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藉助天時,天人相應,配合藥性,治病立竿見影
前言
上篇介紹了天人太極如何相應,以及太極圖指導具體疾病的治療思路。《潘毅:四季晨昏方位不同,同一種病的治法理應不同(收藏貼)》(點擊可直接查看)。
中篇介紹了天物太極如何相應,以及氣機升降圓運動如何轉起來。《潘毅:心腎相交、水火相濟,脾胃、肝肺升降,圓運動應該這樣理解》(點擊可直接查看)。
本篇主要介紹天人太極相應如何落實到順時服藥、太極圖解傷寒論以及周易卦象講解陽虛陽浮證等內容。這與上兩講有很大關聯,記得複習,理解才會更清楚。
我們來看視頻
聽課筆記
一、順時服藥,借藥物所含時象
1. 順時
《古今醫統大全》:『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冬周密。』什麼意思?春天陽氣上升,吐法最好是春天用,因為吐法需要上涌。夏天用汗法,因為夏天陽氣在體表容易發散。秋天自然界的氣降,宜用下法。冬周密則宜補腎。但是這個操作性不強,明明應該用吐法的,難道你讓患者春天再來?怎麼辦,我們可以做一個格局轉換。
太極時空格局圖
春天跟早上同格局,夏天跟中午同格局,那它改成了:吐法上午用,效果最好。汗法中午用效果最好,下法秋天用或者傍晚用,效果最好。然後補腎,晚上用。
下面這段包容性更廣。《侶山堂類辯》:『春宜用升,夏宜用浮,秋時宜降,冬時宜沉。』春宜用升,就是早上用升,比如補中益氣湯,柴胡疏肝散,肯定早上用效果最好。
夏宜用浮,這個浮包括兩個:一個治療外感表證,一個是皮膚病。解表葯中午用。皮膚病的葯氣在表,也是中午用比較好。但是現在治療皮膚病,很少醫生交代中午用藥。比如很多人用蟬蛻、蛇蛻,這些葯明明走體表的,醫生也希望走體表,那最好中午用。
秋時宜降,比如胃氣上逆、肺氣上逆、腎不納氣、大便不通,治療這類證的方都宜下午用。還有蘇子降氣湯,旋覆代赭湯,那幾個承氣湯……下午效果最好。
冬時宜沉就是晚上宜沉。
2. 藥物的時象
順時服藥除了順著時間來,還可以藉助藥物所含的時象來。比如柴胡為什麼疏肝,為什麼升舉陽氣?柴胡多半是春天的,從冬到春,所以有春的特徵:升發、舒展、調達,都很好理解,少陽之位。
比如我治過一個病人,他腰酸有一年多了,找過不同醫生診治效果都不理想。問診之後發現他寒熱不分明。若熱分明,腎陰虛;寒分明,腎陽虛。寒熱不分明,不是腎氣虛,就是腎精虛。那可以用金匱腎氣丸,但我看前面醫生開的也是金匱腎氣丸,卻無效。我多問了一句:什麼時候加重?他說快到天亮的時候最重。根據這個我分析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濕,為什麼濕會重?因為濕性重濁、趨下,白天人站起來,這個趨下往下肢走。但晚上人睡覺時,濕性趨下是往腰走,寒濕腰痛很多是下半夜加重。第二種,早上是陽氣升的時候,那就是腎氣不夠,到了該升的時候升不上去。於是我就只在原來方的基礎上加了兩味葯,一個是柴胡,一個是葛根,並要求他早起熬藥喝。
本來柴胡跟腰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但柴胡是少陽之象,在少陽(早上)那個時段升不上去(所以要藉助柴胡升之力)。還有若我們把上圖變成任督二脈,左邊是督脈,上升;右邊是任脈,下降。腰酸也可以說是督脈問題,督脈腰上的這個位置跟早上、春天、東方同一個格局,跟少陽同一個格局。所以柴胡即便不走督脈,也可以借用同格局的東西。
另外一味葯,葛根。葛根升兩個地方:一個是太陽,一個是陽明。太陽經是經過腎的(西醫人體解剖結構的腎),腎俞就在膀胱經,葛根升太陽。下周他來複診,說只吃了一劑翻渣(中藥煮第二次時的藥水)就搞定了。後來我再問他有沒有複發,他說沒有。就是這一點點的差別,分析跟時間、跟升不動有關,加了升的葯,在早上服用,效果就不一樣了。
而且這個案例可以重複。記得我在我們學校第一次開這個課的時候,有一個學生是佛山順德某個區醫院的中醫科主任。聽說我開這個課,他就把整個科室拉過來聽課,這個科室的人聽完之後,回去照著這個思路開方,有效,等於說經得起重複。
3. 《傷寒論》對順時、藥性的應用
十二時辰經絡臟腑太極圖
