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