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人的本能攻擊性

關於人的本能攻擊性

這裡我們將攻擊性行為的定義明確為:攻擊性行為是旨在對他人產生傷害或痛苦的有意識行為。這種行為既可以體現在行動上,也可以體現在語言上。無論達到目的與否,它都是攻擊性行為。

意向是攻擊行為定義中最關鍵的方面。這裡區分為:敵意性攻擊與手段性攻擊。敵意性攻擊源於憤怒的情緒,目的是給他人造成痛苦或傷害。而手段性攻擊中存在著傷害他人的動機,但傷害是為了達到其他目的,而不是給他人造成痛苦。

在攻擊的本能論里認為:攻擊行為是天生的,並且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到底攻擊性是人的本能嗎?

很多學者針對這一矛盾理論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提出:人類的本性就是野蠻的,只有加強社會的法制和秩序,人類才能剋制攻擊天性;另一部分人又認為:人本性是善良的,正是束縛的社會使人們變得好戰,具有攻擊性。然而,一些學者進一步發展了攻擊性是人所固有的本能這一觀點,認為人不僅先天就有殘殺性,而且在所有動物中,人的這種肆無忌憚的破壞性是獨一無二的。

關於人類,由於我們社會影響的複雜性,社會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比對低等生物的影響更巨大。因此,在一個限定文化範圍內,改變社會環境能夠導致攻擊行為的巨大改變。這一事實突出了人類能夠改變攻擊傾向的各種方式。根據各種研究得以總結出,雖然攻擊的本能成分確實存在於人類身上,但是攻擊並不完全是由本能所致。現在,有許多實例也清楚地表明,環境和社會事件能夠導致攻擊性行為。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在人類身上,這種攻擊性行為可以被環境和社會因素所改變。也就是說,在人類身上,攻擊性行為是可能被減少的。

那麼,攻擊性是否有必要減少呢?或者說人類的攻擊性行為,是否可以發揮作用?

適者生存,這是長久以來我們所奉承的生存之道。攻擊性,會驅使一個人做出過激的行為,同時,也可以驅使一個人去試克服難題,乃至征服世界。在我們教育下一代時,往往都是為了取得成績而努力,而不是為了熱愛而努力。因此,我們又不得不說,攻擊性驅使我們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英學習網 的精彩文章:

淺談歸屬感的重要性
淺談產生歸屬感的環境
如何對員工進行背景調查
人力資源工作者的職業規劃
解讀攻擊型人格

TAG:精英學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