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搶救患者反遭索賠?醫生:不合情但合理合法

搶救患者反遭索賠?醫生:不合情但合理合法

9月11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急診室成功搶救了一名肺栓塞患者。手術後,患者家屬要求醫生賠償施救過程中丟失的個人用品,包括500元現金、銀行卡、身份證等。據湖北媒體《楚天都市報》報道,最終雙方達成了賠償1000元的協議。

毛思倩 攝 資料圖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上,評論普遍認為:家屬的要求過分,醫院、醫生不應該賠償,「於情於理不該在救人成功後恩將仇報」。但有醫學專家、醫院管理者在接受《財經》採訪時表示,該「索賠」事件雖然不「合情」,但合理、合法,醫院本應在日常管理中,制定好不同情境下、尤其是急救中患者的財物保管流程。然而現實是,國內的醫院大多忽視了這一點,更是缺乏與患方的溝通。

不合情但合理合法

急救後索賠事件,引發了一場有關道德的討論和圍觀。國內媒體大多以「醫生急救時剪壞衣服」「遭家屬索賠千元」等關鍵詞關注此事。甚至有印度媒體以《挽救生命的醫生,被迫賠償手術中剪壞的衣服》為題,進行了報道。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一名醫生在社交網站上披露了更多細節,患者要求理賠「衣服一件、銀行卡一張、現金數百,身份證一個,數據線一根,香煙一包,打火機一個,辦理銀行卡和身份證的誤工費」,共1500元。雙方協商後,由相關醫務人員湊錢1000元賠付給了家屬。

家屬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稱未要求賠償剪壞的衣服,《財經》就此事電話詢問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對方的答覆。

「如果只是要求賠償財物,是合法合理的,但是不合情,這也是引起關注的原因。」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長青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從搶救的緊迫性看,主張對衣物賠償是一種苛求。在急診科,搶救生命是分秒必爭的。心肺復甦搶救過程中,最佳黃金搶救時間是4到6分鐘。如果在4分鐘之內得不到搶救,患者隨即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即使生還也將成為植物人。

在搶救過程中,大動作的翻身、脫衣服往往會加重病情,醫務人員通常採用剪破衣服的緊急措施。「比如病人休克的情況下,必須第一時間有效輸液,而且必須把衣袖褪下來去輸液。病人已經接近死亡,是很難搬動的,搬動有時會加重血壓變化從而加重病情,如果不把袖子剪開,直接打針,那麼患者會更加危險。」?新里程醫院集團首席醫療官王愛亮分析稱。此次中南醫院事件中,醫務人員剪破衣服可能是為了除顫、安裝心臟監護儀等比較緊急的搶救生命過程,這也是急救原則上的慣用行為。

剪破衣服情有可原,可因此丟了衣服中或者患者佩戴的財物,尤其是貴重財物,一般是需要賠償的。從此次事件中的急診科監控錄像可以看出,醫務人員在緊急搶救成功一一散去後,一名男性醫務人員將剪壞的衣服簡單看了一眼,丟進了病床旁的垃圾桶。

「患者在出現意外情況,甚至危及生命時,不可能把所有貴重物品保存好再出意外。」王愛亮認為,患方主張貴重物品的索賠,是可以的。

家屬不在身邊,醫院對被搶救患者的財物有保管責任,但醫院往往也有苦衷。國內大部分醫院急診科的就醫環境不佳,患者、家屬、醫務人員常常擁擠在狹小的空間內,即便是一些省級的大醫院也面臨如此窘境。

李長青所在的齊魯醫院急診樓有三層,一樓負責所有科室的急診,急診走廊一半的空間常年當作病房使用。「急診科突發情況很常見,很難進行嚴格的管理,偶爾丟失物品也是情有可原的。」李長青說。

心肺復甦:抓住「黃金4分鐘」

急診室是經常能見證奇蹟的地方。有的時候,這個奇蹟是醫患雙方共同努力創造的。宣武醫院急診科的很多醫務人員都記得一個70多歲老年人闖過「死亡關」的故事:那是一個70多歲的老先生,平時患有冠心病。有一天晚上,老人正在家裡看電視。突然,他「咚」地一聲栽倒在地。當時,老人的女兒剛好在家。她一看父親的意識喪失,心跳呼吸全無。老人的女兒當即判斷:父親應該是猝死。她迅速打通了急救電話,同時將老人的身體放平,在家裡開始為父親做心肺復甦,並且一直堅持到急救車到來時才停止。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繼續為老人進行復甦,隨後送到宣武醫院急診科。

老人幸運地得救了。事後,老人的女兒說,她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心肺復甦的方法。其實,她做心肺復甦的姿勢也未必特別標準。王晶說,發生在醫院之外的猝死病例,能夠搶救成功的比例很低,甚至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這位老人很幸運,特別是在送到醫院之前,他的女兒拉了老人一把:能夠迅速撥打急救電話,能夠進行心肺復甦。

在我國,每年因心臟性猝死的人大約有54.4萬,居全球之首。經搶救能夠存活的患者不到1%,這位老人就是不到1%的幸運者。而在不同的發達國家,猝死的搶救成功率達到2%至15%。我國猝死搶救成功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為87%的心臟驟停的發生地點在醫院外,有些人猝死時周邊沒有人,有時有人、但周圍的人不知道如何進行搶救。其二是心肺復甦等急救知識的普及率不足1%,許多公眾和病人的家屬不懂得基本救治知識,不知道如何呼叫,如何施救,延誤了搶救時機。心臟驟停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每拖延1分鐘,生存率都會下降10%。時間就是生命,及早進行心肺復甦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手段。

為他人進行心肺復甦需要一定的體力,老年人掌握這項技能有必要嗎?王晶說,老年人如果懂得心肺復甦術,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互救。即使自己沒有體力進行心肺復甦,但也可以指導身邊的人幫助完成心肺復甦。此外,老年人的兒女最好也要掌握這項技能,特別是父母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都有發生猝死的危險。一旦發現猝死,身邊人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撥打急救電話,準確描述癥狀以及猝死發生的地點,利於急救人員迅速到達。第二項就是進行心肺復甦,持續進行心臟按壓,配合人工呼吸,一直堅持到急救人員趕到現場。

來源:綜合網易 北京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晚新視覺 的精彩文章:

1333年來首例 天主教人員指控教宗「散播異端」
國慶檔電影大點兵 動作片喜劇片動畫片軍事片多重選擇
中國排超聯賽嶄新登場:擴軍達28隊、轉會大放開、賽制有懸念
菲律賓總統官邸附近發生槍擊案致1人傷 案發時杜特爾特外出
全運會戰報:馬龍蟬聯乒乓球男單冠軍 載入全運史冊

TAG:北晚新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