接下來分享一下《傷寒論》。劉力紅《思考中醫》那本書用的就是這個。他每一章前面就是一句話:『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全部是傷寒論原文。我們今天沒時間把六經病講完,講前兩句。
先看『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太陽傷寒證,麻黃湯,太陽中風證,桂枝湯。不管桂枝湯還是麻黃湯,都是辛溫解表類(的方劑),說明它們治療的表證是偏風偏寒。『從巳至未上』,從巳時、午時、未時,從早上9點到下午3點,這個時段治療太陽病效果最明顯。還是剛才那個思路,表證在中午,尤其是表寒,中午陽氣在體表,此時人體在表之熱就可對抗表寒,發汗容易而散出寒邪。
再看『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這是小柴胡湯證。少陽病的本質是什麼?樞機不利,氣與液的運轉有問題。從寅至辰上,寅、卯、辰,這三個時辰剛好就是少陽所管的時段。我們利用自然界跟人體少陽最旺的時候,用小柴胡湯,藉助天時,天人相應,加上藥性,三個元素一起來治療樞機不利。
聽課筆記
二、太極-四象-八卦釋藏象
1. 陰陽的位置與量
《靈樞陰陽系日月》云:『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陰(陽)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它們落在圖中相應的位置。我們看圍繞大太極圖周圍四個小一點的太極圖。它們還是相當於地球,表示陰陽在不同的位置,中間那條是地平線。
圖
解
(上方)陽中之太陽:太陽相當於夏天,陽氣全部在地表之上,所以很熱。
(右側)陽中之少陰:少陰相當於秋天,等於這個圖(順時針)轉了90度,如果這個是動態的旋轉圖,這個時候地面陽氣的一部分進到土中,土中的陰氣一部分出來了,地錶轉涼。
(下方)陰中之太陰:到了冬天,再轉90度,陽氣大部分進到土中,冬天地面一片陰寒。
(左側)陰中之少陽:春天陽氣出土,陰的一部分進土了,氣候轉暖。
所以這四個中等大小的圖是一個動態圖,也可以說是位置圖。比如我們的腎,腎為陰中之太陰,意味著腎的陰多陽少,這是不利的,但是它倒有個好處,陽氣在土中,就意味著它的位置好,腎是位置好,量不足。
量跟位置起什麼作用呢?首先,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代表陰陽量的多少,也是每髒的陰陽量的基調,也代表了它們升降趨向。
而前兩句開始的文字:『心為陽,肺為陰(陽)』,我們這裡為什麼加個括弧,原文中『肺為陰中之少陰』,但是後世醫家公認為『陰』是錯誤的,實際為陽中之少陰。後三句:『肝為陰,脾為陰,腎為陰』。這裡的陰陽從位置高低而來,心肺在上屬陽,肝脾腎在下屬陰。即第一個字的陰陽源於位置。
『脾為陰中之至陰』,怎麼理解?中醫除了陰陽學說,還有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有五要素,而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跟五行對應的話還少一個搭配。所以人為地多了一個『至陰』。這個『至』不是最多,而是『到』的意思。『脾升胃降』這個地方是從陽入陰、從陰出陽的地方,陰陽樞轉位,『至』就是『到』,不是『最』,表示最多的是『太』字。
但是這裡特別提醒:很多人說腎不是少陰嗎?心不是少陰嗎?那指的是經絡命名,經絡命名和臟腑陰陽命名是兩碼事,因為《黃帝內經》有不同的作者,你寫你的經絡,我寫我的臟腑。哪個意義大?就陰陽命名而言,臟腑意義大,因為臟腑陰陽量的多少至今影響著中醫學;而經絡陰陽命名的影響越來越被淡化,遠沒有臟腑陰陽太少的影響大。
2. 舉例:坎水太陰腎系象
從坎卦、五行屬水、四象的太陰角度來看,腎之象,五行屬水,對應一年的冬天,一天的子夜,為陰中之太陰,後天八卦配坎卦,方位在北。
腎配八卦圖
上圖表達的是陰陽量,坎卦表達的是兩陰夾一陽。再看陰陽圖,陰中包陽,移下來就是坎卦這個象。
腎為陰中之太陰動態圖
再看位置,雖然它的量不多,但是位置在下部,這意味著什麼?腎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長發育、主生殖、主臟腑氣化、主水液、主納氣。生理功能不同於生理特性。所謂的生理特性是各個髒的性格,五髒的性格。
