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儒學與墨學的淵源以及墨子思想對「善國」和中華善文化的影響

從儒學與墨學的淵源以及墨子思想對「善國」和中華善文化的影響

從儒學與墨學的淵源以及墨子思想對「善國」和中華善文化的影響可以看出,滕州同時也是和諧文化的發源地。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和平發展的歷史時期,在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理念的指引下,善政、善治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漢族,東周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後來,墨子的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的學說思想共包括以下幾點:

1、兼愛非攻。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

2、天志明鬼。宣揚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點。墨子認為天之有志——兼愛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天之愛民之厚",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墨子不僅堅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認為它們對於人間君主或貴族會賞善罰暴。墨子宗教哲學中的天賦人權與制約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學中的一大亮點。

3、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即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賢看得很重,以為是政事之本。他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對於賢者則不拘出身,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4、節用節葬。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綜觀古今中外,無論是儒、釋、道,還是孔、墨、孟、荀諸子還是其他西方宗教,雖然形式各異,教義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美好的追求,這就是「向善」。幾千年來,「善」一直是中華民族和全人類最美好的追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滕文公等,這些中華民族的先哲聖賢們用他們的智慧和行為為中華文化留下了美好的善和愛。正是這種大愛與至善,才使得中華文化成為最具有包容性的民族文化。

墨子思想集中反映了社會大眾的理想和追求,在先秦百家爭鳴時期理所當然會成為顯學,但這種平民思想在封建時代決不會被王侯將相所採納,這也是墨學在漢代以後日漸式微的原因。但,在今天這樣一個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時代,墨學將會迎來兩千多年以後的再次復興,其歷史和現實意義自不待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人無妙計 的精彩文章:

TAG:山人無妙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