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溫馨提示:本文約5700字,配圖35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在一戰期間,海軍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促進了作戰艦艇的進化,其中充當艦隊偵察前衛和輕型艦艇編隊旗艦的輕巡洋艦也迎來更新換代。艦炮、引擎、海軍航空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交戰雙方在戰爭前夕下水的輕巡洋艦在戰爭爆發後迅速過時,於是各個列強紛紛結合技術進步和實戰經驗,在一戰後期開始設計適應新的海戰環境的新型輕巡洋艦或偵察巡洋艦,它們大多於一戰結束前後開始建造,於20世紀20年代服役,並表現出傳統理念與創新設計並存的特點,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艦型如日本海軍的5500噸級、美國海軍的奧馬哈級和英國海軍的E級等,而法國海軍在同期完成的迪蓋·特魯安級則是最具現代化氣息的輕巡洋艦。

設計背景

法國海軍新型輕巡洋艦的設計始於1915年,原計劃建造6艘,設計排水量5200噸,裝備8門138.5毫米艦炮,安裝在4座雙聯裝炮塔內,還配備4門75毫米高射炮以及不少於12具550毫米魚雷發射管(以4×3的形式平均分布於兩舷)。新艦的詳細設計直到1919年底才完成,方案代號為171,但其各項指標未能讓法國海軍高層滿意,於1920年2月遭到否決。同時,法國海軍獲得了英美新建的E級及奧馬哈級的技術情報,意識到新型輕巡洋艦的設計必須得到強化以應對新的威脅,於是將排水量增加到8000噸,主炮口徑提升至155毫米,高炮及魚雷武備保持不變,艦體長度從145米延長到175米。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美國海軍「奧馬哈」號輕巡洋艦在20世紀30年代的留影。奧馬哈級擁有同期各國輕巡洋艦中最強悍的火力,對迪蓋·特魯安級的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

1920年底,在參考了奧馬哈級的設計後,法國艦船工程師們擬定了A、B、C、D四個草案,均配備8門155毫米艦炮、4門75毫米高射炮和12具魚雷發射管,僅在動力和防護上有所差異,最終C方案被選定並在次年完成了細節設計。相比早期設計,新方案在性能上有大幅提高,但成本也隨之飆升,單艘造價由4000萬法郎升至7000萬法郎。法國國會於1922年3、4月間批准了首批3艘艦的建造,命名為迪蓋·特魯安級。後續艦的計劃則受到同年簽訂的《華盛頓條約》的影響,改為建造重巡洋艦,這就是法國海軍第一級重巡洋艦迪凱納級。

性能特點

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為8000噸,滿載排水量9650噸,全長181米,艦寬17.2米,吃水5.3米,編製艦員人數為578名,作為旗艦時增至591名。

迪蓋·特魯安級的艦體設計非常優秀,採用高幹舷艏樓船型,具備極佳的適航性,其纖細的船體和飛剪艏即保證了高速性能,又能防止上浪。上層建築相當簡潔,採用雙桅雙煙囪布局,主桅為堅固的三腳桅,後桅為單柱桅,兩座煙囪位置靠前,在後煙囪和後桅之間設有寬闊的舟艇甲板。迪蓋·特魯安級的機動性也很突出,在28節航速下的轉彎半徑僅有750米。該級艦在艦型設計上唯一被詬病的地方就是重心過高,在載油量偏低的情況下艦體橫搖幅度已經足以影響主炮的射擊穩定性。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的側視及俯視線圖。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的艦型非常優美俊朗,高幹舷設計保證了良好的適航性。

迪蓋·特魯安級的動力裝置採用集中布局,2個鍋爐艙在前,安裝8座居約式燃油鍋爐,每艙4座;3個輪機艙在後,安裝4台帕森斯式單級齒輪減速蒸汽輪機,其中前輪機艙並排安裝2台,中、後輪機艙各1台,主機輸出功率為10500馬力,設計航速為34節。各艦在試航時均達到33節航速,略低於設計指標。迪蓋·特魯安級的動力系統穩定性非常出色,在服役過程中能夠長時間保持30節高速,即便在使用多年後仍保持良好的運行,比如「迪蓋·特魯安」號在艦齡已達20年,排水量增至10900噸的情況下仍能達到27.7節。迪蓋·特魯安級的設計燃油載量為1400噸,續航力為3000海里/15節。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27年「拉莫特·皮凱」號正在進行全速試航。迪蓋·特魯安級的最高航速可達33節,而且動力系統具有出色的持續運行能力和可靠性。