2.1 腎的生理特性
腎的特性,『腎有潛藏、封藏、閉藏之生理功能』。腎藏精,腎主納氣,類似於腎藏氣。『藏』的特徵是什麼?這個『藏』字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來。那麼這句話就很好理解。所有補腎葯都要加收斂葯,沒有一個補腎方沒有收斂葯,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麥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左歸丸、右歸丸等,連最不應該用收斂葯的真武湯,治水腫的,按道理不應該有,但都有味白芍。
之所以那麼多補腎方都有收斂葯,原因是:一、腎容易虛;二、腎的生理特性是「藏」。今天的重點是腎的另一生理特性:主蟄守位。『主蟄』對應的是潛藏,而『守位』指的是腎陽。即腎陽涵於腎中,潛藏不露,以發揮其溫煦與推動作用。
為什麼火神派那麼重視腎陽?首先有兩個原因:一、量少;二、位置重要。火曰炎上,且腎的位置是人體的最下部,火在下則可以溫五臟六腑。腎陽量少,把守的位置又重要,所以(腎陽)最好是守住這個位置,別亂跑,但是腎陽卻最容易亂跑。
2.2 君火與相火、雷火與龍火
君火是心的正常陽氣,不代表病理邪氣。比如說我們講『心火亢盛』,不能講『君火亢盛』。為什麼?『正人君子』,君只能正不能邪。『相火』則可以,宰相很多事奸相來的,所以『相』可正可邪。什麼時候叫正?什麼時候叫邪?不是有壯火和少火嗎,少火就是正常的陽氣,壯火是病理邪氣。當相火有『妄動』兩個字的時候,就是邪氣、病理之火。『妄動』是什麼意思?就是離位了。換句話說,當你不離位,守位就是正常的陽氣;你跑位了,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就是病理的,相火妄動。
相火指的是什麼?非君即相,廣義的相火除了心的陽氣之外,其他的如肺熱、胃火、三焦火、肝膽火都叫相火,但是在中醫學裡用得最多的不是廣義相火,而是狹義的。狹義相火講的是肝膽腎火,肝膽腎火再分,其中的肝火叫雷火,雷火源於震卦,『震為雷』,配的是肝;龍火指的是腎火。為什麼叫龍火?上古的龍如恐龍,為水中生物,水中生物最動的是龍,相當於陰中之陽,坎卦中的陽爻對應水中最動的生物,所以叫龍火。由於它的位置問題,所以強調它要守位。
除了強調位置問題,還有質和量的問題。中醫陰陽學說值得討論的應該有三個要素:質、量、位置。比如說五臟六腑的火,論量,心最多、腎最少。論質,腎最好。
2.3 卦象釋病:水淺則龍升、水寒則龍起
相火妄動有兩種模型,一種是古人形容為『水淺則龍升』。其實很好理解,水少了困不住龍,龍上升了,就是我們平時講的『陰虛則火旺』,陰少了就是水少了,『水淺則龍升』。所以治療以滋陰降火,大概用兩個方:一個是知柏地黃丸,我覺得另一個方更好,大補陰丸。後者有龜板,此葯不單是清火,還真正地把火壓下來。
另外一個就是火神派用得很廣的『水寒則龍起』。很多人覺得火神的理念是鄭欽安開啟的,我覺得鄭欽安恐怕是較成熟時了,真正第一個論到這個的是唐代王冰,《註解黃帝內經》。『水寒則龍起』相當於陽虛陽浮,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上熱下寒』。這用卦來講很好表達。
我們先比較左邊兩個卦。這裡三陰是坤卦,三陽是乾卦,坤為地,乾為天。你看這兩個卦都是由乾坤組成,區別就是第一個卦坤上乾下,第二個乾上坤下。哪個好?沒有學過易經的一般說第二個好,因為天在上,地在下,很正常。但是學過這個理念的,就會把它轉化為陰陽。左邊第二個是否卦,三個陽在上,陽主升,三個陰在下,陰主降,陰陽沒有相交,不能相互為用。而左邊第一個卦是泰卦,陽在下,陽主升,陰在上,陰主降,陰陽有相交。由此可見,泰卦好。泰卦、否卦都是三陰三陽,量是平衡的。但否卦陰陽位置不對,量平衡又如何?
還有一個也能明顯看出來的,陽在下是合理的,從下到上溫五臟六腑,陰在上是合理的,陰從上到下滋潤五臟六腑。所以補腎陽跟補腎陰壓根不能等量齊觀。最簡單的就是補了腎陽,從下向上溫五臟六腑。若補了腎陰,它在下邊,無法滋潤五臟六腑。所以補了腎陰,還要補腎陽,把它升上去。既然這樣,為什麼不直接補上焦的陰,比如用麥冬,從上到下直接灌下來。這兩者能等量齊觀嗎?
