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鷓鴣斑與油滴釉,你還傻傻分不清?

鷓鴣斑與油滴釉,你還傻傻分不清?

建盞根據釉色被分為了兔毫盞、油滴盞、鷓鴣斑盞,曜變盞等,有人說油滴盞與鷓鴣斑盞是同一種,只是不同的叫法罷了;也有人說油滴盞與鷓鴣斑盞有本質的區別。鷓鴣斑與油滴釉,你是否和小編一樣傻傻分不清呢?那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的內容。

油滴鷓鴣斑盞【編號:52028】

有網友說:鷓鴣盞和油滴盞並不是同一個東西。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誤區呢?由於鷓鴣盞燒成品的極少。現今絕大部份仿者由於沒有見過真品,也沒有認真研究過日本藏品,在仿製時也多以北方「油滴」釉為標本,誤將「鷓鴣斑」說成了「油滴」。

也有專家說:「油滴」釉與「鷓鴣斑」是有區別的。

「油滴」釉面上結晶斑基本呈圓形,仔細觀察圓斑中心可以看到一個不同顏色的圓心;而「鷓鴣斑」上的結晶斑呈現不規則形,觀察不到圓心,在晶斑內部有魚鱗狀條紋或細絲狀條紋。此外,「鷓鴣斑」釉在盞的口沿部位有明顯脫口,下部呈垂釉現象;而「油滴」釉就沒有這種現象,口不脫,底不垂。

油滴釉

滿天星鼓腰藍油滴盞【編號:51477】

「油滴」一詞至遲在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就已出現在日本的文獻中。成書於日本應永年間(1394-1472年)的《禪林小歌》中載:「胡茲盤以建盞居多,有油滴、曜變、......天目。」「油滴」一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尚未發現。此種稱呼目前陶瓷界尚有較大爭議,有的學者認為,「油滴」是宋代文獻中所指的「鷓鴣斑」。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布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徑一般為三、四毫米,最大者達一厘米;小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繚亂。油滴也是一種結晶釉,燒成難度較大,成品率低,傳世或出土很少。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收藏的一件南宋油滴天目碗被視為國寶級文物。90號窯址堆積層中也出土一件油滴碗,該碗口徑12厘米,底徑3.6厘米,高4.6厘米。在日本文獻記載中,「油滴」是僅限於「曜變」的名貴瓷品。在現代收藏界,「油滴」也是建盞中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鷓鴣斑」

鷓鴣斑喇叭盞【編號:52071】

「鷓鴣斑」一詞在宋代文獻中常有出現,如陶谷《清異錄》中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方輿勝朗》載:「兔毫盞,出甌寧之水吉。黃魯直詩曰:『建安瓷碗鷓鴣斑。』」僧惠洪詩中也寫道:「點茶三味須饒汝,鷓鴣斑中吸春露。」陳蹇叔也在詩文中贊道:「鷓鴣王冕運輸宇,兔毫甌心雪作泓。」可見,宋代建窯不僅生產鷓鴣斑,而且也充分得到了文亞士們的首肯。但怎樣的建窯黑釉問你才能稱得上「鷓鴣斑」呢?目前陶瓷界爭議很大。有的學者認為,「油滴」就是「鷓鴣斑」;也有的學者認為,1992年5月至6月間,在水吉池中村原瓷廠內掘出土的,以往研究者稱為「珍珠斑」的釉面品類就是「鷓鴣斑」;還有的學者將「珍珠斑」列入「正點鷓鴣斑」,而將油滴列入「類鷓鴣斑油滴」,曜變則命名為「類鷓鴣斑曜變」。也有的學者認為,「鷓鴣斑」是江西吉州和窯的風格,《清異錄》記載的「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應為永和之誤。」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據有關專家研究,鷓鴣斑的羽毛通體有二大主要紋理,其背部為紫赤相間的條紋,而胸部則為「白點正圓如珠」,因此,建窯出土的「珍珠斑」應是宋代文獻中的「鷓鴣斑」。此類斑紋比「油滴釉」更富有立體感。筆者贊同這種觀點。目前,尚未發現有完整器傳世或出土。鷓鴣鳥為閩北山區常見的鳥類,其胸部「白點正圓如珠」則因為雄性鷓鴣鳥,而雌性鷓鴣鳥的羽紋則是黑白(灰或淺黃)相間的條紋。目前,日本尚未發現有此類傳世品,故其文獻中末見此類名稱也就不足為怪了。

對於油滴釉和鷓鴣斑,小編相信每個喜歡建盞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想要了解更多與建盞相關的資訊,關注古盞堂,更多精彩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美食不如美盞,中秋首選套裝推薦
金磚國禮燒制者,再掀建盞熱潮
中秋聚會,怎可少了這套品茗杯
柴燒龍窯竟然還有那麼多民俗文化
品茗杯—閑置可惜,常用光榮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