迪蓋·特魯安級的主炮為8門50倍徑M1920型155毫米艦炮,安裝在4座M1921型雙聯裝炮塔內,以前二後二的布局呈背負式布置在戰艦前後,每座炮塔重80噸。M1920型155毫米艦炮設計於1920年,其口徑在各國海軍艦炮中比較獨特,法國海軍之所以選擇155毫米口徑是為了能夠與陸軍的155毫米火炮實現彈藥通用,不過後來放棄了這一想法,後續的法國輕巡洋艦改為常規的152毫米艦炮,而155毫米艦炮僅裝備迪蓋·特魯安級、「貞德」號訓練巡洋艦和「貝亞恩」號航空母艦。M1920型155毫米艦炮可以發射半穿甲彈、高爆彈、照明彈等多種彈藥,炮彈重量56.5~59公斤,炮口初速850米/秒,最大仰角40度,最大射程26100米,射速3~4發/分,每門炮備彈125發。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迪蓋·特魯安」號輕巡洋艦前部主炮群的正面特寫,該艦採用獨特的155毫米艦炮,以期與陸軍同口徑火炮實現彈藥通用。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50倍徑M1920型155毫米雙聯裝艦炮結構圖。

迪蓋·特魯安級的副炮為4門50倍徑M1922型75毫米高射炮,以單裝炮形式安裝在前後煙囪兩側,每舷2門。M1922型75毫米高射炮從本質上說就是把舊式的施耐德M1902型艦炮縮小倍徑並更換適合對空射擊的炮架,該炮的最大仰角為75度,最大射程14900米,有效射程7500米,射速8~12發/分,可以發射安裝觸發或延時引信的高爆彈,也可發射照明彈,每門炮配備135發高爆彈、30發照明彈和24發訓練彈。迪蓋·特魯安級還裝備了6座霍奇斯基8毫米雙聯裝機槍作為近距離防空武器。

迪蓋·特魯安級的魚雷武備相當強悍,4座550毫米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布置在艦體中後部兩舷,每舷2座,發射M1923D型魚雷,備雷24枚。該型魚雷裝藥量為308公斤TNT,射程和航速有兩種設定:在39節時為9000米,在35節時可達13000米。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29年「普利莫蓋」號輕巡洋艦的武器布置圖,注意艦尾安裝的飛機彈射器。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的魚雷發射管布置圖,注意其備用魚雷的儲存位置及裝填魚雷的路徑。

相比優良的艦型、出色的機動性和強有力的武備,迪蓋·特魯安級的防禦能力可太過遜色了,實際上近乎裸奔,沒有設置舷側裝甲帶,僅在彈藥庫、主炮塔和司令塔敷設了30毫米的防破片裝甲,20毫米的甲板也難以抵擋垂直方向上的攻擊,單薄的防護使得迪蓋·特魯安級即便面對驅逐艦的120毫米主炮的攻擊都顯得力不從心。不過,在放棄直接防禦手段的同時,法國人更多地依靠間接防禦提高生存力,迪蓋·特魯安級內部細化水密區劃,設有16道水密隔壁,並在動力艙段採用雙層底,增加抗損性。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美國海軍艦船資料手冊中的迪蓋·特魯安級,其對於防護能力的描述為「nil」,近乎於無。

迪蓋·特魯安級是法國海軍自1906年後建造的第一級輕巡洋艦,也被視為法國現代化巡洋艦的起點。相比同期其他列強海軍的對應艦級,迪蓋·特魯安級的設計具有一些顯著優點。比如英國海軍的E級雖然防護優於迪蓋·特魯安級,但7門152毫米主炮卻以單裝炮形式安裝在後部敞開式炮塔內,同樣的設計也出現在日本的5500噸級輕巡上。美國海軍的奧馬哈級裝備了12門152毫米艦炮,但僅有4門安裝在雙聯裝炮塔內,其餘8門平均分布於兩舷炮廓內,這種過時的設計導致其舷側齊射能力大打折扣。相比之下,迪蓋·特魯安級除了防護貧弱之外,其他各方面性能都比同期其他國家的輕巡洋艦更具現代化特徵。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20世紀20年代,英美法三國典型輕巡洋艦的線圖對比,自上而下分別是英國的E級、美國的奧馬哈級和法國的迪蓋·特魯安級。