陽浮這種證,即陽在上,陰在下出現在什麼人身上?比如有人體質不算太差,反覆發作口腔潰瘍。教材治療口腔潰瘍最常用的葯是清胃散、玉女煎,但療效往往一般。現代人反覆發作性的口腔潰瘍多是寒熱錯雜,最常見的第一個方:半夏瀉心湯,有黃連、黃芩、乾薑。第二個方是交泰丸,第三個是潛陽封髓丹,若再治不好則用烏梅丸,烏梅丸是大寒大熱的時候用。現在教材把烏梅丸定為驅蛔蟲的方,現在都沒有幾個人有蛔蟲。實際上烏梅丸的應用很廣,可以外延。
第三個卦,觀卦:下面四個陰爻,上面兩個陽爻,這就更嚴重了。更嚴重一點的,第四個卦:下面五個陰爻,上面一個陽爻,這個叫剝卦。陽氣快要剝落了,繼續惡化則連這點陽氣都沒有了,純陰,那就可能就會死亡。
從卦象的變化可以看出人的陽氣是向外向上脫的。大家有沒有發現,用卦象不但能解釋上下問題、位置問題,還能解釋嚴重程度的問題——從輕到重的陽虛陽浮。
陽虛陽浮怎麼治療?首先要補陽,第二要引火歸元。引火歸元有幾種方法,第一種就是火神派的方法,叫做『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大劑量地用肉桂、附子、乾薑。陽氣補足了就自己下去了,理論上是對的,陽氣足了自己歸位,但這樣風險大,因為對藥物質量、自己的水準都有可能把握不好。
第二種方法簡單一點。上文提到龍火是水中之火,張景岳有個類比,他說水中之火有點像油。自然界的物體燃點最高是油,油是水中之火,油燃起的火,水撲不滅,土才能壓制,所以第二招是以土伏火。以土伏火最典型的代表方是四逆湯。
四逆湯
附子 乾薑 炙甘草
附子大熱純陽,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用附子和炙甘草幾乎同量,炙甘草補中,壓住附子,乾薑溫中。所以附子相當於是乾卦,乾薑、炙甘草相當於坤卦,以土壓火,把附子壓下去。但是別以為這樣就夠了,在廣東遠遠不夠。廣東是陽虛陽浮的地區,用四逆湯還是很易上火。所以在廣東還要加潛降葯:龜板、龍骨、牡蠣之類的,補了陽,補了土,再把它壓下來。或者用牛膝,引火歸元。潛降葯降火用得最多是龍骨、牡蠣,但效果最好的是龜板。
很簡單,吳鞠通說的,龍是水中生物里最動的,龜是水中生物里最靜的,以靜制動,用最靜的龜跟最動的龍來玩,潛陽封髓丹用龜板就是這個思路,這個方由龜板、黃柏、砂仁、附子、甘草五味葯組成。若針灸的話則艾灸湧泉穴或者用肉桂粉泡腳也能起到這個作用。
GIF/879K
更多高清穴位視頻請關注服務號『答摩』
寄
語
今天講的內容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周易與中醫學》大概講什麼,我們能從其中得到什麼啟發、思路。純粹的《易經》的圖: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河圖洛書、卦爻……
卦跟爻充滿了古代的方法學跟智慧,一個個拆開看,看不同卦得到什麼啟發。還有爻,是初爻,二爻,三爻,還是四爻,五爻,上爻?處在哪個位置,哪個階段,爻與爻之間什麼關係?我們又能得到什麼啟發。
所以《周易與中醫學》實際上是提升境界跟見地的,讓你把知識點升華。比如上文講的藏象,比中醫教材形象很多,同時回歸中醫的原汁原味,鍛煉真正的中醫思維。否則按照教材學出來,中醫思維是不到位的,還是迎合現代的思維方式弄出來的。
周易這部分不但對醫學有指導,對各個學科、門類感興趣的比如書法、繪畫、武術,對武術也有指導。舉個例子,民國有個武聖叫孫祿堂,他的拳論之中充滿了太極、八卦、四象。即使做個武夫,如果不會周易,連武夫都做不好,更不用說做醫生了。
END
潘毅 教授
正安文化特約老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習醫從醫30餘年,具有豐富的教學與臨床實踐經驗。
想跟著潘毅老師學習《周易與中醫學》嗎?
※解鎖@正安湯膳不傳之秘訣
※臉部四道紋,一板刮,說去就去!
※常灸十大保健穴,一起治未病
※如何優雅又體面地表達感謝
※開學季,中醫小白應該如何學習中醫?
TAG:正安聚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