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官二代」因變法被慈禧殺害,有機會逃命卻放棄,說一句話百年傳頌

「官二代」因變法被慈禧殺害,有機會逃命卻放棄,說一句話百年傳頌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在北京菜市口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光緒帝推進、康有為充當智囊的「戊戌變法」,因為非常魯莽草率,缺乏與朝臣的溝通協同,尤其是搞出個「圍園殺後」的計劃,最終遭到慈禧太后的反撲。

「六君子」雖然同時被殺,但各有各的情況,其中死得最慷慨悲壯,非「官二代」譚嗣同莫屬。

「戊戌六君子」畫像。

譚嗣同是標準的「官二代」,戊戌政變時其父譚繼洵任湖北巡撫並代理湖廣總督。譚繼洵有理政才能,官聲也不錯,但政治上比較頑固,沒有革新傾向。

按照傳統的方式,靠老爹鋪路,譚嗣同參加科舉,很容易走上升官發財的康庄大道。但就在這樣一個保守家庭,譚嗣同卻選擇了「旁門左道」,一心要變法維新。

譚嗣同視野比較寬闊,少年時除了閱讀儒家典籍,還行走四方結交名士,對西方科學、政治也有涉獵。甲午戰爭後,他對清朝政治腐敗、積貧積弱的局面有清醒認識,開始探尋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計。

譚嗣同像。

恰好,1895年之後,康有為、梁啟超、唐才常等維新派走上歷史前台,譚嗣同因與他們心志相投而匯流。1897年起,譚嗣同在湖南辦時務學堂、南學會、《湘報》,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

說起來,譚嗣同是維新派中思想最為激進的人,他所提倡的不僅是變法,甚至有革命排滿的思想。他在時務學堂曾散發《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具有革命意識的書籍。

儘管如此,譚繼洵並沒有出面阻止自己的兒子「胡鬧」。是默許,還是懶得管,不得而知。

譚嗣同非常傾慕康有為。

無論是譚嗣同還是康有為,都缺乏政治經驗,維新運動終於超出了慈禧太后的承受底線而遭重挫,鬧出個「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的慘劇。

戊戌政變時,日本使館主動找到譚嗣同,表示願意提供保護,但他毅然回絕,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書法。

據看守「六君子」的獄卒劉一鳴回憶,被捕後,「譚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問何為,笑曰,作詩耳。」他獄中所作「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已成千古名句(也有學者認為這兩句是康有為等人事後偽造)。

譚嗣同變法強國的出發點很單純,意志也很堅定,這是他比康有為更顯高貴之處。

兒子因罪被殺,老父必然受牽連。譚繼洵被免職後,為兒子寫了一副輓聯: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17年亂世里的民生:乞討婦孺讓人心酸
維新派鄙視鏈:「戊戌六君子」互相看不起,多人反感康有為
原版的雷峰塔非常殘破,倒塌前已400年沒有維修
雷峰塔:清末民初百姓盜挖塔磚辟邪,現在遊客投幣祈福
慈禧太后與女富豪周瑩到底什麼關係?一件寶物訴說兩人故事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