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異常,通常不易想到的治療方法
願關注我們的人都能找到
屬於自己的皮球
小編導讀
大便異常包括便秘、泄瀉,還包括便秘與泄瀉交替,如何進行有效地治療雖然不是難事,但也並非易事。如何不用瀉藥治療便秘、不用澀葯治療泄瀉?本文作者將給你答案!
下面要講的就是大便異常的調治。為什麼我不單獨的說便秘、泄瀉怎麼治?因為這樣分的話有一些就分不進來了,所以我用大便異常,大便異常包括便秘、泄瀉,還包括便秘與泄瀉交替出現。
大便從中醫角度來講,與之相關的臟腑可以說很多。脾胃與大便的關係最密切,然後是大腸、小腸以及腎,還有肝的疏泄都參與大便的排泄。那麼遇到大便異常病人的時候,應該怎麼樣來思維呢?
首先來看腹瀉。
用藥物治療,尤其是對頑固性腹瀉用什麼方子呢?一個是烏梅丸,烏梅丸是一個寒熱補瀉並用的方子,一般來講泄瀉有外邪的存在,也有脾胃虛弱一面的存在,所以說要祛邪,也要健脾。又有寒又有熱,寒熱錯雜,虛實錯雜,那麼烏梅丸就是最好的選擇。
烏梅丸這張方子大多數人都能夠認可,膈下逐瘀湯這個方子就未必熟悉了,但是療效確實是很好的。膈下逐瘀湯是王清任的一個方子,其組成有桃仁、丹皮、赤芍、烏葯、元胡、甘草、當歸、川芎、五靈脂、紅花、枳殼、香附這麼幾味葯,這個方子是治療頑固性腹瀉一張非常有效的方子。我在臨床上上曾經用於直腸癌術後頑固性腹瀉有效,而且還比較迅速。所以說這張方子可以作為一個基本的用方。當然如果一個病人的腹瀉伴有膿血便的時候尤其是慢性腸炎、結腸炎的病人,烏梅丸還是一個比較好方子,在臨床上也可以把這兩個方子合起來化裁使用,另外還可以在方子裡面加上仙鶴草、桔梗這些既能夠清熱解毒、又能夠澀腸止瀉的藥物。
一般來講,泄瀉我不採用收澀的葯。因為收澀葯不是治本的,臨床上如果特別嚴重的可以使用,盡量調理就可以了。
另外,還有外用法。像敷肚臍,用吳茱萸、丁香研粉水調敷肚臍也有一定的作用。
下面我就說便秘。
一般說便秘沒有什麼不好治的,大黃、芒硝這些瀉藥一用,玄參、麥冬、生地這麼一用,便秘一般都有效。但是長期的便秘要是用這個來治療的話,用藥的時候管事,停完葯比原來還重。所以,我在臨床上治療便秘的時候很少使用大黃、芒硝這類的瀉藥,只有那些需要急用的才用,一般情況下不用。
習慣性便秘,老年人及年輕女性尤其多見,我常用的方子是什麼?一是芍藥甘草湯。訪方我應用多年,確實好用,關鍵在劑量,芍藥一般用20~40克,甘草用10~20克。如果嚴重的可以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點阿膠,養血潤腸通便,而且芍藥本身有理氣的作用,所以說以潤腸、以補為主,對便秘療效很好。這個方子有一個特點,用藥以後一般6小時左右就開始出現大便,腹不痛,大便還不稀,一般吃六七副以後,停葯後大便還不幹,這就是它的優點。一般來講1個月吃上六七副就能保持大便正常。如果說支持不了這麼長時間,那你可以縮短用藥的間隔,總而言之這個方子是比較溫和、不傷人的一個通便方。這裡面甘草一味葯通便也很好,這個在《本草綱目》裡面也有記載的。二是我自己總結出來以養血活血理氣為主的方子(當歸、白芍、桃仁、紅花、枳殼、桔梗)。大便干不容易下來,實際上是血虛腸燥多見,所以說要以當歸、白芍養血為主,然後加上桃仁的潤腸,紅花、枳殼、桔梗理氣活血,這樣大便也能夠保持通暢,這裡面的竅門在哪兒?就是當歸、白芍的劑量,一般都要用在30~60克這樣一個劑量範圍內,桃仁可以用10~15克,其他的都是常用量,這個方子的療效也是很好的。便秘痊癒停葯以後,還能維持較長時間的效果。
剛才我談到了大黃、芒硝,對於便秘我一般不用它,實在嚴重的臨時用一用可以,但是一般情況下盡量少用,這樣病情才容易被調過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大黃。這是一個很好的葯,它對於腹瀉和便秘都有效,尤其對急性的,無論是腹瀉還是便秘都有效,關鍵在用法上。如果想用它治療便秘,大便不通,一般煎煮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吃完以後大便就下來了,這是通便。如果說是一個急性泄瀉用大黃的時候煎煮時間不要低於30分鐘,這樣的話它就能夠止瀉。所以,大黃煎服法上一定要注意。
下面我再談一下便秘腹瀉交替。
在結核病、糖尿病腸病、神經功能紊亂的病人,經常出現大便的腹瀉和便秘交替,便秘時1周甚至更長時間大便不下來,腹瀉到提不起褲子來。
對這種病變我也有自己的一個經驗方,起名理亂復元湯,這個方子由吳茱萸、知母、枳實、白朮、石菖蒲組成,如果病人有腹痛、腹脹還可以加木香,這個藥物的劑量一般不需要太大,每葯6~10克的劑量就可以了。這個方子很小,但療效很好。
推薦書目
賈海忠中醫體悟·父子親傳實錄
本書是根據作者給兒子講授從事中醫的體會、感悟、經驗整理出來的。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賈海忠中醫體悟·父子親傳實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賈海忠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無邊綠翠盡葯染,一馬飛歌醉杏林
※精子過多也能導致不育?男性這樣吃,遠離不育症
※其實古人已經破解了人蔘的奧妙,這樣用參就對啦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