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要精準施策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近日披露的信息顯示,自2016年11月在全國部署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以來,至今年8月底,已有68萬多名無人監護和父母一方無監護能力的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有效監護。
據了解,該專項行動的重點對象,便是2016年在全國範圍內摸底排查出來的無人監護、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無監護能力、失學輟學、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他們在留守兒童群體中的比重並不高,但是缺乏親情關愛和有效監護的情況卻更為嚴重,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乃至極端行為,也更容易遭受意外傷害和不法侵害。
留守兒童群體具有豐富的特徵和多樣的需求,有的面臨輟學風險,有的物質匱乏,有的面臨孤獨、寂寞等精神困擾,有的曾經或正在遭受不法侵害。但是過去一些地方忽視了不同類型留守兒童的內部差異,沒有照顧到不同類型留守兒童的特徵和需求,一刀切地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而建立在摸底排查基礎上的關愛行動,針對性更強,能夠更加精準地解決留守兒童面臨的各類成長問題。比如關愛行動的成果顯示,11821名失學輟學農村留守兒童返校復學,批評教育失職父母90822人,治安管理處罰282人,依法追究失職父母刑事責任16人,依法撤銷失職父母監護權案例17個,便展現了精準幫扶的針對性和價值。
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不能簡單化為逢年過節的慰問,也不是忽強忽弱的隨機愛心,而是真正融入留守兒童內心的關愛與呵護,這有賴於日常化、長效化的機制。在關愛留守兒童問題上,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尤其是落實區縣、鄉鎮人民政府屬地責任。這需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保護體系,建立並運行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等一系列機制。政府的主導責任還體現在充分調動包括村(居)民委員會、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在內的全社會力量,形成合力,一起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而開展這些工作的前提是對留守兒童群體進行精準識別,然後精準施策。
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必須發揮家庭的監護主體責任。兒童成長所需要的親情關愛和家庭溫暖,是政府、社會組織或者其他個人無法提供、難以替代的。對失職的留守兒童父母進行批評教育,甚至依法追究失職父母的法律責任,通過這些舉措讓留守兒童父母認識到情感關愛的重要性,督促他們更多關心子女的生活、學習以及心理狀況,給予子女更多關愛,更好履行監護責任,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經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推進中的一個自然現象,也是城鄉二元結構下的時代之痛。加大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力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通過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為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參加中高考提供便利和政策支持,可以有效減少家庭分離的情況。中西部地區集中了超過90%的留守兒童,而這些地區又是貧困高發地區,是精準扶貧的主戰場。通過精準扶貧改善貧困地區的經濟狀況,扶持返鄉創業就業,幫助農民脫貧,也是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數量的重要手段。當然,這些都需要政府一步一步去紮實推進,而從68萬多名留守兒童得到有效監護這一成果來看,精準幫扶下的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大有可為。
(作者楊三喜,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9日第2版
※緊跟十八大,展望十九大,教育改革發展基礎教育見成效
※教育部發文!數據看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新變化
※鄉土情懷滋潤鄉村教師專業發展
※神州看教育甘肅篇·數說變化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