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重拾師德

重拾師德

摘要:從師德廣義教書育人出發,從當下師德問題談起,強調重拾師德的現實意義以及師德建設的路徑,重點提出師德建設的落腳點應放在廣大教師內化於心的認同與踐履上。

關鍵詞:師德;師德建設;建設路徑

師德的狹義是指一種職業道德(Teachers Code of Morality),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相適應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師德的廣義則是兩部分:一是教書;二是育人。

就師德問題談師德

改革開放已經39年了,市場經濟的大潮排山倒海滌盪著這個紛繁複雜、林林總總誘惑充裕的世界,人民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備受挑戰。我們的大學教師還能否整體上淡定從容,甘為人梯,用燭光精神照亮學生的心靈,照亮民族振興的復興之路?這是當下的大問題。

傳道之人,須聞道在先;塑造靈魂之人,須靈魂日日自洗。但不必諱言,師德建設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當下,人們議論教師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敬業精神淡薄、奉獻精神不充盈、示範作用欠缺、師生關係不融洽、教師間關係不和諧等。所以,只有凸顯問題意識,才能以問題為中心解決師德建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麼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好老師應該執著於教書育人。我們常說干一行愛一行,如果身在學校卻心在商場或心在官場,在金錢、物慾、名利同人格的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當不好老師的。」[1]

以往,我們的師德建設太注重外在的行為規範與準則,而真正師德建設缺失的並不在於政策措施是否頭頭是道,而是廣大教師內化於心的認同與踐履到底行不行。例如:在科學巨匠錢學森心裡,是國為重,家為輕;是科學最重,名利最輕。錢老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創祖國航天,他是最先行人。所以,為師者,是道德人格與道德境界的大比拼,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為師者,是一種爭做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者,讓熠熠燭光,輝映蠟炬成灰淚始乾的高尚境界;為師者,是熱愛教育事業,具有教師的職業道德情操和敬業精神,爭做國之棟樑的培育者,率先垂範,大愛無疆的一種風範;為師者,是關心學生成長,關注學生成才,爭做社會柱石之材的打磨者,是人人競相教學相長,提升教書育人水平,競相彼凸我凹,無怨無悔的一種淡定情懷。

就師德意義談師德

師德建設事關教師隊伍建設全局,事關高校事業科學發展;師德是一名教師全身心的靈魂和經緯,教師行走職場的各種要素和各個環節的特質無不取決於相應的師德。教師是社會柱石之材的打磨者,更是國之棟樑的培育者。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立德樹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建設「雙一流」、實現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的關鍵所在。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教師的職業,都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最嚴格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就要以身作則、以身立教,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和影響學生,身教重於言教。正如孔子而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這可謂我國教育史上的第一個師德規範體系。宋元明清時,師德的規範體系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如朱嘉提出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作為師德規範,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則認為「德以好學為極」「欲明人者必須先自明」。

師德乃教育者之人格,它關係到教師「紮實學識」和創新能力能走多遠的大問題,它關係到教師「仁愛之心」能否讓所有學生都成長成才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俗話說「經師」好遇、「人師」難求,經師只重知識和理論的傳授,人師更重價值和倫理,應著重將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因此,師德建設更關係到教師的勁頭與情懷能否撐得起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的大問題![2]

教育是以心靈塑造心靈,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聖事業,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一所大學的好壞,師資隊伍是關鍵;一批學生是否優良,取決於教師的學識魅力、人格魅力、兢兢業業,賦予學生智慧與人格的大愛無疆的風範。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而大師者必然是人格高尚者。2015年,在北京郵電大學甲子校慶晚會上,喬建永校長用「厚德博學、敬業樂群」的校訓詮釋了北郵「經師」走過的六十年:「有人說,學在北郵是一生的榮幸,因為一流的學風教會了我們踏實與勤勉;有人說,離開北郵放不下的是一生的牽掛,因為這裡有兢兢業業,賦予我們智慧與人格的恩師。我們有這樣的老師,一生淡泊名利,甘為人梯,年近九旬還在講台上為學生授課;我們有這樣的老師,他是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領域的泰斗級專家,但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自己親自開設課程,用英語講授莎士比亞的戲劇故事,留下『英語莎翁』之旅的校園佳話;我們有這樣的老師,為了祖國通信事業的人才培養,一生三次調整自己的專業領域,忍著右眼失明、右耳失聰和身體病痛的折磨,一生編寫了幾十本教材。這些老師只是北郵六十載歲月中成百上千位平凡教師的代表和縮影,但正是他們,用教師的燭光精神,照亮了學生的心靈,也照亮了北郵前進的道路。」

就師德建設路徑談師德

師德,折射的是一種價值觀,價值觀是一種內心尺度。縱觀各高校,師德建設的路徑比比皆是,只是大部分停留在實踐層面、外化層面,而理論層面、內化層面研究的不多,學理高度不夠。

