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陳洋:安倍解散眾議院,小池或成最大贏家

陳洋:安倍解散眾議院,小池或成最大贏家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洋】

根據NHK報道,日本國會眾議院議長在9月28日中午宣讀了內閣提出的解散詔書,宣布眾議院解散。眾議院選舉將從10月10日開始,並將在22日產生最終結果。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5日晚間的記者會上率先就解散眾議院做出了解釋,並將此次解散稱之為「國難突破解散」。與此同時,同樣是25日,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宣布成立「希望之黨」,併兼任該黨黨首。鑒於小池新黨的人氣與民進黨等在野黨的頹勢,日本輿論普遍將此次的眾議院大選看作是安倍晉三與小池百合子之間的對決。

8月4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官邸會見東京都新任知事小池百合子(圖/@東方IC)

解散眾議院雖屬於日本首相「專權」,但安倍首相選擇此時解散卻難以服眾。

首相解散眾議院主要是基於對《日本國憲法》的解釋。在1947年開始實施的《日本國憲法》中,只有第7條和第69條有涉及解散眾議院的內容,即「天皇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為國民行使「解散眾議院」的國事行為、「內閣在眾議院通過不信任案或信任案遭到否決時,如十日內不解散眾議院必須總辭職」。

安倍首相此次解散眾議院主要就是基於憲法第7條的解釋,因為天皇「並無關於國政的權能」(憲法第4條),所以是否解散眾議院、何時解散眾議院的決定權便落在了作為內閣最高長官的總理大臣手中。首相解散眾議院儘管符合《日本國憲法》精神,但是卻完全依照首相或執政的處境而定,這就導致了在三權分立框架下,日本首相權力過大,缺乏有效制約的問題。要知道,同樣採用議會內閣制的英國,其首相雖然也擁有解散議會的權力,但是英國首相解散議會之前必須先獲得下議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員的同意。

因為安倍首相在解散眾議院議題上並沒有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所以日本民眾對此也頗為不滿。比如共同社在25日發布的民調顯示:64%的受訪者「反對」解散眾議院,78%的受訪者「無法理解」安倍在森友加計事件的解釋。同時,根據朝日新聞在28日發布的民調顯示,54%的受訪者認為應「限制」首相解散權。

儘管未能獲得日本民眾的支持理解,但在筆者看來安倍晉三選擇此時解散眾議院主要有3方面考量。

首先,在野黨準備尚不充分,提前大選有助於各個擊破。作為日本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自2012年至今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其民意支持率長期處於10%以下,無法與自民黨抗衡。同時,民進黨在9月初剛剛結束黨首選舉,目前黨內的分裂尚未完全彌合。由小池百合子牽頭成立的希望之黨雖然頗受關注,但該黨的前身是作為地方政黨的「都民第一會」,缺少涉及日本全國的政治綱領。因此,越早舉行眾議院大選,對安倍政權越有利。畢竟如果明年再舉行大選的話,伴隨小池新黨勢力的鞏固,自民黨的勝算將大打折扣。

其次,安倍內閣支持率回升增加獲勝把握。經歷了上半年因森友學園、加計學園醜聞而導致的內閣支持率暴跌後,如今的安倍內閣支持率已經走出了此前的低谷,並呈現上升態勢。比如根據產經新聞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從7月-9月分別為,34.7%、43.8%、50.3%。因為今後還有可能發生類似的衝擊安倍內閣支持率的「黑天鵝事件」,所以趁著當前的有利氛圍,越早進行眾議院大選,就越有助於安倍政權的穩定。

安倍晉三宣布解散日本眾議院(圖截自每日新聞視頻報道)

最後,穩定內政以迎接特朗普訪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11月初對日本進行任內的首次訪問,這對於安倍首相而言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外事活動,因為特朗普的此次訪日極有可能提出其具體的亞太政策構想等,所以安倍首相選擇在11月前結束選舉工作,也是為了向特朗普總統展示安倍政權的穩定,進而深化日美同盟關係。

雖然距離10月22日眾議院大選的選舉結果還有一段時間,不過結合近期的一些民調數據以及在野黨的實際狀態,筆者預計由安倍晉三率領的執政黨依然會佔據眾議院多數席位。根據每日新聞在27日發布的民調顯示:28%的受訪者支持自民黨、13%的受訪者支持希望之黨、5%的受訪者支持民進黨、4%的受訪者支持公明黨,另有39%的受訪者沒有支持的政黨。這也就是說,作為執政黨的自民黨與公明黨依然難以取代,小池新黨及其他在野黨暫時無法獲得眾議院多數席位。由於日本首相往往來自眾議院多數黨,所以結合當前的民調結果,日本出現政權輪替的可能性很低。

當然,每日新聞的民調結果儘管表明安倍晉三還將持續執政,但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希望之黨獲得了13%的支持,這遠高於作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而希望之黨不過是一個剛剛成立不久的政黨。因此,筆者預計小池新黨在此次眾議院大選中將一躍成為日本新的最大在野黨,而小池百合子本人藉由此次的選舉也將向著首相寶座邁進一大步,進而成為「後安倍時代」的一名頗具實力的首相候選人。

除了擔任希望之黨的黨首,小池百合子的另一個重要身份就是東京都知事。儘管此次的眾議院選舉對小池本人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畢竟在39%的無黨派支持群體中,只要有一半選擇希望之黨的話,那麼該黨就很有可能成為眾議院多數黨。那樣一來,作為黨首的小池就能夠順理成章地出任首相了,而且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但是,筆者認為小池辭去都知事一職參選眾議院議員的可能性很低。

一方面,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益臨近,而賽場建設、人員安排、公共預算等諸多問題依然未能充分解決,所以小池如果此時辭去都知事職務的話,那麼她將背負「沒有責任心」的負面標籤。這除了會成為政敵攻擊的對象外,還將影響到小池本人的公眾形象,甚至還包括希望之黨的選情。

小池百合子(圖截自每日新聞視頻報道)

另一方面,自2016年就任東京都知事以來,小池雖然大幅提升了東京都行政的效率與透明度,但仍然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績。因此,通過希望之黨邁入眾議院並積極對日本國政施加影響力,以及藉助東京奧運會而不斷建立過硬政績,或許是小池百合子最好的選擇。這樣的話,在下一次眾議院大選中,小池將有更多牌可以打。

最後,日本的每一次眾議院大選不僅僅是各政黨間席位數量的變化,而且也是權力的重新分配。儘管結合當前的民調與政局走勢來看,由安倍晉三率領的執政黨依然會維持眾議院多數席位,但伴隨著小池新党進入日本國政以及由此帶來的權力再調整,那麼不論是安倍晉三本人,還是自民黨的權威都將受到巨大挑戰,而這則將影響日本政局今後的走向。

因此,安倍首相縱然贏得了此次眾議院大選,為修改憲法、為安倍政權的運營贏得了又一個4年的時間(根據憲法規定,眾議院議員任期為4年),但恐怕也是將自民黨的未來作為代價換來的,而小池新黨不論能否在此次眾議院選舉中成為多數黨,至少它的存在感與影響力已經得到日本國民的充分關注了。從這個角度而言,或許小池百合子才是這次日本眾議院大選的唯一贏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媒:美國積極形象崩塌 其他國家對中國更有好感
歐美探測器首次共同探測到引力波
白宮:特朗普將於11月3日起訪問中國等亞洲五國
印度孟買一火車站發生踩踏事件 至少22人死亡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