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是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被誤解千年的劉阿斗
因為《三國殺》遊戲流行一時的姜維台詞「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三國演義》原話:「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確實精彩而深入人心,很多人便因此當了真,覺得是昏君劉阿斗辜負了大忠臣姜維。
殊不知真正歷史中的姜維,僅僅是跟從諸葛亮學習過兵法,從來並非諸葛武侯的繼承人。相反,根據諸葛亮臨終遺表託付,劉禪才是劉備和諸葛亮的雙重法定繼承者,諸葛亮攝政十一年後,將整個蜀漢帝國交還給劉禪,當然也包括蔣琬、費禕、姜維這些臣子在內。
姜維身為曹魏降臣,羈旅託國,本處尷尬之地,在朝中人緣不佳,竟致「陰養死士」。是劉禪對姜維委以軍國重任,將他提拔至位極人臣的大將軍、錄尚書事高位,並一直支持他的北伐事業。
蜀漢大將軍:姜維
段谷之戰姜維大敗於鄧艾後,星散流離,死者甚眾;侯和之戰反攻,又再次失利,蜀漢滿朝文武,無論重臣如諸葛瞻董厥,還是宿將如張翼廖化,皆對姜維「軍旅數出,百姓彫瘁」「好戰無功,國內疲弊」甚為不滿。
參見同時期魏國吳國,重臣出兵進攻敵國,招致慘敗時,或是因此被政敵反攻倒算,或是自己丟失權柄憤懣而終,幾無例外,如魏國執政曹爽、吳國執政諸葛恪,都是因此敗亡。既令諸葛亮攝行君事時,街亭失利亦自貶三級以服眾人之心,收取武都、陰平二郡後方才復職。
而劉禪力排眾議,一直壓制朝中那些反對姜維、欲剝奪其軍權的意見,是他最堅實的後盾。姜維沒有如曹爽興勢大敗、諸葛恪新城大敗一般,被政敵打垮奪權,始終牢牢握住半數以上的蜀漢軍權,正是劉禪為國惜才。
姜維遠至沓中屯田,間接促成了魏軍大舉南伐。他變更從魏延起沿用了幾十年的的漢中防禦部署,更讓戰略要地漢中丟失,蜀漢門戶大開。黃皓因銜恨姜維,迷信鬼巫,壓下姜維要求「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的表章,直接導致了鄧艾偷渡陰平時,蜀國上下猝不及防。
劉禪在眾臣抵制下信任了小人黃皓幾十年,還為不能擢升他而記恨董允,晚年更令此人掌握了中樞機要大權,以至於被隔絕內外,確對亡國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蜀漢後主:劉禪
但另一方面,當時諸葛瞻率軍於綿竹大敗,成都留守主力軍隊已經損失殆盡,剩下所謂的幾萬大軍,是一群只有紙面意義的老弱病殘,怎能對抗鄧艾剛剛大勝的百戰雄師?
而姜維數萬人馬雖然星夜馳援,鍾會十餘萬大軍同樣在後窮追,就算劉禪能天縱神武眾志成城,堅守到姜維趕到成都城下。姜維也未必能在鍾會軍到來前便擊退鄧艾所部,成功解圍;屆時迎戰合計近二十萬的兩路魏軍,同樣還是凶多吉少。別忘記後面尚還有司馬昭和賈充的幾十萬大軍,正在長安枕戈待旦呢。
蜀漢對南中一直是「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是費用不乏」,掠奪其各種物資來維繫統治和用兵的高壓政策,當大半國土丟棄、自身權威喪失時,劉禪如想南逃至叛服不定的南中來反攻復土,只能說全無可行性;而投奔東吳,亦不過同樣是寄人籬下為臣虜,何況蜀滅吳亦難獨存,屆時一辱而再辱。
譙周代表益州本地大族的發言,更清晰表明他們已經徹底放棄了蜀漢政權,一如半個世紀前放棄劉璋一樣。畢竟在魏晉九品中正制下當地方豪強的前景,在他們的想像中也要比既出錢出力支持北伐,亦被荊州派士人等外來戶排擠打壓強得多。
因此劉禪投降亦是迫於無奈,並非在情勢尚可挽回時就自毀國家。真要說到蜀漢滅亡的責任,放棄漢中防禦部署,導致魏國大軍壓境的姜維;帶領留守精兵縱兵浪戰、全軍覆沒的諸葛瞻,其實一點都不比劉禪輕,僅僅是他們壯烈殉國了,成為了烈士,才在傳統認知中獲得不被批判的豁免權。
自古無不亡之國,亦無不滅之朝,亡國之君的家小原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實屬必然。這亦是每個開國梟雄在逐鹿天下時就當有的覺悟。劉禪開城後,除第五子劉諶受降之日哭廟自盡,長子劉璿死於成都兵亂外,其餘五子隨其到了洛陽,蜀國宮人被賜給滅蜀有功的魏國無妻將士,劉禪之妾李昭儀也在發配中,以此為辱自殺。亡國女眷,從來身不由人,可憫可嘆。
最可以批評劉禪的,就是不能天子死社稷,以死殉國了。可貪生本是人之常情,想想他父親劉備生平遭遇多少失敗挫辱,寄人籬下奔波流離,真要動輒抹脖子尋死,從一開始就不會有蜀漢帝國了。
劉禪被俘虜:樂不思蜀
因此,劉禪忍辱負重、留待有為之身以圖將來的打算,同樣並不算錯。只是歷史無情,沒有給他和父親一般輸光籌碼還能東山再起的運氣,幸運等到重新展翼高飛的機遇,正是天數使然,氣運已絕罷了。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和您分享感興趣的歷史、小說、影視話題。
※孫權斬殺關羽,和劉備結下深仇,引來大軍報復,是否鼠目寸光?
※先襲關羽,再破劉備,東吳護國名將,為何結局是被孫權逼死?
※金庸主角大論武,重要的是神功還是實戰?蕭峰為什麼是戰神?
※奪門之變時,景泰帝第一反應竟是于謙所為!背後蘊藏了何等玄機?
※張三丰在金庸小說中的真正實力,為何能和達摩祖師並列古今第一?
TAG:狐狸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