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學校「動」起來「活」起來了
「原來學校條件差,老師留不住,家長們憂心忡忡,都把孩子往外轉。現在好了,新修的學校像花園一樣,還來了新老師。」近日,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新華鄉頭壩寨小學學生家長安長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孩子進城租房上學,一年下來至少花費2萬元。而在家門口上學,不用花錢,更重要的是父母能陪在孩子身邊。
頭壩寨小學的變化得益於近年來甘肅省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實行重點項目傾斜、經費傾斜、師資傾斜等一系列精準幫扶措施。
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甘肅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點共有1.3萬所,其中,百人以下的中學和小學有8624所,只有一名學生的教學點有219所,只有一名教師的教學點有1190所。
為辦好小規模學校,甘肅制定了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意見,按照科學布點、項目重點傾斜、條件優先升級、經費剛性保障、師資按需補充的思路,突出底部攻堅。同時,大力促進教育信息化,實現全省小規模學校、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
為確保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健康發展,甘肅在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向貧困地區傾斜,優先改造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點的教學設施,對農村地區不足100人規模的學校、教學點,按百人標準核定經費。
在教師補充方面,嚴格實行學歷、專業、崗位「三步走」遞進戰略,不斷完善農村學校教師補充機制,切實解決數量不足、學歷不高、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
在學制方面,逐步探索在一些地區實行「三六學制」「四五學制」,即農村孩子在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前,在家門口的村小、教學點或最近的小學上學,四年級、五年級以後到中心學校或縣城入學。
在內涵建設方面,一大批以剪紙、書法、武術、絲帶綉、泥塑等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如雨後春筍般破繭而出,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也讓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動」了起來、「活」了起來。
與此同時,甘肅採取調動交流、學校聯盟、學區一體化管理、對口支援、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推動建立科學、規範、有序的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機制,逐步實現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為辦好每一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提供了堅實的師資隊伍保障。
據統計,近5年來,甘肅通過實施國家「特崗計劃」、省政府「民生實事」等項目,為全省農村學校補充中小學教師2.1萬名,為農村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累計投入各類培訓資金4.5億元,以老少邊窮地區為重點,全方位、多角度、廣渠道開展培訓,惠及鄉村全體教師。
「一系列政策的實施,讓小規模學校、教學點校容校貌徹底改觀,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紮根鄉村學校,辦學質量節節攀升、流失學生逐漸迴流,學校煥發了生機。」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省高校工委書記王海燕說。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8日第5版
※孩子不該承受這些沉重
※明日教育如何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
※創新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話語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