建造與服役

3艘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在1922年到1923年間陸續開工,它們分別被命名為「迪蓋·特魯安」號、「拉莫特·皮凱」號和「普利莫蓋」號,上述艦名均取自歷史上出身布列塔尼地區的法國海軍名將:勒內·迪蓋·特魯安本是一名海盜,後加入法王路易十四的王家海軍並官至海軍中將;拉莫特·皮凱伯爵生於法國西北部的雷恩,他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格瑞那達戰役和薩凡納圍攻戰中被證明是一名優秀的海軍指揮官,後官至海軍中將;赫爾維·德·普利莫蓋是15世紀時的布列塔尼海軍將領,在1512年聖馬蒂厄戰役中與英軍艦隊奮力作戰並壯烈犧牲,因而被載入史冊。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迪蓋·特魯安級各艦均以歷史上的法國海軍名將命名,自左向右分別是迪蓋·特魯安、拉莫特·皮凱和赫爾維·德·普利莫蓋。

1922年8月4日,首艦「迪蓋·特魯安」號開始在布雷斯特海軍工廠鋪設龍骨,1923年8月14日下水,1926年11月2日服役;二號艦「拉莫特·皮凱」號於1923年1月17日在洛里昂船廠開工,1924年3月21日下水,1927年3月5日服役;三號艦「普利莫蓋」號於1923年8月16日在布雷斯特海軍工廠開工,1924年5月21日下水,1927年4月1日服役。由於測距儀等相關設備交付延誤,這三艘新銳巡洋艦直到1929年才相繼形成戰鬥力。3艘迪蓋·特魯安級建成服役後,編入新組建的第3輕型艦艇中隊,基地設在布雷斯特,歸屬法國海軍大西洋艦隊。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26年正在布雷斯特海軍船廠內舾裝的「迪蓋·特魯安」號(左)和「普利莫蓋」號(右)。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26年竣工服役的「迪蓋·特魯安」號輕巡洋艦,注意艦尾尚未安裝航空設備。

「普利莫蓋」號在服役之初就實驗性地安裝了飛機彈射器,並搭載水上飛機,在運用過程中被證明是很成功的,於是它的兩艘姊妹艦也在1929年初加裝了航空設備。迪蓋·特魯安級的飛機彈射器安裝在艦尾,可以搭載1~2架水上飛機。

1927年4月20日,「普利莫蓋」號離開布雷斯特港,開始了為期七個月的環球航行。該艦於6月17日抵達法屬印度支那,隨後北上前往上海,並在中國逗留了一個月,這期間曾沿長江逆流而上抵達漢口。隨後,「普利莫蓋」號又訪問了日本,之後穿過巴拿馬運河,於12月22日回到布雷斯特港。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普利莫蓋」號艦尾特寫照片,攝於20世紀20年代末,可見艦尾甲板上加裝了飛機彈射器,搭載1架FBA-17型水上偵察機。

「迪蓋·特魯安」號在20年代末駐泊土倫時曾發生火災,燒毀了前部主測距儀,直到1933年才在布雷斯特更換了新的測距儀。1936年,隨著新銳的拉加利索尼埃級輕巡洋艦陸續服役,略顯老舊的「迪蓋·特魯安」號被編入訓練艦隊,而它的2艘姊妹艦則在30年代遠赴海外,強化法屬殖民地的軍事存在。鑒於遠東局勢緊張,尤其是中日關係矛盾激化,法國海軍決定加強在東南亞的軍力,「普利莫蓋」號於1932年5月18日抵達法屬印度支那並長期駐留,直到1936年被「拉莫特·皮凱」號替換。此後,「普利莫蓋」號返回國內接受改裝,之後再度前往遠東,並在1937年8月到12日間駐泊上海,保護僑民,在淞滬會戰期間該艦還差點被誤炸。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34年7月停靠在波爾多港的「迪蓋·特魯安」號,艦尾已經加裝了飛機彈射器。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35年停泊於中國上海的「普利莫蓋」號,艦首甲板上架起遮陽天蓬。

在20世紀30年代,迪蓋·特魯安級各艦都陸續接受了現代化改裝。「迪蓋·特魯安」號於1932年進入布雷斯特的船塢,其改裝工程頗具試驗意味,在檢驗效果良好後才在其他兩艦上實施。改裝內容包括:1、撤除為擔任旗艦預留的艙室,因為隨著新型巡洋艦的出現,迪蓋·特魯安級幾乎沒有機會充當旗艦,多餘的空間被用於擴大航海艦橋;2、強化防空能力,為75毫米高射炮加裝防盾,所有8毫米機槍換裝為13.2毫米雙聯裝機槍,更換更先進的防空指揮儀。1935年,「迪蓋·特魯安」號開始第二階段的改裝,主要內容包括升級75毫米高射炮及探照燈的動力控制系統,降低主桅高度,更新飛機彈射器以適應新型水上飛機,在艦橋兩側增設魚雷射擊指揮儀。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經過現代化改裝後的「迪蓋·特魯安」號艦橋左後側局部照片,攝於1934年,注意前煙囪旁邊的75毫米高射炮已經加裝了防盾,在其後方可見用於對空射擊的4米測距儀的一角。

