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要命的醫學偏見,女人一直在吃男性的葯

要命的醫學偏見,女人一直在吃男性的葯



用最短的時間


看最酷的世界





男女有別,在醫學上

這點

應得到更多地重視。因為醫學上的性別偏見可能是致命的。




性別偏見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醫療領域,

有關男女差異的問題長期以來被學界所忽視,女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遭遇著不公。


 


長期以來,醫學界從沒有過多地去關注男女兩性差異的問題。除了與生殖器相關的檢查和治療之外,男女兩性在其他疾病的診療方法上幾乎沒有任何不同,因為醫生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大多數動物研究中,研究對象都是雄性嚙齒類動物,

幾乎所有的臨床試驗都是針對男性的。







隨著對女性獨特生理深入了解後,研究者發現這一錯誤的嚴重性。

有時,對男性很安全的葯對女性卻是危險甚至是致命的。



男女差異在醫學上真正被重視,是以許多女性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心臟病。


 


曾經有一段時間,美國女性心臟病患者瀕臨死亡的病例越來越多,引起了一些學者的關注。





心臟病所致死亡(美國:1900–2014)




為了弄清背後的原因,日本學者奧村康一、水野重理等人飛赴美國,採訪了親身經歷者。



 


住在洛杉磯郊外的夏洛特·伯恩斯坦是一名心臟病患者,由於醫生的誤診險些喪命。


 

一天,夏洛特在開車回家途中,她突然感到胸口劇烈疼痛,在即將失去意識的瞬間,她將車停在了路邊,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


 


經檢查後,發現夏洛特患有心絞痛。而在之前,她曾多次出現過胸悶氣短、胸口疼痛等癥狀,可是每次去醫院檢查的結果都是「心臟沒有異常」。


 


對於血糖及中性脂肪的檢查結果也很好,幾乎可以說「絕對沒有心臟病發作的跡象」。

沒有一個醫生認為她有患心臟病的危險。


 


「這麼多年來,沒有人願意傾聽我的痛苦。

一位醫生甚至給了我很多治療抑鬱症的藥物,認為我在精神方面有問題。


 


心絞痛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冠狀動脈的閉塞。冠狀動脈是與心臟相連的一根很粗的血管,它承擔著為心臟提供營養的任務。




心絞痛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冠狀動脈的閉塞




如果冠狀動脈出現硬化,那麼血管內部的空間就會變得狹窄,導致血液流通不暢,最終引發心絞痛,在這點上男女並沒有差異。


 


可問題在於,導致女性心絞痛的還可能是毛細血管的堵塞。

從解剖學的角度看,女性環繞心臟的血管比男性要小一些。

女性患者很容易毛細血管堵塞,夏洛特的情況就是這樣。




之前的醫生只關注了冠狀動脈的病變,忽視了導致女性心臟病的原因。


 


美國因心臟病而導致死亡的患者中一直是男性占絕大多數,

醫生們也就很自然地認為心臟病屬於一種男性疾病。

相關的研究一般也只是針對男性,很少特別地去關注女性的患者。




所以,

佔據女性患者致病原因五成以上的心肌毛細血管堵塞的問題就長期沒有被關注。





女性患者很容易毛細血管堵塞




為了進行全美範圍內的臨床調查,

夏洛特的主治醫師諾埃爾·馬茲

特別成立了名為「wisestudy」的專門的女性心臟病研究團隊。調查結果顯示:



 


在被胸口疼痛所困擾的女性患者當中,有34%的人是因為心肌中的毛細血管出現了問題。


 


馬茲醫生推測,美國已經有兩三百萬的女性患者死於這類的誤診,現在正被此困擾的人數也應該在10萬左右。


 


一旦年輕女性心臟病發作,她們的死亡率大約是男性患者的兩倍,而每年有15,000多名55歲以下的女性因此喪命。


 


而夏洛特的遭遇絕非個例。2012年4月,38歲的美國婦女阿姬·蘭德心臟病發作時,卻被診斷為胃酸過多。


 


對於這些被誤診險些喪命的案例,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

在醫療領域,女人們一直被當作男人來治療。


 


以男性為中心進行的臨床研究,忽視了男女兩性在心臟病治病原因上的差異,最終導致很多女性患者死於誤診。


 


除了心臟病,男女兩性的差異還體現在藥物的副作用上。





 


阿司匹林。

在男性和女性身上表現出不同的預防效果。阿司匹林對女性心臟的保護作用不及男性,而在預防中風方面,阿司匹林對女性的保護效果要優於男性。


 


