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不願意給老百姓免費醫療?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李玲這個人,大家也許並不太熟悉。但是我要說,2003年「非典」那一年,她是第一個反對醫療 市場化,倡導公益性的學者,因為她,保全了我們基層衛生院醫療的網底,或許大家 就會有所印象。
李玲是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擔任國務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評估專家組成員,是國內最早提出政府主導公共衛生醫療的學者之一。
她除了一些驚人的舉動之外,還有許多驚人之言。
比如,她曾面對記者的提問慷慨陳言:
「我們的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他們享受的是免費醫療,因為他們公費醫療體系,到司局級以上基本上是全免費的,恰恰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不願意給老百姓免費醫療,也就是說他們在享受著免費醫療,不給老百姓免費醫療。當然,這個人群是一個比較少的人群,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不僅僅是打破醫療特權的問題,我覺得還是他們執政理念的問題。」
再比如她在某智庫會議中坦言:
「現在全世界都病了,治療世界病需要中醫的方法,中醫背後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全面系統綜合。應該綜合配合,傳播養生文化與健康生活方式。除了2009年醫改方案所設計的,在中央台開設健康頻道,現在,為什麼不在微信開設健康教育的公共平台?
李玲認為,中國一系列改革包括醫療改革最大的希望,在於大一統的社會制度+互聯網+中國文化,如果能對三者集成創新,將帶來最大的制度創新。包含醫改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未來改革的重要抓手。
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例,她認為,戶籍制度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背後所涉及的醫療、教育、養老等保障制度。未來隨著改革,統籌層面越來越高,全國都一樣了,戶籍又有什麼關係?一旦這樣,中國社會人心得以凝聚,道德理想得以重建。
在李玲看來,中國趕上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十年前,當小布希將目標對準中國的時候,一場911,給中國解套。奧巴馬第二屆執政時宣布重回亞洲,又將所有目標對準中國,結果來場烏克蘭危機,再次給中國解套。」
其實在機遇面前,最大的風險並不是在於國外,而在於中國頑固的習慣勢力。
「凡是西方的都是對的,凡是市場的都是對的,已經變成新『兩個凡是』了。」
如果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需要一場市場的啟蒙,現在則需要另一場新的啟蒙。
過去是社會主義救了中國,今天,是中國要怎麼去救社會主義 』。
在一次省部級幹部醫改座談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表示要將縣級公立醫院的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個。但是,在李玲看來,不論是安徽的基礎醫療機構改革還是三明的縣級以上大醫院改革,試點成功的關鍵都在於,改革的主導者應為地方政府,而不應是醫院。
李玲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天下可以有免費的醫療。
醫療對於我們一般來說,它是准公共產品。
我們可以看到有免費的產品,就是公共品。
比如我們每個中國人享受的國防,它就是免費的,當然免費並不是說沒有成本,其實我們是交了費的,國家組織起來給每個中國人提供安全。其實醫療也是類似於這樣的概念,醫療的風險很大,個人沒有辦法來抵禦,所以現代國家都建立醫療衛生制度,其實就是靠國家的力量組織起來,來抵禦風險,給老百姓提供醫療安全的保障。
所以,我覺得可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概念不能廣而言之。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市場上交換的,也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是像午餐那麼簡單的產品。
你想如果家庭裡面都是交換,還有夫妻關係嗎?還有子女和父母的關係嗎?撫養你的孩子,不光是免費的,還是貼錢的。都用「天下沒有免費午餐」來套所有的產品和關係,可能也不是很合適。
實際上,在1949年到80年代,我們是建立了免費醫療體系的,在國際上備受稱讚的所謂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制度。
我們當時國家幹部,就是現在的公務員是免費醫療,企業和事業單位的職工,他們是勞保醫療,農民是合作醫療。
當時中國用不到世界上1%的醫療資源解決了近四分之一人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推崇為世界的典範,在全球推廣的。
這個制度難以持續的根源還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轉移了,也就是80年代我們改革開放以後,當時我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包括我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都變成經濟發展的配套。
所以,我們也簡單的把經濟發展的一些原理或者一些規律把它套用到我們醫療衛生制度上面,所以也造成了很多的問題。
這是值得我們每位醫改官員深思和警惕的。
※花費萬元沒治好的病,艾灸5個月痊癒
※揭秘千古中醫謎團,中醫之「神」!
※脾虛,比腎虛更可怕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