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我國教育躍居世界中上行列

我國教育躍居世界中上行列

本報北京9月28日訊(記者 董魯皖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部署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教育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說。

在這場以「從數據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規劃司、基教司、高教司、財務司、職成司、教師司、國際司相關負責人共同面對媒體,以一組組令人振奮的數據,展現出2012年至2016年這5年間,在實現教育現代化、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願景下,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走過的不凡道路。

教育總體規模持續提升,實現跨越升級

學前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進一步鞏固,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階段快速邁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建立……

「5年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全面提質增效,教育總體規模居世界中上行列。」劉昌亞說。

據介紹,2016年,全國幼兒園達到24萬所,比2012年增加了5.9萬所,增長32.6%;全國在園幼兒4413.9萬人,比2012年增加728.1萬人,增長19.8%。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7.4%,5年提高12.9個百分點,提前完成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70%基本普及目標,也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73.7%的平均水平。

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進一步鞏固。小學凈入學率達99.9%,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4%,超過或相當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6年我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7.5%,比2012年提高2.5個百分點,高於中高收入國家83.8%的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373.8萬人,增長11.2%,我國佔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比例達到20%,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個百分點,提前實現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40%目標,正在向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邁進。

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全國有1.23萬所職業院校開設了約10萬個專業點,年招生規模930萬人,在校生達到2682萬人,每年培訓上億人次。每年約有280萬個家庭通過高職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實現了教育代際向上流動。

2016年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在學人數共計1229.3萬人,接受各種非學歷高等教育的學生863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了1.2倍。民辦教育不斷發展壯大,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1萬所,比2012年增加3.1萬所,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在校學生4825.4萬人,比2012年增加914.3萬人,佔全國學生總數的比例為18.2%。

財政性教育投入持續加大,連續5年佔GDP超過4%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增加教育投入,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進一步完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首次突破2萬億元,佔GDP比例首次超過4%。2016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達3.14萬億元,佔GDP比例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5年累計投入13.5萬億元,超過1952年至2011年60年投入之和,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財政投入最多的5年。」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說。

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兩份文件明確提出,保障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般不低於4%。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我們對今後一段時期繼續保持4%的目標是有信心的,而信心就來自於黨和政府莊嚴的承諾和堅定的決心。」趙建軍說。

從各級教育投入來看,過去5年,教育財政投入一半以上用於義務教育,一半以上用於中西部,一半以上用於教師工資和學生資助。「其中學前教育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幅最快,達到77.3%,從2012年的1504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802億元。」趙建軍說。

數據顯示,2016年義務教育經費佔52.8%,佔比最高;中西部財政性教育經費達1.71萬億元,佔全國地方的59%;教師工資和學生資助佔61%。高中階段保障機制不斷健全,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支出達2923元,21個省份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最低撥款標準。盲、聾、培智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提高到90%以上,特教學生生均公用經費從2012年的2000元左右提高到6000元以上,中央特教專項補助經費從5000萬元提高到4.1億元。

「教育經費支出逐漸呈現出從投資『物』到投資『人』的趨勢。」趙建軍說。

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教育質量顯著提升

「我國高等教育質量顯著提高,正在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說,目前我國高校年度科技論文數量達到全球八分之一,高影響力論文數量同步提升。2012年到2016年,進入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前500名的內地高校從31所增加到98所,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前1%的學科數從279個增加到770個,有學科進入ESI前1%的高校從91所增加到192所。

「隨著高等教育從做大到做強,高等教育的作用地位變了,發展階段變了,環境、格局、坐標變了,類型結構也變了。」吳岩用「四個變了」總結這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在基礎教育領域,基礎教育裝備與信息化建設方面,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25%上升到87%,多媒體教室比例提高到80%,「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參與教師超過1000萬人次,曬課730萬堂,進一步擴大了數字教育資源。

