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甫一生三次自主創業賣草藥,均以失敗告終

杜甫一生三次自主創業賣草藥,均以失敗告終

(杜甫)

自主創業看上去是個富有激情的美好辭彙。但絢麗的光環下,往往掩蓋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唐代大詩人杜甫,一生中曾多次自主創業,卻始終沒能成功,到晚年依然窮困潦倒,實在令人嘆息。

青少年時代的杜甫,由於父親是唐朝地方官員,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生活方面沒有壓力,大概從未想過要自主創業。那時,杜甫的人生理想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意思是要輔佐君王成為堯舜那樣的人,再使百姓的風氣好轉到原始狀態。這個胸懷天下的目標,實在非常遠大。但是,從35至44歲,杜甫在長安當了10年「京漂族」,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均未及第,終於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特別是父親去世以後,他沒了生活來源,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有人說「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那是因為他沒有真正苟且過。

迫於生計,杜甫只好開始自主創業。杜甫的創業項目是賣草藥,也就是從山上採摘一些草藥,到長安城裡擺地攤。當時的長安城人口上百萬,商業繁榮,發家致富的機會很多。例如有個叫裴明禮的人,靠撿破爛積贊了萬貫家財。還有一個叫羅會的人,居然靠掏糞成了富翁。如果杜甫能將賣草藥這個項目做大,說不定也能成為富豪。可是,由於杜甫的眼裡只有「詩與遠方」,對自主創業始終三心二意,因而生意清淡。有時候賣葯甚至掙不到一天的伙食費,只能到熟人和朋友家去蹭飯吃。

在長安期間,杜甫一邊賣草藥,一邊向權貴投詩,希望他們推薦一份工作,但始終未能如願。直到天寶十年(751年),他才抓住了一次直接向皇帝自薦的機會。這年正月初八至初十,朝廷連續三天舉行祀太清宮、祀太廟、祀南郊三大典禮。杜甫趕緊寫了《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於南郊賦》三篇賦,合稱「三大禮賦」,連同一封求職信,一起進獻唐玄宗。唐玄宗看了他的「三大禮賦」及求職信,覺得杜甫是個人才,當即批示有關部門安排他進集賢院,等候任用。由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給皇帝打工的資格,杜甫的第一次創業也因此結束。

(杜甫)

杜甫第二次創業,是在漂泊四川期間。杜甫入川後,在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幫助下,過了幾年安穩一點的日子。一開始,杜甫是在嚴武幕府中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之職。後來大約覺得日子過得太清貧,想改善一下家庭的經濟狀況,於是又重操舊業干起了賣草藥的行當,開了一間叫「百草堂」的藥鋪。據說藥鋪生意不錯,還招來了同行的嫉妒。有人想用一個「行運早,行運遲,正行運,不行運」的奇怪藥方來刁難杜甫,被杜甫用一片蘿蔔乾、一塊生薑、一顆李子、一顆干桃僵給破解了。杜甫的說法是:蘿蔔乾是「甘羅」之意,當年甘羅十二歲當了宰相,這叫「行運早」;生薑牙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遇文王,這叫「行運遲」;李子雖酸,卻正是目前市場上賣的俏貨,當然叫「正行運」;干桃僵是隔年的桃子,經過雪凍霜打算不得鮮果,只能入葯,便叫「不行運」。想刁難他的人最後心服口服。傳說是否屬實,無據可考,但杜甫詩中確有客人慕名前來買葯的記錄。他在《魏十四侍御就弊廬相別》詩中寫道:「有客騎驄馬,江邊問草堂。遠尋留葯價,惜別到文場。」意思是說,有個叫魏十四的侍御,不惜親自騎著高頭大馬,尋到草堂來留付葯價。

杜甫不僅賣草藥,還懂得種葯、採藥、製藥。住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時,就在草堂旁邊開闢了一塊葯圃,種植女蘿、丁香、梔子、決明、黃精等草藥。這些草藥也被他寫進了詩中,如寫決明的「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寫丁香的「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寫梔子的「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都成了不朽的詩句。杜甫還經常上山採藥,如「編蓬石成東,採葯山北谷」、「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等詩句,描寫的就是採藥情景。而從「曬葯能無婦,應門亦有兒」詩中,可知杜甫除了自己加工炮製草藥,還發動妻小曬葯製藥。杜甫沒有正兒八經學過醫術,可他的草藥知識顯然達到了較高水準。他有人分析杜甫的醫藥知識可能來源於他常年生病吃藥,久病成良醫,似乎有點道理。

不過,杜甫的第二次創業後來也戛然而止。永泰元年(765年),他的靠山嚴武去世,不久成都發生暴亂,他又開始了流浪生活。先是在夔州住了兩年,後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

(杜甫)

大曆四年(769年)正月,杜甫漂泊到了長沙。此時的杜甫,身體羸弱,心力交瘁。由於未聯繫上湖南的親友,又沒有盤纏北歸,只得羈留長沙。為了生存,杜甫不得不開始第三次創業,繼續賣草藥。由於缺少本錢,這一次創業非常寒酸,只能在湘江邊的漁市上擺個地攤。在長沙的這段日子,大約是杜甫一生中最凄苦的時光。寒冷的冬天,他要忍受「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的痛苦。飢餓時,靠野菜煮粥果腹。可見他在長沙漁市賣草藥的生意慘淡。

更令人絕望的是,第二年長沙又發生了臧玠之亂。叛軍在長沙城內燒殺擄掠,民不聊生。杜甫只得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被困於方田驛,餓了好幾天,幸虧當地縣令派人送來酒肉方才得救。杜甫獲救後改變計劃,折回長沙,欲設法北歸。大曆五年(770年)冬,58歲的杜甫貧病交加,死於湘江之上。一代文學巨匠,就此隕落。

杜甫一生三次自主創業,均以失敗告終。如果說他的第一次創業失敗是主觀原因的話,那麼後兩次的失敗無疑是客觀原因。創業不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安定的社會環境。與杜甫所處的時代相比,今天的創業者顯然幸運多了,不僅有優越的創業條件,而且有國家政策扶持,實在慕煞杜甫。創業雖艱辛,且行且珍惜。(文/謝志東)

(杜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古今事 的精彩文章:

高適從乞丐到封侯:命運總是令人啼笑皆非
被湮沒的抗日英烈:少將旅長李伯蛟中炮粉身碎骨
一代名醫誤入會道門:傳統鄉村治理模式的終結
舊案新說:暴力捉姦全盤皆輸,和平分手多方共贏
神仙呂洞賓外號多:「三戲白牡丹」人稱「色仙」

TAG:笑談古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