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繪畫中的孩童

繪畫中的孩童

有趣 ▏有益 ▏有情 ▏好看 ▏好玩 ▏好用

童年是每個人必然的經歷,更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童稚、純真的孩子始終是畫家筆端永恆的創作母題,充溢著愛與歡樂的兒童形象總是吸引和感動著每一位駐足觀看的人。追溯中西方的繪畫歷史,兒童的形象自古有之。繪畫中的孩童究竟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故事呢?

1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繪畫類型被稱為「戲嬰圖」,就是以孩童們的遊戲玩樂為題材的。北宋畫院畫家蘇漢臣的傳世名作《秋庭戲嬰圖》正是這一題材的代表。

作者以極為細膩的手法,描繪了庭院中兩個錦衣孩童相互嬉戲的場景。這兄妹二人正聚精會神地玩著一種名為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人物身後的背景處,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周圍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暗示著秋天的時令。

《秋庭戲嬰圖》

蘇漢臣北宋

絹本設色 197.5×108.7 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

在西方繪畫中也有表現孩子們嬉戲玩耍的題材,最具特色的是彼得·勃魯蓋爾的《孩子們的遊戲》。《孩子們的遊戲》描繪了一大群活潑好動、歡樂遊戲的兒童。勃魯蓋爾為了表現眾多的人物和宏大的場面,選擇了高視點和全景式的構圖。畫中的兒童表情豐富、神態各異,動作誇張而滑稽。畫家將做遊戲的孩子們置身於一個小鎮中,使風景和人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細膩入微的刻畫功力,真實地還原了16 世紀的生活風貌。

《孩子們的遊戲》 彼得·勃魯蓋爾

1560 年 木板油畫 118×161 厘米

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3

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以善畫聖母子著稱,他執著於兒童形象,也許與其個人經歷有關。拉斐爾11 歲時成為孤兒,終生未婚,對家庭生活和母愛有著深深的渴望,在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愛。

拉斐爾描繪的是人間之愛,擺脫了中世紀聖像畫的神性光環。他創作的《西斯廷聖母》中出現的一對小天使,更是文藝復興繪畫中經典的兒童形象,他們趴在畫面下方用充滿童稚的眼睛仰頭張望,人們忍不住追隨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終與聖母相遇,彷彿她正在向你走來。

《西斯廷聖母》拉斐爾

1512-1514 年

布面油畫 265×196 厘米

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藏

4

在那個還沒有發明照相技術的時代里,想要留存自己的肖像,只能通過繪畫的方式實現。有些孩子的童年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精通畫藝的父母用畫筆記錄童年!

畫面上的孩子是魯本斯的第一個女兒克拉拉·塞琳娜,畫家創作這幅肖像時,這個孩子才7 歲。

畫中的塞琳娜表情生動,眼神炯炯發光,充滿活力;金黃色的頭髮脈絡分明,富有立體感。白色的大翻領用大筆觸塗抹,反襯出粉嫩童稚的臉龐。這幅肖像畫充分顯示出畫家的精湛技藝和對人物精神面貌的捕捉能力。

《克拉拉·塞琳娜肖像》

魯本斯 1618年

布面油畫

37×27 厘米

私人收藏

5

並非任何人的父親都像魯本斯那樣精通畫技,那個時代只有極少數地位尊貴的貴族子弟才有機會留下兒時的寫真像。

《宮娥》是17 世紀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支的名作。畫面的中心落在小公主瑪格麗特身上,畫家本人則從左側的畫板後探出身子。儘管還是個孩子, 小公主矜持的神情流露出一種深諳宮廷生活之道的冷漠。實際上畫面中真正的王者是她的父母—— 國王菲利普四世和王后瑪麗安娜,畫家通過畫面背景牆壁的鏡子映射出他們的身影。對於這一突然停滯的「瞬間」,有人解讀說畫家正在為國王夫婦繪製肖像,小公主的突然造訪打斷了畫家的創作,這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如實地被畫家記錄下來。

《宮娥》 委拉斯貴支 1656 年

布面油畫 318×276 厘米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藏

6

當然,也並非所有兒童題材的繪畫,都在向我們展示美好的一面,我們在蒙克的畫中就看到了他童年時代對家庭痛苦遭遇的回憶。蒙克童年時母親和姐姐都相繼死於肺病,後來父親和一個弟弟又不幸去世,這種家庭悲劇深深影響了蒙克的藝術創作。畫中描繪了他那年僅15 歲的姐姐索菲亞患病的情景。肺病即將奪去索菲亞的生命,她身形消瘦、臉色蒼白,卻未脫盡童稚的氣質。這個難以磨滅的印象深深地埋藏在蒙克的記憶里。畫面中的顏色與筆觸狂放、隨意,色調灰暗低沉,充滿悲劇氣氛。

《病中的孩子》愛德華·蒙克

1885-1886 年 布面油畫

119.5×118.5 厘米

挪威奧斯陸國家美術館藏

7

《康達維斯小姐肖像》是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阿的作品。青春美麗的少女,一直是雷諾阿所讚美推崇的對象。畫中的美麗少女是一位銀行家委託作者為自己8 歲的女兒所畫的肖像。人物造型由一系列細碎短促的筆觸完成。洒脫的筆調烘托出午後陽光下光影斑駁的感覺,使這位金髮披肩的小女孩顯得格外青春恬靜,如夢似幻。就連與雷諾阿多年不和的畫家德加,在看完這幅畫像後都忍不住讚歎:真是難以想像,畫得太美了!

《康達維斯小姐肖像》雷諾阿

1880 年

布面油畫

65×54 厘米

瑞士蘇黎世比爾勒基金會藏

8

關於兒童題材的繪畫,女畫家有著先天的親和力與細緻入微的情感體會,美國印象派畫家瑪麗·卡薩特長期居住在巴黎,終生未婚,卻鍾愛表現母子親情。1890 到1901 年是卡薩特藝術上的巔峰時期,她開始集中表現親子的主題,風格上融合日本木版畫的線條和結構,以及印象派明亮豐富的色彩,她以妹妹和外甥女為模特,將最自然的親子之愛表現出來。

《洗澡》選取的只是日常生活中母親為孩子洗浴的隨意瞬間,卻流露出感人的樸實之美。畫家將孩子與母親的身子和手臂拉得很長,讓其在畫面上伸展開來,並運用俯瞰的方法,突出畫面的形式感。卡薩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組建家庭,成為一名真正的母親,或許只有母子情深題材的繪畫才能夠給予她心靈的慰藉。

《洗澡》

瑪麗·卡薩特 1892 年

布面油畫 100.4×66 厘米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藏

9

同為印象派畫家的馬奈卻將兒童畫出了另外一種感覺。《吹笛子的男孩》描繪了一位皇家衛隊的年輕士兵正在演奏短笛,這種聲音尖銳的木製小笛子用於引導士兵投入戰鬥。身著漂亮制服的年輕士兵神情專註、動作謹慎,事實上是由一個兒童在畫家的畫室里扮演的。

馬奈在畫中沒有加進任何敘事性的背景成分,孩子、制服及短笛構成畫的唯一主題。人物清晰的顯現在色調細微變化的灰色背景上,給人一種空氣在他周圍流動的印象。

《吹笛子的男孩》 愛德華·馬奈

1866 年

布面油畫

160×98 厘米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藏

作者介紹:

李國棟,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繪畫專業,現任教於703藝術工坊,從事課程的開發和教學工作。

END

摘自《小讀者·閱世界》

2017年9月

總第20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讀者》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小讀者》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