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次在一月里回望

又一次在一月里回望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糾纏於工作的奔忙與俗世的操勞的我們,沉浸於杯盞的交錯與車馬的縱橫的我們,耽溺於絲竹的氤氳與案牘的舒展的我們,只有在鋪天蓋地的廣告和人云亦云的叫喊中才邂逅了這個毫無準備的新年。

我們習慣於在這樣的一個點上追昔撫今,總結過去的經驗與成績,然後放飛一隻紙鶴寄寓來年的期盼,沒來由的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大抵也是如此。可是,當我想把這雄心壯志記錄下來的時候,除了一條條待辦事項一個個不同數字一張張表格函文便再沒有了任何內容。

人是不同的,雖然我們有時做著同樣的事情。在沒有結果之前,任何的行為都可以被嘲諷,任何的語言都可以被無視,任何的想法都可以被否定。而結果,有的要很久之後才會顯現,有的除了當事者沒人能夠看得見。

這是一個注重物質甚於精神的世界,這是一個注重身體甚於靈魂的世界,這是一個注重事實甚於真實的世界。我們也確實從中獲得了無窮的刺激與快感,我們把它當做幸福與歡樂。這是一個時代的重壓。

我曾經站在人群中兀自捧著一本書被當做孤傲,我只是不想說話。我曾經毫不掩飾我的厭惡甚至拳腳相加,我只是不喜歡他。我對四周百分之八十的異樣的目光毫無覺察,我現在知道那是不解,反感,怪異與避而遠之。

道不同,不相為謀。理解的前提是願意理解,願意理解的基礎是相似的經驗經歷,相似的知識結構,相似的表達方式。我曾經追求的是純粹的東西,那種極端的情感和片面的體悟,那種在我看來悲壯的哲學。

然而,我們的生命的局限就是對於真實的無力,情感的傳達總會陷入偏差,這奇怪的渦旋在你我之間旋轉扭曲,映入眼帘的總不是原來的樣子。因此,事實的決斷並不是看上去那樣子的,我相信只因為我願意相信,只因為我對之有著好感。反之我懷疑某個事物的時候只是因為我討厭它。

感覺得到的情感才會激起因果,感覺不到的情感就像口中的唾液又自己咽了回去,不會如暗夜裡的煙花綻放出的色彩般倒影在看見它的眼睛裡。一個動作,既可以被解讀為高傲,又可以被解讀為靦腆,還可以被解讀為蔑視,只有真正理解某個人的人們才會離真實最近。不知不覺間,一顆種子便形成在了不同的心中。有的註定會刻骨銘心,有的卻會被後來的種子蓋住直至死亡而再也泛不起一絲波瀾。

這樣,當明媚的天空不再晴朗,一座座山重重的壓在身上的時候,我知道,這是變天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只有作出調整,不僅是為了獲得自身的平衡去更好的生活,更重要的還是要盡到責任,以不同以往的方式來獲得心靈的諒解,直至了卻一段因果,迎來新的因果,如此直至生命的終結。

在杳暝的茅屋中我躺了五年,在童話的城堡里我站了十年,在神話的深淵裡我又找了十年。如今我走到一段旅程的盡頭,我知道我真正在尋找的時間不過去年一年而已,那裡有玻璃做成的鮮花有水晶鑲成的牆壁有高百尺的危樓有寬千米的廣場,隨著意識的轉變轟然坍塌,只遺留了一縷幽魂,而她正是我找到的東西。

於是,掏空了這二十五年的具體事件,曾經不在意的在意了,曾經執著過的懸置了,曾經的許多場景許多人灰飛煙滅,然後在數年後成為面臨某事的似曾相識相遇某人的驚喜。

這無法掏空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不僅僅是自然的倫理的,更是形而上的。我無法擁有天啟的能力去洞察這其中的奧秘,我只能順著因果這條灰線追根溯源它的線索。於是,我之所喜亦可成為彼之所惡,這跟先前在事實上沒什麼不同,可是我只是知道了我為什麼喜歡,這是我此前不會涉及的。

關於我,我了解的不多,我只是了解得很深。而對於其他人,我卻是基本上直接無所了解了。這不奇怪,對於前二十年穿過童年在求學的路上一步步挺進的我們來說,如果與未曾上學尤其是大學的其他人是一樣的思維與思想,那麼這一段路算是白走了。這一路鍛造的不是我們的生存技能,不是為了身體的強壯,不是在花園裡眺望園外的大染缸,而是做一個護園人,看著那種子經過十數載春秋輪迴晝夜交替慢慢發芽開花結出果實,然後親手剷除枯萎的枝幹,並從中感悟到花開花落的意境並捕捉到此後生命的痕迹。

只因此時的我們沒有世俗的束縛,只因此時的我們有一顆純粹的心,去有足夠的時間感悟這個世界的冷與暖,黑與白,光明與黑暗。在踏入社會的那一刻,在前所未有的緊張矛盾中得以升華。

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隻雞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理解,可是我們殺死它;那流浪街頭的乞丐蜷縮在牆角的拾荒者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理解,可是我們鄙視他;那隻見光鮮外表的影視明星此起彼落的富豪排位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理解,可是我們崇拜他。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因為出色才推崇,不是因為無能才蔑視,恰恰相反,因為推崇才出色,因為蔑視才無能。

我不知道在我們這個社會發聲的主體是怎樣的一個人群,可毫無疑問的是每個群體每一個人都在通過話語維護著什麼。如果你我只是因為似乎每個人都這樣認為而也這樣認為,那麼是不是要考慮一下你我又是在維護什麼。

有一些格言不再適用了,有一些準則卻方興未艾,每一張嘴都可以吐出一連串的道理,每一個時刻都有一些沉渣泛起,也有一些波瀾平息。很明顯的一點是如果想多了那麼便將會越來越多,不去關注便真的什麼也不會發生了。

我始終相信,不管是寫了什麼,只要是當一個人在寫文章的時候,他的心態就是平和的,對他來說這種狀態就是充滿能量的,而多數的這樣的人都是內向的人。

而我對自己的唯一中肯的了解就是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管我多麼的自信,羅列出多少自己的特點,在其他人看來未必如此。那麼這就出現了一個衝突,或者說是矛盾,我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可我必然的會在意某些人的看法。這就是此前與如今的不同。在生活中,內向的人是不輕易說話的。

因此,會遇到問題。我遇到了數不清的問題。可直到現在,我還是缺乏說話的慾望,尤其是跟陌生人。我寧願自己想一些事情,這種狀態甚至可以持續很久。譬如我一整天坐車也不會感到枯燥,因為我腦海中正浮現出一幕幕場景,直到該下車了還沒有結束。

只有更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其實這句話是不充分的,應該是只有更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了解的目的不是改變,而是適應,不是為了取悅於他人而喪失了自己,而是適應他者的存在。

關於時間總是有好多話要說,可是一說出口總感覺說出來的東西曾經說過了,於是未免尷尬,於是又一次體會到哪怕道理再深刻感悟再超絕如果沒有意象的附麗總免不了看上去空洞而虛假,就像那夢裡的煙花。

好吧,在這樣的時候該說幾句體面的好話,願所有人開心快樂,學業進步,事業有成,健康長壽,幸福美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居物語 的精彩文章:

TAG:閑居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