「連續5年,中高職畢業就業率超過90%,年培訓上億人次,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在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周為看來,職業教育已經具備了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支撐。

此外,職業教育領域還出現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品牌:連續10屆全國職業院校畢業大賽,超過5萬名學生參加了總決賽;2015年啟動職業教育活動周以來,大大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美譽度。

教育公平取得新進展,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學前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短板,擴資源、建機制、提質量是今後一段時期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隨著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預計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左右。

在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從2017年起,隨遷子女100%納入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補助範圍。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深入推進,19個熱點大城市「幼升小」就近入學率達99%,小升初就近入學率達97%,調查顯示,群眾滿意度近90%。

高等教育公平取得新進展。「一省一校」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啟動以來,共有14所學校獲得了56億元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使24個中西部省份100所高校獲得了100億元中央財政支持;1012名中西部高校領導在「千名中西部大學校長研修計劃」的支持下赴世界一流大學專題研修。2012年實施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以來,惠及27.4萬名學生。

5年來,全國累計資助各個學段學生4.25億人次,累計資助總額6982億元。2016年資助學生達9126萬人,年均增幅超過2%,資助金額從2012年的1126.0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688.76億元,年均增幅超過10%。

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質增速,優秀教師典型不斷湧現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素質能力持續提高,鄉村教師獲得感不斷增強,高水平教師不斷增多,5年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進入全面提質增速的新階段。」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偉說。

據介紹,5年來,我國教師隊伍素質能力持續提升,教師學歷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小學專科學歷以上教師佔93.7%,初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佔82.5%,高中專任教師具有本科學歷及以上的佔97.9%。中小學教師中,正高級職稱教師近4000人。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達39%,中職提高到29.5%。

高等教育高端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全國高校聘任「長江學者」1681人,引進「千人計劃」專家2675人,占創新類人才同期引進總數的68.6%。教育系統共有1357名專家入選「萬人計劃」,占創新類人才入選總數的63.6%。

「鄉村教師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關心的重點,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黃偉說。

2013年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實施以來,中央財政支持112億元,覆蓋中西部708個連片特困地區縣,惠及130餘萬名鄉村教師,最高人均補助標準達2000元。特崗計劃招聘教師28萬人,為鄉村學校輸送了一大批新鮮血液。積極推進部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5年來有6.3萬名畢業生走上了教師崗位。構建了覆蓋大中小幼職特的國培體系,培訓教師1729萬人次,鄉村教師輪訓了一遍。2015年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以來,實現了對全部鄉村教師的輪訓。

5年間,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教書育人,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湧現出李保國、黃大年等一大批先進教師典型,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

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功能顯著增強,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在劉昌亞看來,隨著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全面提質增效,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2016年高等教育為社會輸送1193萬名畢業生,中職職業教育533.6萬人,成為新增勞動力的主力軍,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3.3年。5年來,共有3400萬名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和3000餘萬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劉昌亞說。

在科技創新方面,5年來,高校牽頭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項目,依託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佔總數近60%。5年來,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科研經費總額超過1791億元。6所高校研究機構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

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教育對外開放程度是一個重要衡量指標。

「教育對外開放作為我國對外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5年來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在培養高層次人才、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新成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李海說。

據介紹,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達54.5萬人,已成為全球最大留學生生源國;來華留學人員44.3萬人,來自全球205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

在中外人文交流方面,截至2016年底,我國與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46個重要國際組織開展教育合作,與4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中外合資辦學機構和項目達2480個。孔子學院覆蓋全球140餘個國家,各類學員210萬人,大幅提升了漢語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此外,2016年7月,《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實施以來,基本實現主要節點省份全覆蓋;實施中國政府獎學金等引領性項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獎學金學生達61%。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9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歐盟發布高等教育發展新日程培養更多高級技能人才
留學非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聯合國兒基會報告顯示僅15國制定兒童早期發展政策
英國駐華大使館舉行開放日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聯合新東方支招擇校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