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路直播 因「無內容」引發的消費狂歡(上)

網路直播 因「無內容」引發的消費狂歡(上)

如果放在3年前,人們聽到花椒,腦中浮現的會是一種佐料,聽到鬥魚,聯想到的大概是種生物,而聽到六間房,十有八九會以為那是個地名。而時至今日,90%的年輕人在聽到以上這些名字的時候,會將它們自然而然地歸結為兩個字——直播。

網路直播,從名聲尷尬到如日中天,不過用了短短几年。而時間改變的,不僅是讓幾個辭彙擁有了新鮮的外延,更帶來了一種人們之前連想都沒有想過的消費形式。

打賞,誰在為無內容埋單

如果以簡單的數字計算來說,直播會成為新的消費形式,實在是件匪夷所思的事。因為所有現下當紅的直播平台,無論是對於主播們還是看客們,都是免費的。無論你是想成為主播,還是想圍觀主播,都只需要註冊個賬號就好,其過程中網站分文不取。甚至有些網站都不要求看客進行註冊,滑鼠一點便能長驅直入。

主播不收錢,網站不收錢,看客自然更不收錢,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0+0+0≠0。根據統計,2016年,僅映客、花椒、一直播三家移動平台,主播在「打賞」一項上的收入就達到了16億,而在全國,類似的平台有200家之多。

換句話說,僅僅2016年一年,全國消費者直接花在直播平台上的錢,保守估計也可達到百億,而這背後,還有主播們憑藉人氣打廣告推薦產品的收入,以及他們趁熱打鐵創立個人品牌所引發的一系列消費現象。

然而,這種百億級的消費現象,卻有著一個非常奇怪的特點,讓它和以往任何消費形式都不相同,那就是:人們雖然有消費行為,自己卻並不為此獲得任何消費產品。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只要我們花了錢,就必然會為自己獲得一件明確的東西,哪怕是不存在具體實物的消費,比如教育、旅遊等,其消費結果也會直接作用於消費者身上。

而直播平台卻從出現伊始,就在這方面成為了特例。看客們在上面一擲千金換來的各種道具,全都送給了他們所支持的主播,而主播回饋給看客的是什麼呢?也許是一首歌一段舞蹈,而更多時候,則是什麼都沒有。對,就是什麼都沒有,看過直播的人就會知道,網路主播們無需展示一身絕學,只要坐在攝像頭前,聊聊天氣,吃吃零食,哪怕是發獃睡覺洗衣服做飯全都可以。

簡單地說,主播們播放的東西大多毫無內容,然而,正是這些無內容,卻成為了最新興的消費產品,甚至有人為之瘋狂不已。隔三差五,類似《男子傾心網路女主播,花百萬為其買房遭前妻起訴》、《貧困生貸十幾萬打賞主播訂燕窩,父母還在家吃低保》這樣略帶狗血色彩的新聞就會出現,而縱然媒體不斷報道,類似的非理智消費者還在前仆後繼。

其實,一切匪夷所思的消費行為背後,都有著最有據可循的消費規則。直播平台販賣的,從來都不是具體的內容,而是它對消費人群的精準把控。

網路土豪背後,是誰的錢袋在飛

熱衷觀看直播平台的人群,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根據數據統計,網路直播的追捧者年齡大多集中在18至35歲之間,並且近期呈現出愈發低齡化的趨勢。很多因為給網路主播打賞而報道出的新聞事件中,出手豪放的看客還只是個初中的學生,他們並不具備賺取金錢的能力,卻因為網路直播過早成為了消費者。

而無論是刷著爸媽賬戶的在校生,還是工作了若干年的社會人,網路直播的看客們絕大部分還很年輕,這個群體的特點在於喜歡獵奇,喜歡跟隨潮流,容易被鼓動,並且輕易就能產生消費衝動。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玩著各種遊戲和QQ空間長大的,對於虛擬消費早就駕輕就熟,直播網站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新遊戲而已。他們購買虛擬產品的行為沒有變,改變的是虛擬產品最終的歸屬者,從自己變成了網路那邊的某位主播。

如果沒有網路直播平台,我們會始終認為,想要給千里之外的人一擲千金,自己卻不謀得任何利益,必然需要極特殊的理由,然而網路直播平台卻曾經不可思議的事情,變得那麼司空見慣。當「無聊文化」裹挾著年輕一代的成長腳步,他們難免會因空虛與焦躁爆發一場以衝動消費為手段的集體狂歡。而B2C也好,C2C也罷,直播平台的年輕擁躉者們並非只是為了消費而消費,他們恰好通過網路平台上的打賞,擁有了以往消費中不曾有過的體驗。

正是這種體驗,成為了他們甘為無內容欣然埋單的動力。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費日報官方平台 的精彩文章:

讓「說走就走」的旅行夢想照進現實
共享單品行不通 不妨試試「全家桶」
這可是消費者的真「痛點」 口腔護理也許會是新風口
最近被瘋傳的萬金油「煙醯胺」 究竟是何種神器?
機器人世界的「黑科技」 人工智慧和消費者已經沒有距離

TAG:消費日報官方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