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危險的鍊金術——代幣發行融資
在全球的創業企業之間,採用被稱為
ICO
(首次代幣發行)
的自主貨幣融資行為正在爆炸式擴大。2014年以來的融資總額達到17.8億美元,從眼下來看,僅2017年4~7月就超過了來自創業投資(VC)的融資額。其特點是
能低成本、短時間獲得融資,投機資金支撐了這股熱潮。
但是,相關投資者保護的規則仍不完善,業務內容被打上問號的企業也紛紛湧入。對於這一 「現代鍊金術」 的迅速擴大,監管機構也開始密切關注。「期待參與代幣發行」
代幣發行的Token(代幣)與股票和公司債不同,無需向投資者支付分紅和利息。有價證券發行應遵守的以保護投資者為目的的規則並不存在,信息披露也很簡單。只要在互聯網上發布被稱為「白皮書(whitepaper)」的業務計劃書,就能籌集資金,同時還不需要披露結算書和接受會計審計。與聘請證券公司和審計公司、需要準備1~2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相比負擔很輕,因此設立不久的企業相繼涉足。
30秒籌資3500萬美元
如果利用代幣發行,企業無需依賴證券公司和銀行,通過互聯網即可向全世界投資者直接籌集資金。6月,尋求實現凱恩斯提唱的國際結算貨幣
「班科」 (Bancor)的 「The Bancor protocol」
在3小時里籌集到1.5億美元,此外,作為美國瀏覽器開發企業的Brave
僅僅約30秒鐘就籌資3500萬美元
。據美國高盛統計,2017年4~7月利用代幣發行的融資額達到1200億日元以上,超過了投向被稱為「種子階段(seed stage)」的初創企業的全球創業投資額。
這一融資手段已開始波及日本企業。日本創業者長谷川潤在泰國成立的東南亞的結算服務公司OmiseGo於6月籌集了2500萬美元。此外,從事大數據分析的Metaps宣布旗下韓國子公司將實施約12億日元的代幣發行。
支撐代幣發行人氣的是因虛擬貨幣價格上升而擴大收益的投資者。自2017年初以來,比特幣漲至約4倍,以太坊(Ethereum)漲至約40倍。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QUOINE首席執行官栢森加里矢表示,隨著 「虛擬貨幣富豪」 相繼問世, 「正在形成賬面收益通過代幣發行流向另外的虛擬貨幣的循環」 。
熱潮也在催生問題。比特幣研究者東晃慈通過調查主要的48個代幣發行融資項目的業務進度發現,承諾的產品和服務並不存在的項目達到整體的56%。東晃慈指出:「
代幣發行計劃很多都被高估
。」監管機構面臨的難題
即使業務沒有實際運行,只要投資者相信代幣價格上漲,就可以籌得資金。倡導開發虛擬貨幣技術的EOS(位於英屬開曼群島)
雖然在白皮書中表示 「這種代幣沒有價值」 ,但仍成功籌集到2億美元。
日本早稻田大學金融綜合研究所顧問野口悠紀雄表示
:「代幣發行促進了融資的民主化,但規則仍不完善,沒有實際運行的公司容易湧入
」。實施代幣發行的企業也有聲音表示,「需要制定設置上限等有分寸的規則」(Omise集團)。世界各國的監管機構也開始採取應對舉措。美國和新加坡透露方針稱,將加快制定規則,明確與有價證券的區分。在中國,中國人民銀行(央行)9月4日宣布全面禁止代幣發行融資行為。
中國人民銀行在發布的公告中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這一公告顯示出中國當局對於人民幣資本通過虛擬貨幣外流的擔憂。日本的金融廳4月頒布了在世界上首次通過法律來規範虛擬貨幣的《資金結演算法修正案》,在交易所引進了註冊制。8月,組建了約30人的橫跨全廳的團隊,啟動了包括代幣發行在內的監管體制的強化。
但事實上,
日本金融廳在監管代幣發行時所處的位置仍未確定。不能對處於「監管的網路之外」(高官)、輕視投資者的鑽法律空子的行為放任不管,但另一方面,不希望摘掉金融領域迅速發展的新技術的萌芽這一真心話也忽隱忽現。
代幣發行給監管機構提出了兼顧投資者保護和推動技術革新這一新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關口慶太,龜井勝司
轉載自日經中文網
※東大團隊研發出製造量子計算機的新方法——設備更小,費用更低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