1.大氣生成。師德建設確實需要師德培養體系、評價標準、師德考核、監督、懲處機制等外化的體制,但師德建設更需要教師的內化生成,需要激發培育高尚師德的高度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教師節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就提出了「好老師」的四條標準,「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紮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這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內容對新時期師德規範的新凝練,這是對當前師德建設提出的時代要求。「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著實指明了當前師德建設的宏觀路徑。

2.理想支撐。師德建設的最高境界在於建構人的意義世界。我們應將教師的職業存在感從謀生和養家糊口的生存狀態,上升到實現人生價值的尊嚴層面;用恢弘的「精、氣、神」平消職業倦怠;用震撼的入職教育啟動教師職業生涯的浩瀚長河;用人本、科學的評價機制牢牢鎖定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例如:北京郵電大學教師入職培訓時的宣誓詞是這樣震撼青年教師的:「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面對國旗,莊嚴宣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履行教師神聖職責;修身立德,為人師表;啟智求真,嚴謹治學;傳道授業,教書育人;銳意創新、勇於擔綱;崇尚奉獻,追求卓越。做學生良師益友,鑄教師高尚師魂,為北京郵電大學的事業發展勵精圖治,為培養社會棟樑、國脈精英,努力奉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而神聖的儀式本身就是對青年教師心靈的一種震撼。同時,教師們也更加懂得,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才是一名教師的真正「身份」。

3.紮實之功。既然,兩人相爭,力者贏之;兩力相爭,勇者贏之;兩勇相爭,智者贏之;兩智相爭,德者贏之;兩德相爭,道者贏之。那麼師德建設的施功重點或發力點則在於內功的修鍊上。

第一,培養教師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培養教師具有開闊的思維,成為具有一雙慧眼的「伯樂」、成為一個有德之人、一個有為之人。既能控制課堂節奏和秩序,又能牢牢把握住學生思維發散的方向,還能很好地掌控住奔騰的野馬,拿捏好「90後」「00後」的心脈。「00後」的學生是一群「只要我願意,沒什麼不可以」的一代,因此與其攥緊韁繩再揚一鞭,不如放養。因為放養的馬更健碩;但優秀的教師必須建好圍欄,注意理論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注意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

第二,培養教師酷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的大愛情懷。拿句網路用語就是「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而不能「我在原地等你,而你卻忘了曾經來過這裡。」「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師自身得有水平,得是一個注重實踐的「實戰家」。做學問就像打仗,望風就開槍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培養「國之棟樑」,意味著我們是在訓練一支特種部隊,要樹目標、強實戰!教師在學生面前,得是一本知識淵博的「百科全書」,教師的本職工作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教師必須對所教內容了如指掌;有能力、有知識儲備,能處理各種問題,是一個強大的問題解決終端;讓學習不再是記憶內容,而是建構內容。

第三,重視教師業務素質的直線提高。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時代對教師的學識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必須是一個止於至善的「終身學習者」。最好的教師永遠是一個學生,是「終身學習」的忠實信徒,像穆里尼奧一樣當冠軍教頭,有「挖掘機」的精神。好教師還應是機智幽默的「脫口秀」、善於溝通的「心理師」、言出必行的「知行合一者」。

4.氛圍形成。師德建設要與學校改革和事業發展同步共進、同頻共振。一方面,需要教師自身的道德自覺;另一方面,需要學校採取多種方式方法宣傳師德建設,在整個社會體系中形成一種良好師德的氛圍。高校要通過事業發展凝聚人心,增強教師對學校的向心力和對事業的自信心,給教師創造更多的發展和成功機會。師德,是一個教師的職業靈魂,是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心、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在利欲熏心的時代,還能堅守三尺講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一種甘為人梯的精神。但這種精神不是一個人所能形成的,它需要獨立思考的氛圍,需要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和懷疑精神,需要自由探索的氣場和一種獨有的哲學氣質。高校師德建設工作亟須高度重視,為此需要強化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將其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迅速成立教師工作部,注重構建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將師德建設常態化、制度化。

總之,師德是撬起教學質量的支點!師德培育,不是靠口號,而在於點滴的養成,在民主、包容、創新中形成教育的風格,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堅持與付出,需要全社會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理解與耐心;需要只爭朝夕,敢於創造,又容不得絲毫的浮躁和浮誇;需要切實提高站位,紮根中國大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心。師德建設同樣需要注重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物化於行的功效。

師德建設凝聚了歷史、現在和未來。其培育機制所構築的育人格局,必將在激發大學活力、增強大學魅力、提升大學實力、增強社會引領和擔綱上,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探索中,勇於超越自己、升華自己,真正做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畢竟未來一流的大學,不能僅僅是一個排行榜上的巨人,她更應該是人類精神上的珠穆朗瑪!因為,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作者:周曄,單位: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與北師大師生座談 提出「四有」好教師標準[EB/OL].[2014-09-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31746.html.

[2]周曄.教師難當,職業背後的挑戰[J].北京教育(高教),2015(11):6.

《北京教育》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媒類大學
紅色文化引領成長
利用信息技術保障教學質量正當其時
北京丰台區長辛店學校舉辦迎中秋系列活動
出國留學,還是留在國內?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