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沒想到小小「大清銅幣」竟值220萬?

沒想到小小「大清銅幣」竟值220萬?

GIF/1K

「一些罕見錢幣基本都集中在資深藏家手中,民間流落的數量已很少,許多都是仿冒品,大藏家也紛紛惜售,可以說好貨高價難求。」在錢幣藏家交流會上,資深錢幣藏家老周侃侃而談。說起老周,杭州錢幣藏友圈中人都是要豎起大拇指的,老周從1998年開始收藏錢幣,十幾年下來,他收入了不少珍惜罕見的錢幣,同時,他也見證了中國錢幣市場發展的光輝歷程。 一枚光緒二十三年的銀幣樣幣在北京誠軒秋拍展示會上現身,這枚銀幣是在德國當地人的工具箱中意外發現的。由於此幣品相不佳,估價僅25萬元,如保存良好,估價可達500萬元。 可想而知,一枚小小的錢幣,價值是不可估量的,現金收購機遇可遇不可求,出手大好機會,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發行,成色為91%。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總廠」,底部鑄「庫平七錢二分」,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準字體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庫平七錢二分」,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緻,其審美風格獨持,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大清銅幣的市場前景

近幾年「大清銅幣」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動輒上百萬的天價。據了解,香餑餑的「大清銅幣」收藏價值極高,但是「大清銅幣」存世量極為稀少,一般古玩市場上的多為偽造品。如今「大清銅幣」價格一路狂飆,導致偽造情況越演越烈。

十大名譽錢幣之「大清銅幣」藏品背面神龍紋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鑄造工藝神乎其技,且龍身紋路精美,並有雲海襯托,看上去彷彿是一幅神龍翱翔天際油畫,極其瑰麗,美得動人心魄!

說起我國最早的貨幣,大約是在夏商之際,海貝成了先祖們製作貨幣的首選,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錢幣,貝幣。商周時期貝類的貨幣職能並不單一,有時也被製作成裝飾品,象徵著財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用骨、陶、石、玉等製作仿貝,以滿足人們對於貨幣的需求,直至以青銅為材質的金屬仿貝出現,由此,我國貨幣的發展進入到了金屬鑄幣階段。

清代末期開機鑄造銅圓的十七省二十局,無一不鑄造當十銅圓,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銅圓則僅有部分省局鑄造。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准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爾後,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

十七二十局先後鑄造的當十銅圓,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僅以明顯區別劃分,其版式亦有數百種之多。如以細微區別劃分,其版式當在千種以上。故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每每以搜尋不同版式銅圓為最大樂事,如筆者之流,酷愛銅圓收藏,偶有新版式銅圓發現,則欣喜若狂。清代機制銅圓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當二十和三十以極少的存世量活躍於市場上,價位也是高居數百萬。

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本平台可免費鑒定評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FXB詹劍飛 的精彩文章:

琥珀界的「高富帥」,你知道嗎?
海底的神秘「木頭」,文玩界的新寵
我的窯變釉瓶底怎麼是坑坑窪窪的,這是傷嗎?
雨花奇石——紅色錦魚

TAG:DFXB詹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