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怎麼又哭了! 解讀寶寶啼哭的原因
剛出生的寶寶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哭就成為了他們的唯一語言。爸爸媽媽聽到嬰兒的啼哭聲,通常都會心慌意亂;既不知道他為什麼哭,究竟是餓了還是不舒服呢?也不知道怎樣才可安撫寶寶,讓他安靜下來,真叫爸爸媽媽手忙腳亂。
啼哭的原因
在初生的頭幾個月,嬰兒主要是靠啼哭來表達他的需要。
這時候他的啼哭聲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表示他生理上的需要
●對過多的外來刺激感到不安
●感到孤單
●生病
怎樣從寶寶的啼哭聲了解他的需要呢?
每一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對同一事物或會有不同的反應;只有你才是最明白孩子的人。只要父母能夠留意和每次盡量即時回應寶寶的啼哭,漸漸地便能從經驗中學會分辨他不同的啼哭聲,並由他的啼哭特色來明了他的需要。
以下是一些可作參考的例子:
餓了的啼哭:聲音較低沉
憤怒的啼哭:劇烈及大聲地哭叫
疼痛的啼哭:突然嚎哭,發出拉長而高音的尖叫,然後停頓下來,再而變成單調的哭聲
有時啼哭會混合了不同的形式同時出現,好像肚子餓的啼哭可能會因為父母未能及時回應而轉為憤怒的啼哭聲。
如何安撫寶寶?
每當寶寶啼哭時,盡量即時回應,留意他有什麼需要。你可以試試檢查他的尿布,看看是否需要更換;是否上一餐少吃了,要早一點喂他;是否穿著太多而感到太熱;考慮細微的地方,例如:是否被東西絆著了?被蚊子叮了嗎?……等等。通常當你走近寶寶,讓他看到你,一邊檢查一邊向他說話,可能他已平靜下來了。
如果不是以上的問題,他的啼哭可能代表需要你多一點安撫。
你可以嘗試以下的建議:
●輕撫他,溫柔地對他說話
●放輕柔的音樂
●用柔軟的布把他裹緊,令他有安全感
●讓嬰兒伏在你的肩膀和胸膛上,並垂直地抱著他輕輕地搖晃或踱步,漸漸將動作減慢,直至他平靜下來
吸吮不但能安慰嬰兒,還能給他安全感。可考慮給寶寶奶嘴。若是喂哺母乳,則可考慮滿月後才用奶嘴,因為過早用奶嘴會令嬰兒用錯誤的方法吸吮母乳。媽媽可嘗試用一個躺著的姿勢來喂哺母乳,讓寶寶吸吮至安靜下來,這樣,媽媽也可以休息一會兒。
Tips:可以常抱寶寶嗎?
很多父母擔心多抱寶寶會寵壞他,令他變得纏身。其實初生嬰兒啼哭是出於本能的需要,還未懂得撒嬌,所以毋須擔心會寵壞寶寶。反而抱抱寶寶能滿足他的需要,令他感受到你的關注,增加他的安全感,這樣做有助孩子日後情緒均衡發展,還可以鞏固親子感情。
其實,平日當嬰兒處於安靜狀態時,你可以多點關注他,例如與他說話、摟抱、輕撫或輕搖他,也可讓他聽柔和的音樂,看或玩他認為有趣的東西,讓嬰兒知道他安靜時就會獲得足夠的注意,因而感到滿足;同時,彼此也可以享受親子的溝通帶來的快樂。
如何處理哭鬧不停的寶寶?
當你試過以上的方法後,寶寶還是哭個不停,你可能要考慮以下的因素:
嬰兒不停地哭的原因:
●適應環境較慢
有些嬰兒在適應環境變化和建立新的生活規律方面比較慢,很容易因生活環境有所變動而感到不安。
●過多的外來刺激
個別嬰兒對經歷新事物會較為敏感,例如在接觸新面孔後,當天晚上可能會哭鬧不停。
●情緒緊張
嬰兒雖然年紀幼小,卻已能感覺照顧者情緒的變化,可能會受照顧者的情緒影響而變得緊張,哭個不停。
●腸絞痛
嬰兒以哭嚷來表達身體不適。
安撫哭鬧不停的寶寶
●保持冷靜
首先不要太著急,若太慌忙,同一時間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去處理,會令寶寶更緊張和不安。
●排除生病的可能性
細心觀察寶寶的情況,如有不願吸吮、肚脹或經常嘔吐,都可能是生病的跡象。
●嘗試有系統地每次用一個方法
留意寶寶對採用每一個方法後的反應及進展,例如每次哭鬧的時段、維持時間、所使用的方法等,找出一種較奏效的處理方法。
●了解寶寶的特性
每一名嬰兒對環境的反應和敏感度都不同。了解寶寶的特性,有助你及早察覺到他在開始大哭之前的表現而作出適當的處理。其中的一些處理方法可以是逐步地引進新的事物,讓他慢慢地適應;在他開始有不安表現時把他移離引致他不安的環境,讓他休息一會。
●分享心得
父母可與別的家長或有經驗的朋友分享心得,互相學習來嘗試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有些人認為與嬰兒乘車兜風、散步、把他揹在胸前搖等,都是可以一試的方法。
●接受現實,以平常心去面對
對於因「腸絞痛」而哭的寶寶,至今仍未能發現任何有實據證明而奏效的方法去處理這問題。幸而此種情況通常都會在寶寶三至四個月大的時候自然消失。大家在嘗試不同的方法之餘,也需要接受現實,耐心靜待這個階段的來臨。
●照顧自己情緒需要
寶寶與你自己的身心健康永遠都需要放在第一位。假如你已因應各種可能原因而作出處理,但啼哭仍然持續,你的情緒可能會變得繃緊,這時候你最需要做的便是交託寶寶給別人暫時照顧,跟著好好地放鬆一下,讓自己的情緒舒緩下來。
若找不到人代你暫時看管寶寶,就把他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比如嬰兒床),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需要,不要理會他的啼哭;只要隔一段時間去查看,確保他沒有發生意外,通常他哭累了便會停下來。千萬別讓自己心力交瘁而影響情緒。
●尋找支援
家人和親友對你的支持可以幫你渡過難關。若父母仍對嬰兒的哭鬧感到不安或憂慮,可向有關醫護人員查詢或帶他去看醫生。