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圖文邊款的刻制過程
前些天花了兩個晚上,嘗試刻了一方取意於唐詩「金縷衣」的圖文邊款。現把刻制過程整理成文如下:
1、鉛筆畫稿上石。從印盒中選了一方4*6cm(側面)大小的青田石章,用鉛筆在上面鉤勒出大致圖案。
2、畫出墨稿。在鉛筆畫稿的基礎上,用一支小楷狼毫毛筆蘸上墨汁勾畫出墨稿,一來為了使圖案更加清晰以便於後續雕刻,二來也為了避免雕刻過程中因手指壓在印石上移動擦掉鉛粉而把畫麵線條弄掉。
註:石安刻這方印時是直接將「一得閣」墨汁倒入小碟中使用。但更好的做法應是用濃墨勾畫。比如用傳統墨條磨成濃墨使用,或將墨放置一小段時間待其稍濃後使用,或在硯台上倒入些許墨汁輔以墨條磨墨適度加濃後使用,以墨汁烏黑乃至隱隱有立體感為最佳,這樣的墨襯比效果明顯並且在印石上的凝墨作用好。
3、在紙上試寫詩。我先在普通白紙上根據印石尺寸和位置大小用小狼毫蘸墨先試寫了「金縷衣」原詩的內容字體,主要看看擬刻的隸書字體和字的大小是否合適。之所以選用隸書,一來覺得隸書相對篆書好認一些並且也比較靈動,二來綜合長方形位置和字數安排我自己覺得取橫勢視覺上更好一些。
4、配詩修改。為避免錯誤,在百度上查閱了該首唐詩後發現初擬的內容有點小錯誤,及時修正過來。
5、配詩墨稿上石。再用小毛筆蘸墨汁後把詩寫在印章上方位置,但對寫出來的詩的位置安排和字的效果不太滿意,加上對借鑒書畫作品加落款的做法也感覺不理想(和配詩一樣大小的落款有些喧賓奪主,破壞這塊位置詩的整體感和美觀),為避免洗掉時影響已覺得可以的圖案墨稿,所以先放著,準備等圖案刻完後再洗掉重寫(見後)。
6、動刀刻圖。由於圖案線條較細加上青田石性脆,所以沒用平時刻印常用的厚刃刻刀,改用一把相對薄刃的合金鋼刻刀,然後開始刻圖案,施以陽刻之法。
順序是先從最重要的頭部開始,頭部線條比較精細,所以在追求爽利用刀的同時又保持警醒,以保證線條完整和粗細變化的同時還能體現出金石的特有趣味,並且因為是開始部分,所以這個階段是關鍵的考驗。
等頭部刻完,心中對運刀的感覺和刀刻線條的把握便大體心中有數了。
在刻制肖像印的用刀方面,現當代的一些肖像印大家如來楚生、張耕源、黃榮等先生都是個中的頂尖高手,刻前特意花了點時間再用心揣摩他們一些優秀作品的表現細節,大有增益。
7、刻制整個圖案。刻完頭部後,其他部分的用刀就相對會大膽和果斷一些,力求大處OK的前提下,盡量大膽奏刀以求線條變化和金石之味。在基本刻完後,借鑒了前賢「做印法」對身體部分的衣服施予一定的殘破處理,以求進一步增進衣服的質感和金石味。
其中小遇挑戰的是在髮髻右方有個深色部分,這裡其實是個大塊砂釘,石質堅硬無比,難以奏刀,只能經過一點一點和小心翼翼的啄刻慢慢地刻掉它(以防不小心滑刀過長誤傷刻好的髮髻和頭部線條),這裡費了半天勁並終於順利挖掉了(幸好不是在頭部線條部分,否則這幾乎沒辦法實現線條應有表現和完整了)。
8、待圖案部分刻完,回過頭來重新修改配詩的文字部分,把原文字墨跡用水洗掉後,又重新用毛筆寫了一遍,位置也變了,採用豎格方框的形式,字體仍為隸書,但字體上略有變化(參與華山碑和乙瑛碑筆意),寫得更工整了些。
9、第二天夜晚,待各事處理完,安靜下來,在夜燈下刻制昨晚重寫的配詩。
10、等配詩也大體刻完後。揉了個宣紙團蘸上墨拓出印痕,看看大體效果,發現有些細節部分還待修飾處理(比如第一列君字左邊橫和豎格連在一起了、惜字右橫的雁尾未刻出來,最後一列花、枝的多餘部分未刻掉,以及字間空白部分有些殘餘還未挖除等等)。
另外,原來題款位置改掉後,配詩左右下方各留了塊空白也挖掉了,但在左下方刻留了個小方塊,預備刻個小小的簽名,希望能既不顯眼,又體現是石安我所刻,並且這個小塊和圖案本身的人物身體大塊厚重色塊形成重心的呼應,對整個畫面可以起到視覺平衡的作用。
但由於這個方塊宜小不宜大(大了突兀不合適),且因不是微刻,也不能藉助放大鏡,目力所及,最後決定只刻一個單字為宜,但具體是刻「石」字還是「安」字,一時沒想好,所以先留著方塊在那(最後刻了個「安」字,見後)。
11、對細節部分做進一步修改完畢,把印章洗乾淨清爽後,在書櫃留個影。總體刻這方畫印和配詩都是一刀刻成,對線條基本不做進一步修飾,所看到的差不多是一次完成的原貌——當然並不是說印章修飾就不好,是否修飾以及修飾程度大小取決於印面效果表現是否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只是這方印正好覺得多加修飾也是多餘而已。
12、本打算用傳統拓邊款的方法做成墨拓。但手頭缺少拓邊款所需的重要工具拓包和棕刷等等。所以只是簡單地自製了個小拓包,用牙刷替代專用棕刷來蘸墨試了試拓款效果,大概能感覺點效果,但細節部分無法充分表現出來,效果差強人意。
13、改用手機直接對印章拍照,然後上傳到電腦,用自己初淺的一點photoshop知識對它做了去紙底色處理的效果。
14、為增強印章的表現感,再把黑色試替換成紅色出來的最終視覺效果。這方圖文邊款大體完成。
後記:總體而言,刻這方印主要是因為前些天閱讀了一些肖像印大家的作品及所述技法,然後為練手和嘗試改進用刀之法的「作品」,離內心的期望還有很長的距離。以圖文備存,一來方便方家指正,二來方便自己以後刻畫印時參照和改進。
————————————
我是石安
希望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
能給您帶來一些有價值的內容
一對一交流
TAG:石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