「拉莫特·皮凱」號於1933年到1935年在洛里昂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內容與「迪蓋·特魯安」號相同,此外該艦還安裝了與重巡洋艦相同的主炮射擊指揮儀。「普利莫蓋」號因為駐留遠東,改裝最遲,直到1936年才在洛里昂接受了與前兩艦相同的改裝。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拉莫特·皮凱」號的艦橋,攝於該艦1937年2月駐泊上海期間。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迪蓋·特魯安級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現代化改裝的前後對比。

命運多舛

1939年二戰爆發時,「迪蓋·特魯安」和「普利莫蓋」號停泊在洛里昂,「拉莫特·皮凱」號部署在遠東。在戰爭的最初四個月中,「迪蓋·特魯安」和「普利莫蓋」號曾前往西非達喀爾執行護航巡邏任務,「拉莫特·皮凱」號在法屬印支執行了兩次戰備巡邏,三艦均未遭遇戰鬥。進入1940年,它們的日子依然過得平淡如水,僅有「迪蓋·特魯安」號被調往地中海方向監視義大利海軍。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39年時「普利莫蓋」號輕巡洋艦的側視線圖。

隨著法國在6月25日宣布停戰,3艘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迪蓋·特魯安」號停泊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普利莫蓋」號駐泊於法屬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拉莫特·皮凱」號依然遠在法屬印支首府西貢,可謂天各一方,此後各自與形形色色的對手展開戰鬥,再未聚首。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39年4月,在中國香港太古船塢中進行維修的「拉莫特·皮凱」號,注意艦尾側面的艦名銘文。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40年6月停泊在湄公河上的「拉莫特·皮凱」號,該艦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就駐泊在遠東地區。

1941年1月,法屬印支與泰國的邊界問題最終演變成武裝衝突。「拉莫特·皮凱」號奉命對泰國實施打擊。1月17日,「拉莫特·皮凱」號與4艘殖民地炮艦組成的小艦隊攻擊了駐紮在大象島的泰國艦隊,雙方於6時15分開始交火。「拉莫特·皮凱」號於6時19分以主炮向泰軍錨地實施射擊,並發射了3枚魚雷,一枚擊中泰國「阿育陀耶」號海防艦。從6時54分開始,「拉莫特·皮凱」號集中火力攻擊「吞武里」號海防艦。當法國艦隊於8時停火時,戰鬥呈現出一邊倒的結局,法軍以輕微的代價擊毀泰軍2艘海防艦及3艘達叨級魚雷艇。值得一提的是,泰軍的2艘吞武里級海防艦訂購自日本,每艦裝備4門203毫米艦炮,火力上堪比一艘標準重巡,因此法軍在火力上並不佔有優勢,卻依然取得大勝,實屬罕見。大象島海戰是法國海軍在二戰時期為數不多的勝利之一,也是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服役生涯的巔峰。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41年1月17日大象島海戰的交戰形勢圖,其中綠色的航線就是「拉莫特·皮凱」號的行動路線。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這幅畫作描繪了正與法艦交火的泰國海軍「吞武里」號海防艦,該艦裝備了4門日制203毫米艦炮。

此後,「拉莫特·皮凱」號繼續滯留遠東,因鍋爐故障曾在1942年3月至9月在日本大阪維修,後因燃料短缺長期停泊在同奈省,默默無聞地度過了戰爭時光。1945年1月,美國海軍第38特混艦隊掃蕩了南中國海沿岸的各港口,1月12日,「拉莫特·皮凱」號遭美軍艦載機攻擊,沉沒在泊位上,殘骸在二戰後被解體。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在遠東地區駐守的「拉莫特·皮凱」號,該艦在遠離故土的東方找到了歸宿。

