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最早的中國殖民地為何選中了澳門
雖然,1502年葡文版《馬可·波羅遊記》,比1307年的法文版,晚了二百年,但它激起的到東方去的慾望,卻非同凡響。如葡文版的前言所說:「想往東方的全部願望,都是來自想要前去中國。航向遙遠的印度洋,鼓動對那片叫做中國的未知世界的嚮往,那就是要尋訪Catayo(契丹,古歐洲人對中國的稱呼)。」
1508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派迪亞戈·洛佩斯(Diogo Lopesde Sequeira)率六艘船出使滿剌加(馬六甲)。葡萄牙國王特頒指令,要求他彙報在滿剌加的中國人的情況:「要弄清中國人的情況。他們來自哪裡?距離有多遠?到馬六甲貿易的間隔時間有多長?攜帶什麼商品?每年來往商船的數目和船的規模如何?是否在當年返回?他們在馬六甲或者其他地方是否設有商館和公司?他們是否很富有?性格怎麼樣?有沒有武器和大炮?身穿什麼服裝?身材高矮如何?此外,他們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他們的國家是否強大?有幾位國王?國內有沒有摩爾人和其他不遵行其法律及不信仰其宗教的民族?如果他們不信仰基督教,他們信仰和崇拜什麼?風俗如何?國家規模以及與什麼國家接壤相鄰?」1509年9月,船隊駛入馬六甲港。馬六甲蘇丹對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上的殘暴行為早有耳聞,假意熱情接待,乘其不備,突然出擊,殺死了許多葡萄牙人,迪亞戈?洛佩斯帶著兩條船突出重圍。僥倖逃脫的人中有個叫費爾南多·麥哲倫的水手,後來改寫了世界史。
葡萄牙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聽到消息,他立即備戰。1511年,他率領18艘艦船開赴馬六甲,當年,攻克並統治了馬六甲城。1517年,已經拿下了馬六甲的葡萄牙,派出特使皮瑞茲沿南中國海北上,先後到達廣州和北京,要求通商,但被大明政府拒絕了。1535年,葡萄牙人又從印度來到中國,並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進行商貿活動。1553年葡萄牙人不再提通商要求,而以修船為借口,在澳門「借住」。從1557年起,通過買通廣東海道副使,葡萄牙人以每年向當地中國官吏交納一定銀兩的地租,換取了澳門居住的資格,這一住就是400多年。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廣東海道副使允許葡萄牙留在澳門,也有朝廷海上貿易的需要,甚至有朝廷藉助葡萄牙人之力把守中國門戶,擋住不斷來擾的西洋人的考慮。不過,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葡萄牙政府也趁機發難,公然宣布澳門為「自由港」,並拒交地租,以武力搶佔關閘,驅逐中國官吏,綁架中國士兵,從而逐步完成了對澳門的佔領。
這裡選用的澳門地圖是葡萄牙製圖家特奧多羅·德·布賴(Teodoro de Bryin)於1598年繪製。德·布賴出生在比利時港口城市列日,後在法蘭克福永久定居,是位優秀的雕刻師和製圖家。1597年他69歲時,製作了一幅《布賴自畫像》,親自雕刻。畫中的布賴拿著一副羅盤,他的手放在頭骨上。他為許多關於東印度和西印度的書籍製做插圖。比較有名的有《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第一次登陸》。
1607年在德國法蘭克福出版的一本關於東印度的書中刊載了這幅重要的插畫式地圖。據研究者稱,這是西方最早印刷的澳門專圖(圖8.3),其圖名「AMACAO」被認為是「媽閣廟」(媽祖廟)的葡萄牙語音譯。當時澳門確有媽祖廟,亦有的「媽閣山」一類的地名。這個名字應是葡萄牙人以「媽祖」稱乎此地的一個證明。
此圖的方位為:左北右南,上東下西。圖為銅刻版印刷。東北角有東望洋山,圖中央有市場,城中行走的多是洋人;圖右有一個監牢,關著兩個人,可見「葡城」已經形成。這幅地圖中沒有畫澳門建造時代最久遠的聖保祿教堂,因為它1580年建造後,於1595年被大火全部焚毀。新建的教堂在1601年又毀於大火。再次復建聖保祿教堂是1602年奠基,於1637年才落成。但圖中還是有一些宗教表達的,圖中的街道中央立有一個恥辱柱,這是洋教的一大特徵,說明教會活動已在社會上展開。此外,圖中還看不到炮台,那是因為葡萄牙人在澳門建的第一個炮台是聖保祿炮台,名義上也是保教,此炮台亦稱大炮台和中央炮台,始建於1616年,所以不會在這幅地圖中顯現。
此圖的內港及南灣里,有小型中國船,還有洋船兩艘,外港還有幾艘洋船,港口地圖的特色十分突出。
《布賴自畫像》
洛佩斯1508年率六艘船出使滿剌加
西方最早印刷的澳門專圖,約繪於1598年,於1607年法蘭克福出版。
※葡萄牙人為何能領先列強畫出第一幅獨立的西文版中國地圖
※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第一幅中文版世界地圖
※從地圖上大明中國早已進入「全球化」
※伦勃朗学生插画的印度洋、东印度全图
※一邊殖民一邊不斷「完善」亞洲全景
TAG:梁二平的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