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成績單」是高校教學創新
從今年起,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將不只擁有學業成績單,還將迎來一份專用於記錄創新創業、社會工作、學術科研、競賽比賽、志願公益等經歷的第二成績單。(《北京日報》9月27日)
清華的第二成績單與「第一成績單」不同,沒有打分與量化,不會做出評價,主要是為學生們提供記錄與認證的服務。清華本科生從今年開始,每年秋季學期伊始,都要開展以第二成績單分享交流為主題的班會。通過設立第二成績單,整合現有的第二課堂資源,既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經歷,又能引導學生積极參与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成績單並非清華首創。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校都相繼推出了第二課堂成績單,有的還與評獎、保研相掛鉤。而去年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發布的《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就提出,要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
不少高校的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容易忽視學生課堂之外的表現。其實,大學生應該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也要具備社會責任感和創新創業能力,而這些都需要在課堂之外才能得到。設立第二成績單,重視學生的第二成績,能起到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創業、多參加社會實踐等作用。
相比於學業成績,學生在第二課堂學到的知識也相當重要,第二成績單就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總結,國外不少高校都很看重學生課堂之外的表現,如果說學業成績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專業水平的話,第二成績則是在考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全面發展。「第一成績」與「第二成績」如同人的雙腿,學業成績考的是課本知識,第二成績考的是行為能力,只有兩者結合,才能讓人「行走自如」;而少了一方面,就如同人少了條腿,就變成了殘疾,如果一方面明顯較弱,則會讓人如同變成跛子,行動不便。
國內一些高校設立第二成績單,有助於引導學生深度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在這種考評機制下,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創新創業,不再是不務正業,而就是正業。第二成績單的設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第二課堂的分量,有助於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自身素養,這是對高等教育內容的拓展、深化與優化。當然,這項舉措在一些高校實行的時間還不長,至於未來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是否還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都需要實踐來檢驗。
(作者戴先任,系職員)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9日第2版
※世界各國教育走向優質公平
※第十六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舉辦
※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在鳥巢舉行
※中國·玉溪科教創新高峰論壇舉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