在1940年至1942年之間,「普利莫蓋」號一直在卡薩布蘭卡和達喀爾之間輪流駐守。1942年11月8日,盟軍發動「火炬」行動,登陸法屬北非,當時駐紮在卡薩布蘭卡的法國海軍第2輕型艦艇分隊以「普利莫蓋」號為旗艦,與來襲的美國海軍第34特混艦隊展開激戰。「普利莫蓋」號於10時35分向美軍戰列艦「馬薩諸塞」號開火,並在卡薩布蘭卡港與費達拉之間的海面上機動。法國艦隊很快遭到美軍的集火攻擊,11時20分,「普利莫蓋」號被3發炮彈擊中,所幸都是啞彈,25分鐘後一發近失彈導致該艦受損進水,儘管如此依然奮戰不止。11時57分,「普利莫蓋」號終於命中「馬薩諸塞」號一彈,但它的運氣也就此耗盡,分別在12時30分和12時40分兩度中彈,身負重創,被迫於13時28分向卡薩布蘭卡撤退,停泊於距港口入口處1000米處,之後又在14時40分遭9架俯衝轟炸機圍攻,至少被命中3枚炸彈。17時左右,奄奄一息的「普利莫蓋」號搶灘擱淺,艦員轉移到岸上,艦上熊熊燃燒的大火徹夜未滅,該艦的殘骸於1951年被出售拆毀。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42年停泊在卡薩布蘭卡的「普利莫蓋」號輕巡洋艦,該艦在同年11月與登陸北非海岸的美軍艦隊展開交戰,重創被毀。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在1942年11月8日卡薩布蘭卡海戰中「普利莫蓋」號的行動路線。

法國戰敗時,「迪蓋·特魯安」號所屬的法軍X艦隊正駐紮在亞歷山大港。經過英法協商,法軍艦隊同意解除武裝,從而避免了米爾斯克比爾的悲劇在亞歷山大港上演。所有法國戰艦上的艦員縮減到314人,所有火炮的炮閂被拆除,保存在亞歷山大的法國領事館內,「迪蓋·特魯安」號無所事事地度過了近三年時光。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在1942年4月被羈押在亞歷山大港的法國戰艦,近處就是「迪蓋·特魯安」號輕巡洋艦,該艦後方的大艦是「絮弗倫」號重巡洋艦。

1943年5月17日,X艦隊正式加入自由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號終於得以重返戰場,該艦於9月3日伴隨重巡洋艦「絮弗倫」號出海執行搜索德軍突破封鎖船的任務,後於9、10月間前往卡薩布蘭卡接受小規模改裝,航空設備、部分13.2毫米機槍及2座魚雷發射管被拆除,加裝了15門20毫米機關炮。改裝完成後,「迪蓋·特魯安」號又前往奧蘭,並在那裡駐守至1944年1月,期間進一步強化了防空武備,安裝6門40毫米單裝高射炮和多達20門20毫米機關炮。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43年9月15日,「迪蓋·特魯安」號輕巡洋艦(左)和「聖女貞德」號訓練巡洋艦(右)並排停靠在卡薩布蘭卡港。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44年接受防空強化改裝後的「迪蓋·特魯安」號武器布置圖,可見已經拆除了航空設備和部分魚雷武備,加裝了大量防空武器。

從1944年1月到8月間,「迪蓋·特魯安」號一直往返於北非各個港口執行運兵任務,之後前往義大利海岸加入第87特混艦隊,在8月15日開始的登陸法國南部的「龍騎兵」行動中擔任支援任務。隨著盟軍部隊向內陸推進,「迪蓋·特魯安」號於10月間返回奧蘭,擔負巡邏任務。該艦在二戰期間的最後一次作戰行動是在1945年4月23日炮擊德軍佔領的義大利港口。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45年8月「迪蓋·特魯安」號艦尾甲板的照片,可見後部主炮群前安裝的3門20毫米機關炮,在後部上層建築兩側的平台上安裝著單裝40毫米高射炮。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45年時「迪蓋·特魯安」號輕巡洋艦的側視線圖。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迪蓋·特魯安」號卻沒有返回法國,而是繼續留在阿爾及利亞參與鎮壓當地的民族抵抗運動,從5月到10月間該艦一直在沿海地區執行運兵和炮擊任務,直到10月23日才返回土倫接受大修,於1947年3月10日維修完畢。二戰結束並沒有給法國帶來持久的和平,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迫使從二戰戰火中倖存的法國老艦們再次披掛上陣,維護這個江河日下的帝國的顏面。「迪蓋·特魯安」號於1947年11月前往西貢並持續作戰到1951年9月,在四年間該艦航行了約70000海里!1951年12月15日,老邁不堪的「迪蓋·特魯安」號在土倫被編入預備役,後於1953年3月出售解體。

高盧前衛:法國海軍迪蓋·特魯安級輕巡洋艦簡史

■ 1946年到1947年間「迪蓋·特魯安」號輕巡洋艦,該艦在戰後參加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為維護法蘭西的殖民利益盡了最後一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崎峻軍史 的精彩文章:

元首的歐元:第三帝國時期的德國貨幣淺談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崎峻原創:孔雀也是盤中餐:細數英國都鐸時代的奢華宴會的美食
麵條國的傭兵隊長,皮薄炮快飛毛腿!
戰鬥民族豪氣壯,第一次開飛機上天打仗就敢撞!

TAG:崎峻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