安眠藥。

由於生理條件和社會角色不同,失眠患者中,女性要比男性多出一倍。但是,女性對唑吡坦類安眠藥的體內清除速度明顯慢於男性,因而藥物維持作用的時間更長。




在201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建議,將女性該葯的起始用量減半,從而降低不良反應風險。


 


麻醉藥。

一項臨床醫學統計顯示,女性在手術進行過程中從麻醉狀態中醒過來的人數是男性的 3 倍。這可能是由於某些麻醉藥在女性血液中的衰退速度更快。




2014年,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新葯辦公室副主任桑德拉·奎韋德在 FDA 官方博客中表示,

藥物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差異應當引起重視。


 


導致藥物療效存在性別差異的原因很複雜,包含了從性激素、器官生理到心理和社會文化因素等諸多方面。


 


與男性相比,女性有荷爾蒙周期,器官更小,身體脂肪比例更高——科學家認為這些因素都對藥物在我們體內發揮作用產生影響。


 


我們在基因表達方面也存在基本差異,進而導致了兩性在藥物代謝方面的差異。


 



男女基因的差異




然而,這一意識的形成,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歐洲,患心血管病的女性指定的劑量服藥,產生了更多不良反應,

由於藥物劑量問題讓很多心血管高危女性處於無保護的真空地帶。


 


1989年,美國的一位39歲的女性在就餐時突然出現心律不齊的癥狀,並很快喪失了意識。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她患有嚴重的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如果置之不理就會有生命危險。


 


導致患病的原因是這位女士長期以來一直服用特非那丁的抗過敏藥物。在此以前人們只知道過量服用這種藥物會導致心律不齊,而這位女士按照正常的劑量在服用卻導致了病發。


 


後來的研究結果表明,

既定的劑量只是對於男性而言沒有問題,對於女性來說卻非常危險。


 


此前,醫學界一直認為藥物的作用並沒有男女差異,所以才導致了前面這位女性的病例,後來特非那丁也被下令禁止出售。







最初,不用女性作為研究檢測對象,不是由於醫學上對女性的歧視,而是為了避免婦女和發育中的胎兒受到傷害。


 


197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總局發表了一項指導方針,要求在藥品初級階段的臨床試驗中,「禁止有可能懷孕的女性參加」。

而「有可能懷孕的女性」實際上差不多涵蓋了絕大多數女性。


 


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因臨床試驗而造成的藥物副作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藥物對於孕婦的危害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同時,男性的的體征較女性更加平穩,他們不會受長期荷爾蒙擾亂的影響。這樣使得研究的不可控因素減少。


 


當時的人們也普遍認為男女兩性之間的差別很微小,對男性進行研究得到的安全有效的數據也同樣適用於女性。


 


可悲劇卻屢屢發生,因藥物副作用而導致女性患病甚至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使得人們開始關注男女用藥的差異性。





性別研究女性健康協會




1990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成立女性健康研究辦公室,專門進行女性健康的相關研究。科學家們逐漸達成了一個共識——

將女性排除在臨床研究之外,是女性,也是科學的損失。


 


3年後,美國政府通過復興法案要求:一切與女性相關的疾病都必須進行男女雙方面的臨床研究與實驗。


 


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關注性別差異對於科學進展與臨床實踐的重要意義。


 


充分考慮男女兩性在疾病的發病頻率、癥狀等方面的差異,採取有針對性地治療措施,才是對患者生命與健康的負責。


 


在醫學上,女性不只是擁有女性生殖器官的男性,她們擁有自己獨特的生理結構,正如小孩也不是大人的縮小版一樣。


 


生病時,你的性別很重要。



參考文獻:


[1] J. Tamargo, G. Rosano,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cardiovascular drug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2017) 0, 1-7.


[2]奧村康一,水野重理,高間大介. 男與女[M].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

 


[3]瑪麗安娜·J·萊蓋托;茹岩岩譯.夏娃的肋骨: 中信出版社,2003-9


[4]張思思. 藥物副作用男女有別[J]. 人人健康, 2014(12).


[5]李有觀. 男女健康的性別差異[J]. 科學大觀園, 2013(9).


[6]劉國信. 健康機制:男女為何有別[J]. 藥物與人, 2000(6).


[6]實驗動物也要「性別平等」.果殼網




編輯丨胡玉蘭


關注網易噠噠 聚焦科普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 的精彩文章:

說髒話避免了人類的相互殘殺
蓋被子治感冒的中國人,你一直捂錯了!
節約用水這件事,騙了你多少年
周一是一場措不及防的全面潰敗
再窮不能窮內褲!

TAG:噠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