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學道之有靈驗者,蓋偷心死盡故

古人學道之有靈驗者,蓋偷心死盡故

示正聞禪人

古人學道之有靈驗者,蓋偷心死盡故也。便偷心一毫死不盡,則萬劫無有自成之理。直而論之,死得一分偷心,則是學得一分道;死得偷心五分,則是學得五分道;偷心全無,則全體是道。蓋偷心之障道,猶飛埃游塵之覆鏡光也。今人惟知有道可成,而不知有偷心可盡。或偷心之未盡而欲道之有所成,是猶坐卧於水中求其不濕,天下古今無是理也。

昔永明和尚痛言,「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使會成公案,祖父家珍不得受用也。謂情生想變者,即吾所言偷心之異名也。一切時要教情不生,一切處必欲想不變,會須真箇把生死大事橫於胸中,塞於意下,情方欲生而遭其障,想將擬變而遭其奪矣。

你若不以生死大事切於胸中,看個話頭必於悟證,但一向遏捺它情想之不生不變,是猶元氣既葬而事吐故納新,奚為哉。古人有「參禪無秘訣,只要生死切」,斯言誠貫通三際,學道之大本。苟不以生死無常為己重任,而孜孜欲會禪會道而參究之,是猶使辟穀五事其耕穫,而不知非所務也。

前輩三十年五十年,志益堅,念尤切,行逾加,而莫肯斯須少間者,非師友策發叢林從臾,言說排遣方便誘進而然,蓋其根本只是一個痛念生死之志。願未由果,遂使今生不了,復何時而有自了之理哉?進道之念或自不真切,縱佛祖果有革凡入聖之神異,不翅令阿羅漢之起三毒,雖強而為之決不能悠久者必矣。有人於此必欲會道而學之,而不能照破目前浮幻不實之境緣,時遭其引,起妄念攀緣不息,且妄念既興,雖學道之力如丘山將見,日遭其斫葬無餘矣。

《楞嚴》謂狂心未歇,歇即菩提。何謂狂心?但離卻痛念生死之事,提個所參底話,盡形究竟之,外應有百千超卓世表之所為,皆不能出此狂心之譏耳。少林謂外絕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乃可入道。然入道且置之不問,此心還曾如牆壁也未?如其未然,慾望其道有所入,多見其不自忖矣。參禪盡一生不會,學道盡一生不明,但不輕放舍此以參以學之正念,管取有高超遠到之時。苟或舍其正念,妄以情識穿鑿,以佗言為己解,縱會盡古今,坐斷佛祖,無乃妄陳狂見自取過咎,甚非真實道流之所為也。

聞禪人出紙求做工夫細大,予因無客,信筆不覺葛藤如許,爾如有志,則予亦不為虛設矣。勉之。西天目山幻住老頭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賢法師 的精彩文章:

佛說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善知識者是我師父,善知識者是我眼目
佛說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於善知識教無厭,一切諸義皆現前
佛經關於龍樹菩薩的授記
《善恭敬經》與《佛說正恭敬經》
略論禪宗的師承之道

TAG:明賢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