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捨命救了劉備,如果不死,諸葛亮北伐將多一員虎將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沒地盤,沒人脈,沒名氣,一直到赤壁之戰後,才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地盤,尤其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這位大咖,確定未來的軍事戰略意圖,在法正、黃忠、魏延等人協助下,拿下漢中,達到勢力的頂峰時期。這個時候劉備麾下人才濟濟,其中一人不得不提,此人捨命救了劉備,如果不死,諸葛亮北伐將多一員虎將。
劉備拿下漢中稱王,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再加上關羽坐鎮荊州,完全是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在走,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關羽竟然在襄樊之戰,打出了威震華夏的業績,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聯合夾擊,最終兵敗荊州,落得一個身死他鄉的下場。因為荊州丟失,關羽的死亡,讓劉備憤怒的興兵伐吳,開啟了三國時代最大的一場戰役——夷陵之戰。
在東征伐吳的部隊,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劉備麾下的虎將,傅肜。傅肜是荊州義陽人,跟魏延來自一個地方,生平記載也十分簡短,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在劉備荊州的時候,就投靠了。他在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中任別督,是伐吳大軍的分部指揮之一。《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中說:「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先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劉備夷陵之戰,先勝後敗。劉備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開始恃強冒進,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體作戰指導上,他又不察地利,將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之中;同時在吳軍的頑強抵禦面前,又不知道及時改變作戰部署,而採取了錯誤的無重點處處結營的辦法,終於陷入被動,導致悲慘的失敗。
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近萬之眾。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這個時候傅肜選擇捨命斷後,為保護劉備而死戰吳軍,最後傅肜手下兵士都死盡了,吳國將領令傅肜投降,傅肜罵道:「吳狗!怎麼會有投降的漢將軍!」戰死沙場。
夷陵之戰,讓劉備的荊州軍和武將幾乎傷亡殆盡。劉備一生中所匯聚的最忠誠的生力軍,隨著傅肜的吶喊,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傅肜的忠誠宛如昔日魏延一樣。劉備後來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開始執掌蜀漢天下,南征北戰,尤其是數次北伐,僅僅依賴於70歲高齡的趙雲和魏延,最終以失敗告終。
蜀中無大將成為蜀漢中後期非常尷尬的局面,若是傅肜不死,憑藉夷陵之戰功勞,諸葛亮北伐無異於多了一個魏延。如此一來,諸葛亮北伐武將方面多了一份力量,或許還有希望成功。
※蜀吳夷陵之戰決定國運,為何劉備偏偏不帶上諸葛亮?原因很簡單
※劉備顛沛流離半生,創12勝3平8敗紀錄,為什麼因夷陵慘敗而亡?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不擔心曹魏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諸葛亮遺命安葬定軍山,為什麼要4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便下葬?
※此人是劉備錯失的一位帥才,兄弟是蜀漢大將軍,卻成為孫權的親家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