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

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

棲霞寺,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棲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環山,北臨長江。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也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南朝時期與江南雞鳴寺,江北定山寺齊名。

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隋文帝楊堅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唐代時稱功德寺,規模浩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岩寺、湖北當陽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

棲霞寺不僅規模宏大,殿宇氣派非凡,是南京風景最佳處,且因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聲名顯赫。棲霞寺是中國佛教三論宗的祖庭之一,歷經戰火。

最初稱棲霞精舍,唐時改名功德寺、隱君棲霞寺,南唐時重修棲霞寺改名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為普雲寺、棲霞寺、嚴因崇報禪院、景德棲霞寺、虎穴寺(因棲霞山又名虎穴山)。明洪武五年(1372年)復稱棲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與清兵作戰時,棲霞寺毀於戰火。現寺為1919年重建。

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未成,歸途曾駐錫於此。宋元以降興衰不一。明末清初雲谷覺浪二師並加修葺。清乾隆帝五次南巡俱設行宮於棲霞,益增殊勝。太平天國以後乃趨蕭條。民國初年,詩僧宗仰自金山來稍事復興,未竟全功而歿。其後寺僧以水泥修補千佛岩,佛首塗抹失真,識者臧馬。

三論宗的根本論典是印度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故名。又因注重宣揚"諸法性空",亦稱法性宗。

此宗以"二諦"和"八不"之說為中心,發揮宇宙萬法"緣起性空"之理。在中國的淵源自鳩摩羅什譯出"三論"後,即為僧睿、僧肇、僧導、曇影等相繼研究,其中以僧肇最為出名,與鳩摩羅什並稱為"什肇之學"。

什肇之學,原流行於北方,後得僧朗傳播,流入南方。僧朗住在鐘山草堂,遇見隱士周 ,即傳授所學,周因而著《三宗論》。

當時江南成實宗很盛,三論的玄綱幾乎斷絕,僧朗來到江南,非難成識大乘師,破斥從來認為三論與成實一致的舊說,使三論學重舊純粹。

在棲霞山,僧朗游於法度的門下,後繼承法度的棲霞寺法席。梁武帝很器重他,遣僧懷等十人到棲霞山從他學習三論大義,其中僧詮學有成就。嗣後數代相傳,遂有"攝嶺相承"的宗派。

僧朗受學之後,始終隱居棲霞山,住止觀寺,故有山中師、止觀詮等稱號,一生精研三論,成就卓著。

三論宗是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淵源於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觀宗,三論宗以《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主要典據,由鳩摩羅什翻譯,流傳中國。

中國實際完成三論一宗的大業者為隋代吉藏。該宗著重闡揚諸法性空的理論,也稱法性宗。該宗建立"真俗二諦"、"八不中道"等理論,認為世間萬物都是以眾多因緣和合而生(緣起),離開眾多因素和條件就沒有獨立不變的實體(性空)。一切眾生智能成佛,只因迷故,為無明妄想所蒙蔽,所以成佛與否,關鍵在於迷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意 的精彩文章:

三楚名山,天下四絕,天台宗祖庭之一
如何偽裝成一名資深物理學愛好者?
金碧輝映,雲霞失容
頭頂是璀璨星空,心中有道德法庭
不悲不喜,不急不躁

TAG:哲學與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