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古迹會說話,斯拉夫人建造的「第三羅馬」

歷史古迹會說話,斯拉夫人建造的「第三羅馬」

考古學上有一句俗語:「歷史古迹會說話。」把這句話用在西美昂一世的新首都——大普雷斯拉夫上,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經過數十年的發掘後,今天我們已經能根據考古材料,大致復原出當時的大普雷斯拉夫。

在保加利亞歷史上,有過8座都城,其中最大的是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的首都大特爾諾沃(Veliko Tarnovo),最宏偉的則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極盛時期的首都大普雷斯拉夫。一聽大普雷斯拉夫的名稱,你馬上就能想到,它是一座斯拉夫人建造的城市。

這座城市最早是由克魯姆可汗在800年前後建立的一座訓練貴族騎兵的軍營,60年後在鮑里斯一世時期得到擴建。直到893年,西美昂一世將其升格為都城,共營建了28年,稱其為「第三羅馬」(Third Rome),意思是繼承第一羅馬(羅馬帝國)、第二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城市。該城距前都城普利斯卡僅30公里,距海岸不足100公里。從建成之日起到13世紀,這裡一直都是除君士坦丁堡外的東歐最大城市。而發掘該城遺址發現,當時各種手工藝技術有很大發展,象金工、石工、鐵工,有一種彩陶可能在公元十世紀就已能生產,是歐洲最早生產彩陶的地方

大普雷斯拉夫遺址簡圖

大普雷斯拉夫建在一片平原上,海拔只有92米。從軍事上來說,平緩的地勢令其無險可守,可以說並不是一個建都的好地方。但是從物質供給方面來說,它又是個建都的極佳地點。因為卡姆齊亞河從城市北部流過,為城市帶來了充足的水源;而南部又有巴爾幹山脈橫亘,有鐵礦石和煤大量出產。所以說,該城又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

這座城市是西美昂一世仿照君士坦丁堡建造的,很多建築都可以在君士坦丁堡找到原型。首先是城牆。就像君士坦丁堡具有兩道城牆一樣,該城的城牆也有兩道,內外各有一道,是為了區別內城和外城。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城牆大部分是內城城牆,外城城牆已經基本被毀,僅有部分殘垣斷壁可供人們憑弔。

大普雷斯拉夫城門與一段城牆

其次是三大中心的建設,即政治中心、宗教中心與學術中心。

政治中心在內城,內城同時也是重要的皇家用地,皇家宮殿及皇家教堂都在這裡。在西美昂一世的授意下,兩座建築分別以金葉裝點內壁;宮殿由24根立柱、教堂由12根立柱撐起;房頂以黃金包頂;在宮殿和教堂內都有大量的內龕,用以保存各種需要的用品。外城具有宮殿區與住宅區,是貴族和平民居住的地方。在外城之外的地域,還有一些作坊,即前面所說的那些工匠所在區。考古人員曾發現一個塗有搪瓷的陶制紡錘錠盤,上面刻有接受饋贈的青年女工之名,可見當時的識字之風很盛。

再往南走,城南便是西美昂建立的宗教中心,也就是最為著名的金色環狀教堂。這座教堂是當時斯拉夫世界最大的教堂。

金色環狀教堂平面圖

該教堂坐落於整個城市的東南部,長約38.5米,寬約10餘米,即使放到現在,也算是一個規模中等偏上的教堂。大普雷斯拉夫古城的導遊圖上稱,該教堂始建立於860年左右,原名「聖約翰教堂」,後來改名為「金色環狀教堂」,是鮑里斯一世專門為接受基督教信仰和皇家洗禮而用。

但筆者查考後發現,這座教堂是在一座舊有教堂的基礎上翻修的,而修建他的人名為約翰。約翰曾經是拜占庭的一位軍士,後被保加利亞人俘虜,他因為久居軍營,能力超群,被保加利亞人看中,負責到大普雷斯拉夫操練貴族騎兵。他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為了傳播信仰,也為了使當地人皈依基督教,特意捐款建立了這座教堂。該教堂是仿照義大利的拉文納教堂與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亞大教堂建造的,內部橫樑和建築風格也是拜占庭式的,圓頂顯得十分大氣。

金色環狀教堂油畫

西美昂一世即位後,立即對該教堂進行了大肆翻修,以達成他心目中將君士坦丁堡搬回家的想法。他注重金碧輝煌的感覺,特意用了大量的金葉對教堂內外進行裝點,使教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進入其中就如同置身仙境一般。從此,金色環狀教堂反倒成了它的本名,聖約翰教堂則被永遠地遺忘了。

後世認為,西美昂一世創立了保加利亞歷史上最偉大的黃金時代,這座教堂就代表了他的豐功偉績。不管他是不是好大喜功,總之這座教堂與他是十分相符的。然後,他將拜占庭式的圓頂改為具有斯拉夫風格的洋蔥頭式圓頂,使其更接近於城內的其他建築。

金色環狀教堂的正門遺址

之後,他將教堂分為三個部分,即庭院、前廳與圓形大廳。庭院長14.3米、寬12.2米,中間是一口水井,四周為迴廊。另外,我們可以看出在庭院四周有14個房間,以供教士、修士、修女和教徒們使用。中間是前廳,有拱門可供進入。它是教堂的中心,約為9.5×5米,四角擺有四個陶土罐,似乎是為信徒洗禮和沾聖水所用。教堂最大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圓形大廳了,該大廳的直徑為10.5米,是做彌撒的地方。在圓形大廳的頂端,有個0.55米見方的凹槽,是供聖像之處。教堂內壁用紅色裝飾,玻璃窗上繪有聖人、聖女畫像,顯得富麗堂皇,讓人賞心悅目。

學術中心即普雷斯拉夫文學學校(Preslav Literary School),位於城市東部,前身為普利思卡文學學校(Pliska Literary School)。該學校由鮑里斯一世於886年從普利斯卡遷來,893年被西美昂一世擴建為全保加利亞乃至全斯拉夫世界的學術中心。893年以前,瑙烏姆一直擔任該校校長,而任教老師多來自希臘、拜占庭、義大利甚至是東、西法蘭克王國。這些飽學之士為保加利亞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該學校使用西里爾字母,並建有圖書館,學術氛圍濃郁,在它建立到毀滅的100年間,培養了無數人才。

同時,這裡也是著名的翻譯中心,約翰大主教(Joan Exarch)、大普雷斯拉夫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 of Preslav)都曾在這裡生活,他們將大量的希臘文著作翻譯為斯拉夫語著作。

令人惋惜的是,12世紀末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建立後,將首都遷到了大特爾諾沃,此後大普雷斯拉夫便被慢慢廢棄了,所有的建築都只存遺址,雖然現在已經部分修復,但再也無法重現當年的榮光了。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3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號稱「毒氣之王」的芥子氣是芥末味和大蒜味的?
二戰蘇聯排名前七位的王牌飛行員
史上第一位「沙皇」,實則是被拜占庭忽悠的空頭銜
李鴻章遭遇獨自領軍以來的最大危機
開啟中國勛賞制度的先河,大清雙龍寶星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