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象是怎樣從中國消失的|真問真答

大象是怎樣從中國消失的|真問真答


大象在中國並未完全消失。今天的雲南西部及西南部,仍有極少數野生象群活動。





雲南野生象群




但大象在中國的分布和數量,的確大規模縮減過。




中原地區也曾存在過野生大象。



據歷史文獻記載,在距今三千多年前,「

象文化

」是古代殷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商人不僅自己捕獵大象,其周邊屬國也把大象作為貢品進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河南省的「

殷墟考古

」出土了大量象牙、象骨等文物,進一步佐證了歷史記載,說明野生亞洲象也曾活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






▍安陽殷墟的象牙杯



除了製作「

象文化

」工藝品外,商人還掌握了訓象技術,頻繁將大象應用於戰爭。這一傳統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有反應。另據《呂氏春秋》記載,商紂王末期的遠征中,商朝軍隊攜戰象大舉進攻「

東夷

」(商周時期居住在黃河與淮河之間的一個民族)。周武王就是趁著這個機會進軍殷都,滅亡了商朝。




西周建國初期,其宮廷文化保留了許多殷商「

象文化

」的影子。在許多盛大的軍事活動中,武士們不但要表演「

象舞

」,還要演奏「

象樂

」。




但是,自周懿王以後,西周的象文化開始逐漸衰落,再未出土過和大象有關的工藝品。




▍西周象首耳獸面紋銅罍




周朝「

象文化

」之所以消失,很可能跟大象數量的減少有關。例如,《孟子》認為,是周公把虎、豹、犀、象等猛獸都趕出了周國境內。雖然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對西周的描述可能帶有誇張的想像,但那時的北方人確實已經對大象非常陌生了。《韓非子》就指出:(戰國時期的)北方人很少看到活著的大象。當他們得到死象的屍骨後,就按照圖畫想像大象活著時的樣貌。所以人們習慣把所有想像中的東西,都稱之為「

」。



大象從黃河流域絕跡後,在江淮流域仍有不少分布。春秋戰國時期,江淮流域的楚、吳、越等幾個國家都盛產大象。他們不但把象牙當成珍貴的土產,還像商代人一樣訓練大象作戰。春秋末期,吳楚爭雄,楚軍就曾使用戰象來恐嚇吳軍。




漢代以後,大象在江淮地區的數量開始急劇縮水,只在雲貴、嶺南等更偏南方的地區還有大量分布。漢代的西南和嶺南各蕃國常把大象、象牙作為土產向中原朝廷進貢。東漢成書的《說文解字》也認為大象是「

南越之大獸

」。這些都反映出漢朝境內大象數量的稀少。




不過,從三國到南宋,在嶺南以北淮河以南的廣大區域中,野生大象並沒有徹底絕跡。我們今人熟知的「

曹沖稱象

」的典故,故事中的大象就是從孫吳政權進貢而來。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戰象




在南北朝時期,史籍中不時出現有關野生大象的記錄。梁元帝時,吳郡、淮南還有數百頭大象,常侵入人類居住區破壞房屋。




到唐代時,帝國勢力延展至中亞,中國人有幸見到了印度、阿拉伯等地的外國大象。唐人拿它們和本國大象做對比,認為印度、阿拉伯的大象多是白色的,而楚、越地區的大象多是青黑色的。這個對比說明,唐代的楚越地區仍有大象分布。




哪怕是到了宋代,五嶺以北有關大象的記載還是史不絕書。建炎三年(公元 962 年),有野生大象闖入黃陂縣(今武漢黃陂區),平時藏匿在樹林里,靠偷吃農民的莊稼為生。之後大象流竄作案,先後跑到安、復、襄、唐等州偷吃民田。直到第二年十二月,才在南陽縣(今河南省南陽縣)被衙役逮住。乾德五年(公元 967 年),甚至有大象溜到了開封附近。




▍現代亞洲象破壞莊稼




然而,北宋之後,江淮地區的大象徹底絕跡,史籍中再未出現相關記載。




南宋時期,野生大象雖然退出了江淮,但在嶺南以北的福建,其種群仍很繁盛。




福建地區盛產大象,這在北宋就有記載。當時福建西南部的漳州漳浦縣連接潮陽,向來有許多野生大象。這些大象往往十幾隻結成一群,過著遠離人類的野生生活,不會主動與人類發生衝突。只是偶爾有一些性格孤僻的獨身大象,可能主動襲擊人類。



可是,到了南宋,人象矛盾逐漸尖銳起來。漳州境內的部分民眾,莊稼經常被大象啃食踐踏。農民本來有能力用弓矢射殺大象,怎奈朝廷常常派人索要象牙,官吏趁機害民,以至於民眾苦於官吏的迫害,反倒不敢射殺大象了。宋朝官方的做法,或許可以看作是另一種形勢的環保主義。




直至南宋末年,史料中還能看到把大象當作福建特產的記載。這意味著,大象從嶺南以北消失,恐怕要算到元代以後了。





▍泰國軍隊表演古老大象兵長矛對刺




在元明清三代,中國的大象主要產自嶺南地區。公元 1653 年,南明李定國部在廣東肇慶進攻清軍,就曾使用過大象。清代康熙年間,平西王吳三桂起兵造反,派軍隊進入湖南地區,也曾從嶺南帶來四十五頭大象。




▍電視劇《還珠格格 3》中的緬軍戰象




大象從嶺南絕跡的具體時間已不可知,但大約發生在二十世紀是沒有疑問的。因為直至清末時期,仍有人在廣西地區目睹過大象的身影。依據簡單的邏輯推斷,在人類的人口沒有大幅度增長的前提下,大象在嶺南地區的生存環境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本文參考:


徐六符,《我國古代大象的蹤跡》,《福建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3 年第 4 期。









▼ 

點擊

閱讀原文

,向大象公會提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西瓜為什麼中間最甜 | 混亂博物館
大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特務組織|大象公會
50萬聘禮和她的荒誕婚禮|故事 FM
為什麼高級巧克力普遍產自瑞士和比利時|大象公會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