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中國風水文化中的理性因素

中國風水文化中的理性因素

風水又名「堪輿",最早見於漢代,許慎雲;「堪,天道;輿,地道也。」風水一般分為「形勢派」「理氣派」兩派。到了近代以來,科學逐漸佔據主導地位,而風水往往被是為封建迷信,成為「進步」的障礙。一段時間,無人再敢言風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人出現了一種極度的妄自菲薄的現象,近年來,隨著國學的重新興起,風水又再次受到人們重視。其實,風水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水在早期是先人積累性經驗的總結,其中有不少科學合理的地方,今天就來談談。

「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這應該風水學中最基礎的思想,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朱熹在《詩集傳》雲;「陰陽向背寒暖之宜也。」其實是一語道破「相其陰陽」的實際內涵。

華夏先民居住於東北亞大陸,中國的整體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夏季東南海風吹向大陸,冬季西北寒流湧向大陸,中國古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總結出不少避寒就暖的經驗,其中居所坐北朝南就是一個重要的經驗。居所坐北朝南能夠背抵寒風,面南採暖。

隨著文明的發展,辯方正位逐漸具有了文化上的意義,「北」字形態很像兩個人背靠背,本意為背和後面,華夏先民,受地理所限,為了避免來自北方的寒流沙塵,選擇背北面而局,於是「北」字成為專門指代方位的名詞,而他的本意就新造了一個字「背」來保留。

北字

再發展到後來《周禮》記載;「王南向,三公及州長、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東面。」,最好的位置就留給了王,「面南而王「成為了古來帝王的專有辭彙。

「攻位於汭」

「攻位於汭」的「汭」位大吉大利,指的是河流會合的地方或河流彎曲的地方。先民們居住在這樣的地方,取水、捕魚、耕作都非常方便,敵人攻打過來的時候更有防禦的功效。很多居住地早期的選址都在「汭」位上,便是這個原因。

經過長期的沿襲運用,原本長期的科學經驗可能變成不假思索的形式崇拜,以至於到後期的異化。「汭」位也隨之成為一種象徵意義重大的美學形式,故宮門前的金水河,太廟前的玉帶河等人工河流都暗示著先民古老意識的追求。

風水已經成為華夏文化的一個部分,某些方面成為華夏美學的共同追求,當辯證的看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 的精彩文章:

書房風水大全,擺錯方位,將窮一輩子
風水禁忌:後知後覺,怪不得沒睡過一天好覺!
使用珠簾化解廁所風水,好運自然找上門
卧室風水裝修有講究,掌握禁忌好運悄悄來!
如何找到並化解霉運

TAG: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