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世紀時,誰是世界上最大的債主?

18世紀時,誰是世界上最大的債主?

19世紀,阿姆斯特丹的聖尼古拉斯教堂。

文|薛涌

尼德蘭靠借貸給歐洲各國成為18世紀全世界最大的債主,也因此走向衰落。

18世紀歐洲天翻地覆,戰爭不斷。世紀一開始就有西班牙即位戰(1701-1714),世紀中有奧地利即位戰(1740-1748)、七年戰爭(1756-1763),世紀末先有美國的獨立戰爭(1775-1783),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馬上又開始拿破崙戰爭,一直打進19世紀。歐洲大多數列強都捲入了這些大戰。

不過,一般人經常忘記這一列國爭霸的舞台上一個最重要的角色:尼德蘭。當時國際金融市場的中心,就設在尼德蘭的主要都市阿姆斯特丹。這裡不僅資金充足,而且利息甚低。

各國一旦發生戰事,每每財源枯竭,都跑到阿姆斯特丹來借貸。許多國家的債務達到其國家財政歲入的二十多倍,乃至每年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都用來償還債務利息。

從英國擴張為「日不落」帝國到美國的獨立戰爭,沒有阿姆斯特丹則一切免談。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不到阿姆斯特丹借錢而打得起仗的。

尼德蘭為什麼會在世界金融上如此舉足輕重?首先,尼德蘭在17世紀從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下獨立後,崛起為「世界第一個現代經濟體」,不僅工商業發達,農業技術也在歐洲最為領先。

在此基礎上,尼德蘭靠海運能力第一的優勢,在殖民主義擴張中先聲奪人。其東印度公司比當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大得多,主宰了印度、東南亞。在鄭成功之前,荷蘭人佔據了台灣島。

日本的德川政府奉行鎖國政策,唯一打交道的歐洲人就是荷蘭人,乃至後來日本的西學叫「蘭學」。

在非洲,荷蘭人的奴隸貿易也作得熱火朝天。在美洲,紐約州最早叫新尼德蘭,紐約市的前身是新阿姆斯特丹,全為尼德蘭人所建。當今的華爾街,直譯實際是「牆之街」,最初的「牆」就是尼德蘭人對付印地安人的防禦工事。

北美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

尼德蘭不僅人均收入水平為世界第一,而且儲蓄率非常高,達到25%以上。這是一個農民買得起油畫、玩得起股票的國家。

到18世紀,英國等其他列強急起直追,尼德蘭經濟競爭力減弱。不過,尼德蘭一直到19世紀初,人均收入還是世界第一,儲蓄率仍然非常高。

當時歐洲普遍通貨膨脹,尼德蘭的富人不投資,就坐視自己的實際資產縮水。而本國經濟擴張無力,國內投資沒有效益,急需給自己的錢找個去處。於是,因為打仗而債台高築的各國政府乘虛而入,以高於尼德蘭國內貸款的利率吸引尼德蘭人購買自己的債券。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尼德蘭具有世界最完備的金融市場。尼德蘭不僅創立了世界第一個股票市場,而且完善了以年金券為主體的政府債券。

早期歐洲君主也借貸,不過主要盯著幾個大財主,借貸的利息很高,而且期限也往往比較短。債務的利率一高,就限制了借貸的能力。但是,義大利的幾個城市國家及其商人則逐漸發展起新的財政技術,即長期的低息貸款,並把國債作為證券在市場上公開出售交易。這套技術經過尼德蘭所在的低地國家的商業都市,最終在阿姆斯特丹臻於完善。

這種借貸,最初依賴於城市共和國體制。在這種體制中,政府權力受市民社會的限制,從市民那裡借貸不敢不還,信譽較好,進而借貸的風險降低,利率也隨之而減小。

尼德蘭打獨立戰爭時,面對的是當時幾乎壟斷了美洲白銀的歐洲最強的帝國哈布斯堡王朝。戰爭一打就是80年。最後小小的尼德蘭竟靠財政把龐大的對手拖垮,獲得了獨立。

其中的奧秘是,尼德蘭有自己的金融市場可依賴,政府能夠用3%左右的利息大舉借貸。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借貸利率則經常在兩位數,甚至有20%以上,在借錢上拼不過尼德蘭。

不過,尼德蘭獨立後即受到英國、法國等競爭對手的夾擊,戰事不斷,政府債台高築。進入18世紀後,尼德蘭採取避免戰爭的低調政策,政府向金融市場的借貸少了。

這樣一來,金融市場的資金就更需要找出路。漸漸地,尼德蘭的銀行招攬了許多歐洲列強作為主顧,開始為這些國家在金融市場上發售其國債。因為資金供給充足,利率非常低,一般在5%以下。尼德蘭的金融市場由此成為世界霸權角逐的中心。

因為低息借得到錢,各國也就更打得起仗。因為大家不停地打仗,債台高築也照樣如約還錢。大部分政府都知道:你借錢不還,下次就借不到錢,或者利率極高,而戰爭隨時會找到你頭上來。

有些政府雖然暫時因為破產賴賬,但很快又想辦法還錢,重建自己的財政信譽。但是,到了18世紀末拿破崙戰爭打響後,各國則再也支持不住,紛紛破產,無法償還債務。尼德蘭的投資人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到19世紀,世界金融市場的中心先轉移到倫敦,然後到了紐約。

對這段歷史,至今仍眾說紛紜。有人說,尼德蘭大規模的資本輸出使本國經濟的發展缺乏資金,是其衰落之因。

凱恩斯評論說,資本用在國內,即使缺乏效益也有個底線。比如用這些錢修建的基礎設施,總是被本國的經濟利用,不會全部浪費。但投資到國外,一旦損失掉,則什麼都剩不下。

另有些學者則說資本輸出本身只是衰落的表徵,因為國內經濟停滯,吸收不了那麼多資本,只能輸出。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當時各國到尼德蘭借貸,拿了錢就去打仗,而不是用來發展經濟,也沒有用來建立現代金融體系,從長遠看不可能有好的回報。

只有英國和美國是例外。而當時的金融市場,信息不開放。特別是各國政府的財政狀況很不透明,投資人沒有意識到潛在的風險,最終把血本賠了進去。

看歷史已登錄騰訊新聞、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易、搜狐、Zaker、蜻蜓FM、荔枝FM、喜馬拉雅FM、考拉FM各大客戶端,日均閱讀量已達98.5萬次。

且讀且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諾曼底戰役中的英國特種空降兵
三百年闖關東往事
那些驚鴻一瞥的門
是禿頭大叔還是藍眼美男,莎士比亞長啥樣?
孟姜女哭長城,竟是後人栽贓秦始皇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